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 | 我与青山普通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22:28 1

摘要:我是出生在青山、生长在青山的地道青山人。父母因兴建武钢,分别从汉口、武昌落户青山,而参与武钢建设的大军多来自东北,我生活的语境便夹扎着父母的方言和北方口音,谓之青山普通话。

原创 肖琳

我是出生在青山、生长在青山的地道青山人。父母因兴建武钢,分别从汉口、武昌落户青山,而参与武钢建设的大军多来自东北,我生活的语境便夹扎着父母的方言和北方口音,谓之青山普通话。

1984年考入湖北省新洲师范学校后,来自武汉三镇的同学喜欢纠正我的普通话发音,认为青山普通话不正宗也不纯粹,还笑话我时常拐弯、跑偏,那段时间我有些胆怯和懊恼不敢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只在朗读课文时才能达到字正腔圆。

我多么希望青山普通话能在学校有一席之地,绽放属于它的荣光。时机终于来了:因为一场运动会,我临时客串了宣告员,竟出其不意战胜了久居校广播站说新洲普通话、武昌普通话和汉口普通话的同学,让青山普通话独领风骚。不久,校广播站的老师相中了我清脆悦耳的声音,让我担任了学校的播音员,于是每个黄昏,我都如约走进广播室,让青山普通话在校园上空飘荡。

不久,我毫无悬念代表班级参加校五四青年节诗歌朗诵比赛,一举拿下第一名,从此,我说的青山普通话成为学校普通话的“标签”。第二年推普周,新洲广播站的领导下到基层指导推普工作,学校推荐我在大礼堂朗诵了一篇课文,由此展示的青山普通话当场得到了专业播音员的肯定和表扬。

之后,我作为新洲县职业教育成果展的讲解员,参加了在武汉展览馆举行的大型交流会,并为县文化馆美术展录制了宣传稿。再后来,我还有幸成为县中学生运动会的宣告员,为参加体育竞技的学生们呐喊助威。临近毕业,学校文学社社长编排了话剧《志愿者风波》,特邀我主演了愿意扎根教育的师范毕业生裴晓童,以此告别箐箐校园,开启新的人生。

我很感激老师、同学给了我把青山普通话发扬光大的机会,那时不知道不知道我所展现的青山普通话,其实也是行使某种话语权,展现地方文化的特色,更不知道我所参与的活动,其实也是在推广普通话,传播汉语言文字之美,只是发自内心喜欢说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参加工作后,办公室有两位同事是北方人,一个说大连普通话,一个说唐山普通话;另两位同事是本地人,一位说汉阳话,一位说武昌话,我夹扎其中,尚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自如地转换频道,这得益于课堂上,我每天要给孩子们范读课文,并与她们不断对话;课堂外,我喜欢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综艺大观》,凭着这份不间断的热情与学习,我主持过学校新年联欢会,并多次参加武钢中小学教育处演讲比赛,还被教育处推荐参加了武钢女职工辩论赛。

1991年,我被武钢教委办推荐前往武汉教育学院,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湖北省普通话讲师班培训,授课老师有武汉电台的资深播音员。在课堂上,辅导员老师一次次带领我们朗读并默写: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言规范的全国通用语言。这次培训,我知道普通话在春秋时代被称为“雅言”。“雅”,正也,即规范的语言。

根据史记记载,孔子讲学时用的就是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而普通话在辛亥革命时期被称为国语,之后成为全世界华人通用的语言。作为全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普通话是世界上最独特最动听最丰富的语言;作为中国人,我为会说中国话而骄傲,为它走向世界而自豪。

遗憾的是,和我同期培训的推普员后来陆陆续续离开了教育系统,她们有曾在武钢电视台和武钢教育电视台担任主播的同事,以及在读师范的时候一直默默帮助我进步的同窗好友。虽然没有并肩作战的陪伴,但我依然坚持不懈在各种领域继续做着推普工作:1995年,我第一次参加湖北省普通话等级考试,以为凭着96分朗诵成绩,可以无悬念拿下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但主考官几句闲聊,不经意暴露了青山普通话的缺陷,最终与心仪证书失之交臂。

幸运的是,我因为综合成绩不错,收到了参加了当年武汉市普通话大奖赛复赛通知,最终入围决赛,成为唯一挤进十佳的青山地区成人组选手。观看决赛视频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区域选手的差距,于是更加努力练习和提升普通话水平,终于在2000年拿到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

2013年,我所在学校迎接武汉市语委推普工作检查,我奉命撰写汇报演出的串词并朗诵,被青山区语委办领导相中,参加了当年暑期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湖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培训。时隔二十多年再次培训,我进一步认识到青山人说普通话的薄弱点,学会了辨别全国各地的方言普通话,能较准确为测试者判定普通话等级。只是有时高强度的训练会让自己一时语吃,这关乎标准,关乎腔调,关乎语境,克服短暂的不适应,加上多年厚积薄发,我最终过关拿到了省测试员和刷新的一级乙等双证。

得知结果那一刻,天色接近黄昏,桂子山上空晚霞满天,我恰巧接到母亲打来的问候电话,竟然第一次情不自禁跟她用普通话交流,在我的影响下,母亲也用武汉普通话腔调与我呼应,我们一起感受着普通话带给彼此的新鲜,觉得非同寻常。和同伴走在晚霞未散的桂子山下,相对没有如期拿到证书的同学,我们觉得很幸运,这份幸运源于彼此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敬畏和对普通话的热爱,与我而言,还有持之不懈的柳暗花明。

青山区普通话,作为青山地区曾经流行的特殊方言,承载了青山与武钢共同发展的历史,以及居民抹不掉的乡情记忆和非物质遗产。青山普通话提示过我的语音缺陷,不是嘲讽,不是歧视,它代表着某种文化与精神的崛起与兴衰,一个地方被冠以某某普通话,恰恰说明它的文明进程,证明它的举足轻重,那是一种百川归大海的义不容辞和和兼容并蓄,即便它带着可亲的地域味道和方言习惯。

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三十多年教师生涯,我还指导过成百上千的学生参加中华规范汉字大赛和各级各类演讲、朗诵比赛,参与过与青山区推普工作相关的许多活动。不论是经常到社区为居民矫正和测试普通话,还是在校园和学生一起朗诵名篇佳作,抑或偶尔穿梭于武汉三镇的舞台、来往于祖国各地,在用汉语言发声的时代,普通话让我时刻记得自己是华夏儿女,有责任将其发扬光大并代代相传,毕竟这独一无二的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古老久远的根。

又到了一年一度推普周,我翻出了多年前撰写的一篇文章《普通话朗诵与表达》,情不自禁念出声:语言是一座桥梁,连接起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桥梁,也表达了自己的心灵与情感。推普工作能发挥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期待未来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市十佳书香教师,著有散文集《行走的风景》。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958年3月8日 女交警上岗。梅村摄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来源:人文武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