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场意外的“同框”将海尔集团CEO周云杰推至舆论风口。在代表通道上,小米创始人雷军与媒体热情互动时,身旁表情严肃的周云杰被网友捕捉到“反差萌”画面,相关表情包迅速刷屏社交平台,话题#海尔老总出道#随即登上热搜。这场由网友自发玩梗引发的热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场意外的“同框”将海尔集团CEO周云杰推至舆论风口。在代表通道上,小米创始人雷军与媒体热情互动时,身旁表情严肃的周云杰被网友捕捉到“反差萌”画面,相关表情包迅速刷屏社交平台,话题#海尔老总出道#随即登上热搜。这场由网友自发玩梗引发的热潮,最终演变为海尔集团主动拥抱流量的品牌营销事件,也引发了业界对“企业家IP化”与“传统企业转型”的深度探讨。
事件的起点源于两会期间雷军与周云杰的互动对比。雷军凭借一贯的亲民风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直言“不能接受采访了,又挂了三条热搜”,其提出的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号牌优化等建议也持续引发公众讨论。而周云杰的严肃姿态与雷军的松弛感形成强烈反差,被网友戏称为“社恐老总被迫营业”,相关表情包和段子迅速传播。面对网友“出道”呼声,海尔官方账号以“大家别急,我们老总即将出道”幽默回应,并在线征集周云杰的网名,甚至推出“高管天团集体出道”计划。
3月27日,周云杰正式入驻社交媒体,4小时内涨粉近30万,首条动态以“思考者”形象示人,并配文“网络时代,值得热爱”。此后,海尔账号发布周云杰拍摄花絮,展示其领带印满电器图案的细节,网友调侃“海尔有自己的OOTD(每日穿搭)”,品牌借此强化了“科技与生活融合”的标签。
对标雷军?差异化路径下的品牌策略雷军作为企业家IP化的标杆,以“Are you OK”等娱乐化标签、直播带货的邻家大叔形象深入人心。相比之下,周云杰的“出道”更注重群体效应:海尔并未押注单一IP,而是推动高管矩阵集体亮相,从“周云杰严肃脸”到“理工男团技术流”,形成多维度话题。例如,海尔官方账号结合网友建议,将“爬楼救女童员工获重奖”“《海尔兄弟》续集计划”等事件融入互动,既呼应情怀,又传递企业价值观。
这种策略的底层逻辑在于“将流量转化为品牌能量”。网友在海尔评论区发起“家电回忆杀”,提及“第一台海尔洗衣机”“全家电器海尔化”等故事,无形中强化了品牌忠诚度。周云杰本人亦强调,其社交账号并非打造个人IP,而是探索“企业与新时代对话”的方式。
争议与思考:企业家该不该“娱乐化”?周云杰的走红也引发争议。支持者认为,传统企业需打破刻板印象,以年轻化沟通贴近消费者;反对者则担忧过度娱乐化可能削弱企业专业形象。对此,海尔选择“中间路线”:一方面借梗营销,如将网友调侃的“在雷军行李箱翻出辣椒酱”转化为创意内容;另一方面,周云杰在公开采访中保持技术派企业家本色,强调海尔在智能家居、绿色产业链等领域的创新。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海尔此举实为“危机中的破局”。近年来,家电行业面临消费疲软与竞争白热化双重压力,而小米凭借生态链和粉丝经济持续扩张。海尔通过高管IP矩阵激活品牌活力,既避免了对单一领袖的依赖,又以“接地气”方式重塑用户连接,或为传统制造业转型提供新范式。
未来:流量之后,如何长红?尽管周云杰的“出道”开局亮眼,但长效运营仍面临挑战。雷军的成功离不开其个人魅力与产品创新的双向赋能,而海尔需进一步将流量转化为技术认同与消费行动。目前,海尔已释放信号:周云杰账号将侧重展示研发幕后、用户故事,并计划从玩梗网友中选拔品牌代言人,推动“用户共创”。
这场由网友起哄、企业接招的营销实验,本质是互联网平权趋势的缩影。当消费者与品牌的界限被技术拉平,企业家IP化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周云杰能否在“严肃科技”与“趣味传播”间找到平衡点,或决定海尔在新时代的站位。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