摘要: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每3人就有1人患有CKD。老年CKD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他们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造成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复杂情况。且老年CK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每3人就有1人患有CKD。老年CKD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他们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造成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复杂情况。且老年CKD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容易进展为终末期肾病,且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此外,老年CKD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严重威胁生命和生活质量。在这一背景下,衰弱成为了老年CKD患者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孙倩美教授
CKD与衰弱: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老年CKD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肾功能下降的情况下。调查发现,在50~83岁社区居民中,CKD1~4期患者衰弱的发生率为7%,而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发生率高达73%。衰弱不仅增加了CKD患者的1年病死率和再住院率,还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肾功能的恶化,衰弱的患病率进一步升高。特别是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低于45 ml/(min·1.73m²)且尿蛋白排泄量≥300mg/g的患者中,衰弱的患病率显著增加。此外,认知衰弱的患病率也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而升高。对于临床预后影响,衰弱增加CKD患者透析、再住院、失能、死亡等不良预后风险。
表1 透析患者的衰弱与预后
目前,评估衰弱的方法主要有“表型衰弱”模型和“累积缺陷”模型。“表型衰弱”模型侧重于身体力量和状态,包括体重减轻、自我感觉疲劳、握力下降、步速减慢和低体能等五个方面,主要评分工具为Fried表型(见图1)。
图1 Fried衰弱评分
“累积缺陷”模型则是对残疾、疾病、身体、认知、心理各个领域的缺陷进行统计,主要评分工具为FRAIL量表(见图2)。无论是表型衰弱模型还是累计缺陷模型,都是预后的强大预测因子。
图2 FRAIL量表
老年CKD伴衰弱的临床管理:综合评估与个体化干预
针对老年CKD伴衰弱的患者,建议进行老年综合评估(CGA):①老年共病和老年综合征;②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③衰弱和肌少症。CGA包括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肌少症、跌倒风险、精神情绪、共病、多重用药、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通过CGA,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方案。
1.营养支持:老年CKD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的风险,因此需要采用筛查-多重干预-联合管理-多学科决策模式。
2.运动干预: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老年CKD患者的躯体功能和心理健康,但需要注意防跌倒。运动干预应根据患者的评估后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3.心理干预:老年CKD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4.认知干预:对于认知衰弱的患者,应采取六大策略进行认知干预,包括认知训练、心理支持、药物治疗等。
5.共病管理:老年CKD患者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共病管理需要采用评估→决策方案制定→实施→再评估模式。
6.潜在不适当用药筛查:老年CKD患者多重用药的情况普遍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筛查(Beers标准等)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小 结
老年CKD患病率高、病情复杂、多病共存、多重用药多合并衰弱,且进一步促进病情恶化,影响预后。因此,对于老年CKD伴衰弱的患者,需要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并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平衡利弊,选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期望为老年CKD伴衰弱的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和管理策略。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