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像爸爸不是我的错!”怨偶家庭的自救:别让孩子成为父母恨的替身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8:03 1

摘要:从事外贸行业的江帆(化名),与丈夫是一对“怨偶”。她曾厌恶“无用”的丈夫,后悔为丈夫生下了两个孩子;把孩子当做自己坏情绪的发泄对象,一边高压管控,一边冷漠打击;甚至,无数次想带着两个儿子离开家……

从事外贸行业的江帆(化名),与丈夫是一对“怨偶”。她曾厌恶“无用”的丈夫,后悔为丈夫生下了两个孩子;把孩子当做自己坏情绪的发泄对象,一边高压管控,一边冷漠打击;甚至,无数次想带着两个儿子离开家……

婚姻,被自己折腾得千疮百孔;孩子,也终日陷入父母争吵的恐惧中,敏感自卑,成绩一落千丈。

在这个家庭即将分崩离析之时,江帆偶然接触到一群来自扶鹰教育的伙伴。随着对家庭教育的持续学习,江帆靠着一颗真心,慢慢地找回“爱的能力”。家,保住了;夫妻的感情,修复了;孩子的笑容,也终于回来了。

她的故事,再次证明了夫妻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力,更为每个有相似困扰的家庭敲响警钟,并探索出一条值得借鉴的破茧之路。

“你像你爸爸一样没用!”

无辜孩子成为父母恨的替身

在江帆看来,丈夫是隐形的,而自己则被婚姻和母职的重担压得筋疲力尽——在家要照顾两个儿子,在外还要忙于生意,既顾家又养家,劳苦功高。

“你怎么这么没用!”这是江帆对丈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句话就像一把双刃的匕首,一边刺伤着丈夫,一边刺伤着自己。

然而,丈夫不仅吝于表达爱意,还常对她责难挑剔、冷嘲热讽。刚开始创业做外贸时,江帆被顾客骗了钱,好几笔订单成了死账。丈夫不仅不支持安慰,还指责她:“你这样的人,生意是做不下去的,公司迟早会被你败光!”

江帆自认为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丈夫的丝毫认可,在这样的情绪下,江帆和丈夫常常爆发激烈争吵,甚至无数次当着孩子们的面扭打在一起,父母扭曲的面孔、声嘶力竭的吼叫、空气里消散不去的血腥味……组成了孩子们对“家”的记忆。

每次与丈夫争吵后,江帆还会将自己的情绪转嫁到孩子们身上。

大儿子太像爸爸了,不仅音容笑貌像,连那些江帆不能忍受的缺点,也复制了下来,“哪都是爸爸的影子,这让我很不舒服。”江帆说,“因此,我特别讨厌老大。”江帆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高的要求,每当大儿子考试没考好,她都会对孩子疾言厉色:“你就像爸爸一样没用!”

最崩溃的一次,发生在大儿子初二一次考试后。江帆一边歇斯底里地骂,一边用针戳大儿子的身体,又用绳子抽打,大儿子被打得遍体鳞伤,江帆还不肯罢休。到最后,儿子哭喊着说不想活了。

小儿子虽然没有像哥哥一样被妈妈打骂,却以另一种形式担当着妈妈宣泄情绪的出口。每当江帆和丈夫争吵后,江帆都会趴在小儿子身上痛哭流涕,“在我最痛的时候,是他陪着我一滴眼泪、一滴眼泪走过来的,”江帆回忆起曾经,懊悔地说,“他那么小,却不得不成为爸爸的替身,要给我安慰、给我支持,承担着来自父母的压力,无法做他自己。”

江帆服务并主持《智慧父母研修班》。(受访者供图)

离婚是唯一的选项吗?

一堂公益课给破碎家庭带来转机

在无数次闪过离婚的念头后,江帆打定了主意,要离开这个家。就在这时,江帆的闺蜜邀请她参加扶鹰教育的《王金海智慧父母研修班》。没想到,这堂家庭教育公益课给江帆的家庭带来了命运的转机。

在研修班上,江帆被《爱的五种语言》深深打动,她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没有给予爱的能力。

江帆严重缺爱。她刚出生,父母就离婚了,原因是,她是一个女孩。爸爸狠心地抛弃了她和妈妈,一直到现在,从未与她们联系过,这让她对待婚姻充满不信任。妈妈则把自己视为最大的苦主,通过唠叨、抱怨来发泄愤怒,同时忙于生计,无暇照顾江帆。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里长大,江帆没有感受过被爱的感觉,更不知道该如何爱别人。

扶鹰教育的课程,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江帆审视并重塑自我的大门。在扶鹰教育的幸福家庭年会上,江帆听到一个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一个家,爸爸一个家,我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江帆,她不禁自问,离婚真的是非走不可的路吗?为了孩子们,江帆想试试别的选择。

江帆第一次为丈夫煮生日面。(受访者供图)

用笨方法换回丈夫的真心

家庭教育是借假修真的过程

反思过往,江帆意识到自己对丈夫有很多不理解,决心主动向着丈夫的方向迈近一步。然而丈夫却选择逃避,每天很晚回来,有时宁愿在车里睡也不回家。

在扶鹰教育共学圈的陪伴下,江帆一边给自己打气,一边沉浸式地学习,每天积极参加各种课程,主动承担志愿者的工作。

一张嘴就带情绪、想吵架怎么办?江帆持续泡了4个月的《共情式沟通21天陪跑训练营》和《顾问式父母的说话之道30天实战训练营》,学习如何倾听丈夫的需求,如何收敛起锋芒学会示弱,如何写鼓励贴表达感恩。

为了真正把理论运用到生活中,江帆想到一个很笨的办法,她用笔把丈夫说的每句话写下来,逐句分析,挖掘出丈夫情绪下的冰山,慢慢去理解他。认识丈夫每句话背后的真实需求后,江帆不再与丈夫为口舌争得面红耳赤,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

为了让家变得温暖,江帆对丈夫提出要求,要他每天回家时带着笑容回来,出门时带着笑容出去,哪怕不想笑也要扬起嘴角。丈夫觉得江帆很“假”,一开始很抗拒,但架不住江帆每天的坚持,只能敷衍地配合。渐渐的,丈夫的“假笑”越来越少,脸上不时浮现出真心的笑容。

跟着扶鹰教育,江帆学会了在婚姻中恰当地闭嘴、认真地倾听、不吝啬地夸奖。“我开始把‘幸好有你’挂在嘴边,老公听了,开始时很不屑,觉得我太虚伪,但我一直在坚持,一次又一次,直到我自己说这些话不再觉得刻意了,他听这些话也不再觉得别扭了。”江帆说,“家庭教育的学习,本身就是借假修真的过程。”

江帆永远记得,在一次与扶鹰教育创始人王金海进行直播连麦时,王老师问小儿子:“你内心最大的恐惧是什么?”孩子说,最大的恐惧,就是看到爸爸妈妈吵架、打架、摔盘子,自己每天晚上都在做噩梦,每天晚上都担心爸爸妈妈有没有吵架。听到儿子的回答,江帆怔住了,她这才明白,自己和丈夫关系不和,给孩子们带来了多么大的伤痛。

好在,随着江帆的学习与改变,她与丈夫之间那道坚不可摧的冰雪之墙也在一点点消融。丈夫不再在外面流连到半夜才回家,到家会主动洗孩子们的衣服,有时间就去接送孩子上下学……逐渐升温的家庭氛围、缺位父母的共同回归,像一剂良药,慢慢抚平了孩子们的心伤。

大儿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在爸爸的鼓励下,以自己最好的状态参加中考,在全市8000多名学生中,考取了前100名,顺利走进重点高中;小儿子曾经因为成绩不理想,在班级里抬不起头,不被老师同学所喜欢,甚至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数学考到94分时,还被老师怀疑抄袭同桌。但有了父母的信任与支持、内心逐渐强大起来的孩子说:“我不把这些当做偏见或批评,而当做老师对我的关注。”

江帆说,遇见扶鹰教育,自己才明白,爱是一种能力,幸福也是一种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成长的过程,就是收获这些能力,最终幸福自己、幸福家庭的过程。

潮新闻记者 张蓉 通讯员 白兰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