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东:机械助力 治沙植绿再提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18:43 2

摘要:在“三北”工程六期S215穿沙公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柠条种植现场,4台牵引式播种机轰鸣着前行,铁犁深深切入土地,松土一米多宽,新露的土壤呈现出深沉的红色,坐在播种机后特制架子上的工人,拿起一株株柠条苗,将根部放入翻起的土壤中。随着播种机的缓缓行进,这些柠条

在“三北”工程六期S215穿沙公路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柠条种植现场,4台牵引式播种机轰鸣着前行,铁犁深深切入土地,松土一米多宽,新露的土壤呈现出深沉的红色,坐在播种机后特制架子上的工人,拿起一株株柠条苗,将根部放入翻起的土壤中。随着播种机的缓缓行进,这些柠条苗被稳稳地栽种在土壤里。

“以前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每人每天种4亩左右的柠条,自从用上了机械种植,现在我们4台车一天内可以完成近1000亩柠条的种植任务。”施工队负责人刘少东说道。

刘少东是土生土长的杭锦旗人。2009年毕业后,他投身林业工作,从设计编制到造林检查验收,逐渐对这一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2014年,得知家乡推行“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造林模式后,他毅然回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始种植柠条。

在和父亲种植柠条的过程中,刘少东渐渐发现,人工种植耗时耗力,效率太低,怎样提高效率成了他心头的一件大事。“我那段时间经常琢磨,还去其他地方参观学习,研究别人改良的机器。一开始,我照着人家的样子改造,后来就结合咱们当地的地形地貌、种植品种等特点,改装出了适合我们自己的机器。”刘少东说。

通过反复思考、学习、实践和改装,刘少东持续推陈出新。2014年沙源工程期间,刘少东将四轮车改装焊接,用于犁地,后续搭配人工插苗,柠条种植效率得到了一定提升。到了2019年植被恢复项目,他采用装载机推地、四轮车犁地的方式,虽然效率显著提高,但成本十分高昂。鉴于此,他又开始琢磨改装柠条播种机。2022年,刘少东成功发明牵引播种机,借助拖拉机带动播种机、种植机,就能一次性完成整地、犁地、种植、压地等工序,柠条种植效率大幅提升!

2023年8月,杭锦旗黄河“几字弯”荒漠化综合防治库布齐沙漠治理攻坚战全面打响,提出“以科技引领治沙”理念。刘少东抓住契机,当年便承接并实施6万多亩人工造林任务。2024年,仅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顺利完成了5万多亩的种植任务,验收合格率达100%。不仅如此,他还带动周边农牧民投身防沙治沙工作,让大家在治沙的同时增加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走出一条“治沙致富两不误”的新路子。

寒来暑往,十年间,刘少东与柠条为友、沙漠为伴,截至目前,他已绿化治理28万多亩草牧场。曾经黄沙漫漫的库布齐沙漠腹地,如今柠条郁郁葱葱,宛如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绿色长城,抵御着风沙的侵袭。

2025年3月,以“三北”工程六期为代表的各类生态建设项目已陆续开工,刘少东发明的牵引播种机,在广袤沙地上发挥重要作用。刘少东兴奋地说:“今年,计划完成13万亩柠条种植任务。能让自己发明的机器服务于‘三北’工程,我深感责任重大,也无比自豪。”

记者手记

刘少东,这位新一代治沙青年,凭借绿色梦想与创新实践,奋力书写治沙事业的崭新篇章。在“三北”工程的广袤大地上,新装备新技术不断涌现,正为工程建设持续注入强大的科技力量。实践证明,采用合适的机械作业替代传统人海战术,是提升治沙效率、推动治沙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刘少东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必将激励更多人投身治沙事业。

来源:杭锦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