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情绪管理,而是第四层次的情绪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19:34 1

摘要:这四个层级,恰似一条拾级而上的阶梯,引领我们从情绪的奴隶,一步步走向心灵的自由与整合,而第四层次就是情绪管理的最高层级。

文|袁淑秀

你以为情绪稳定就是情绪管理吗?其实是第四层级的情绪法。

我把我们与情绪相处的方式,归纳为四个层级。

这四个层级,恰似一条拾级而上的阶梯,引领我们从情绪的奴隶,一步步走向心灵的自由与整合,而第四层次就是情绪管理的最高层级。

第一层级:情绪的囚徒——放任自流的混沌之境

这是我们与情绪相处的最原始、也最低的层级——放任情绪。

在这个层级,我们完全被情绪所裹挟、所主导。情绪成为了我们生命的主宰,而我们,则沦为了它的奴隶。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往往源于缺乏自我觉察的能力。我们未能及时识别情绪的萌芽,更不懂得情绪背后的信号。

长期的情绪放任,会导致严重的内耗,让我们在焦虑、抑郁、恐惧的泥沼中越陷越深,生活变得一团糟,人际关系也常常因此而紧张破裂。

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被动的生存状态,充满了挣扎与痛苦。

第二层级:情绪的“冷宫”——压抑之下的暗流涌动

当意识到放任情绪带来的破坏性后,一些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压抑。

我们试图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角色,将那些不被社会或自己所接纳的情绪,如愤怒、悲伤、嫉妒等,强行压制下去,锁进内心深处一个不见天日的“冷宫”。

表面上,他们看起来风平浪静,甚至显得“成熟”、“理性”,但这份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假象。

压抑,是一种极具欺骗性的“假性平息”。

问题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我们暂时忽略和掩盖。如同试图用水坝拦截奔腾的河流,水流看似被挡住,但水位却在不断升高,压力持续累积。

心理学上著名的“蔡加尼克效应”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未完成的事情,总会在我们心头萦绕不去。

被压抑的情绪,就是未被妥善处理、未曾“完成”的心理事件。

它们被推入潜意识的层面,如同种子深埋土壤,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悄悄生根、发芽,甚至扭曲变形。

这些被压抑的情绪能量,会渗透到我们生命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如长期的压力可能导致免疫系统下降、消化系统紊乱等身心疾病),扭曲我们的认知(如带着未消化的愤怒去看待世界,会更容易觉得被冒犯),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如莫名的疏离感、被动攻击行为)。

更可怕的是,这股被压抑的能量如同火山,积蓄到一定程度,往往会因为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被瞬间引爆,其爆发的强度和破坏力,甚至远超最初被压抑时的情绪本身。

“你越压抑它,它越强大”——这绝非危言耸听。被压抑的情绪,终将以某种方式,或扭曲或猛烈地,卷土重来。

第三层级:情绪的“管家”——学习表达与疏导的智慧

经历了放任的痛苦和压抑的风险,我们开始寻求更成熟的方式,这便来到了第三个层级——管理情绪。

这里的“管理”,并非冷冰冰的控制或压制,而更像是一位智慧的管家,开始学习了解、引导和照料我们内在的“情绪住客”。

我们不再是被情绪牵着走的奴隶,也不是试图锁住房门的狱卒,而是成为了自己情绪的主人。

这个层级的核心在于“表达”与“疏导”。关键在于区分“表达情绪”与“情绪化地表达”。

例如,我感到愤怒,我可以清晰、平静且坚定地表达出来:“你刚才的言行让我感到很生气,因为我感觉没有被尊重。” 这是在表达愤怒,目的是沟通和设定边界。

但如果我怒吼、摔东西、进行人身攻击,那就是“愤怒地表达”,这实际上是退回到了第一层级的放任。

同样,我感到悲伤,我可以允许自己流泪,向信任的人倾诉我的失落,这是表达悲伤;

但如果我沉浸在自怨自艾中,拒绝任何支持,将悲伤扩大化为对整个世界的绝望,那就是“悲伤地表达”。

我觉得,情绪如同能量,需要在身体内流动起来。

管理情绪,就是找到健康的、建设性的方式,让这股能量得以“输出”。

这可以是通过语言(与人交谈、写日记)、通过艺术(绘画、音乐、舞蹈)、通过身体活动(运动、呐喊、深呼吸),甚至仅仅是允许自己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静静地感受它,看着它像云彩一样飘过。

当我们用稳定的方式将情绪“请”出身体,而不是任其肆虐或将其囚禁,我们会发现,情绪的强度自然会减弱,内心也会恢复清明与平和。

第四层级:情绪的“炼金术”——化情绪为生命的力量

这是情绪处理的最高境界,也是最具转化力量的层级——运用情绪。

在这个层级,我们不再仅仅视情绪为需要管理的对象,而是将其看作是来自生命深处的信使,携带着极其宝贵的信息和能量。

每一次情绪的涌现,都如同收到一封来自潜意识的“信件”。

我一直用这个比喻告诉我的学员们:“我又收到一封信了。”

当强烈的情绪,无论是喜悦还是痛苦,敲响我们心门时,不再惊慌失措,也不再厌烦抗拒,而是带着一份好奇和敬意去“拆开”这封信,阅读它的内容。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洞见”。

洞见情绪表象之下,隐藏着我们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哪些深层的渴望、哪些旧有的创伤印记,或是哪些被忽略的生命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情绪不再是敌人或负担,而成为了我们自我探索、心灵成长和创造生活的强大盟友。

每一次成功地“解码”并回应情绪的“信件”,都是一次对内在空缺的填补,一次对旧有模式的超越,完成人生的升级。

结语:走向情绪自由的持续旅程

与情绪共舞,是一场终生的修行,它关乎勇气、智慧,更关乎对自己深深的慈悲与耐心。

当我们愿意放下评判,拥抱每一种情绪的真实,学习倾听它们的声音,回应它们的需求。

我们不仅能更好地驾驭生活的风浪,更能在这场内在的探索中,遇见一个更完整、更自由、更有力量的自己。

我是袁淑秀,松果正念创始人,松果儿童正念APP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近二十年心理咨询经验,专注正念,擅长情绪疗愈、亲子疗愈、睡眠改善、生命质量提升,解决亲子问题、失眠、焦虑、抑郁等。

来源:动历盒育儿袁老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