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界也有“大忽悠”,央视曝光5大“水果骗局”,别再踩坑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8:48 1

摘要:2025年3月,丽江古城的游客小张对着手中25元一个的"金沙果"陷入沉思,在吸管插入后涌出的馊水味椰子汁,与商贩口中"金沙江神果"的描述相去甚远。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赘述于本文结尾

2025年3月,丽江古城的游客小张对着手中25元一个的"金沙果"陷入沉思,在吸管插入后涌出的馊水味椰子汁,与商贩口中"金沙江神果"的描述相去甚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样的事情,正在全国景区、夜市、直播间以日均300起的频率上演,央视近期连发六篇深度报道,揭开了水果市场的"变装秀"背后触目惊心的产业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水果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真相?国家又将如何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黄山、九寨沟等热门景区,玫红色的金西梅总能让游客驻足,当地商贩宣称这是"美容养颜的高原特产",以35元一斤的价格售卖,然而在游客咬下的瞬间,甜到发苦的糖精味直冲鼻腔,舌头也被染成诡异的红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这所谓的“金西梅”是把未成熟的青李子浸泡在焦亚硫酸钠溶液中染色,随后裹上甜蜜素与糖精,经过三天三夜的腌制。

还有在拉萨八廓街的摊位上,售卖28元一斤的藏乌梨,在商贩的肆意添加与编排下黑漆漆的梨子摇身变成了"抗癌神果",而尽管西藏农业农村厅早已辟谣,表明本地根本没有黑皮梨品种!所谓的"富硒"检测结果更是零蛋,但依然有不少消费者受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烂水果”的伪装不仅如此,在郑州某小区门口,喇叭循环播放着:"十元四斤!深山老林摘的野生猕猴桃!其实都是疏果时淘汰的次品,市价只值六毛一斤,这些本该喂猪的残次品,却在那些黑心商贩的嘴下套上了"野生有机"的标签。

那些将淘汰品买回家的消费者把它放在家,等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些水果原来全是未成熟的青果,甚至还有人买到了农药残留超标的次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远在千里外的丽江也发生着类似事件,在丽江市夜市里,被削得光溜溜的"金沙果"会以25元一个的价格售卖,等游客买完后,一喝才发现是馊掉的椰子水,原来是工人用砂纸打磨椰子内壳,把刷漆滚筒上涂上食用蜡,把普通的椰子变成"稀有金沙果"。

除了现实中“烂水果”的叫卖,在电商平台与网红直播间,裂口的冬桃也被包装成"糖度爆表的爆浆神器",售价高达普通桃子的三倍,而且商家宣称这是"吸收天地灵气的自然馈赠",完全回避了冬桃是因为连续阴雨导致果肉膨胀开裂的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类果品早就属于果园淘汰的次品,而且农业专家也指出,裂口处极易滋生黄曲霉菌,其致癌风险是普通水果的20倍。

当然直播间里不止这一种,还有被"吹捧为"芒果中的爱马仕"的辣椒芒,这种水果不仅售价高达20元一斤,而且果肉也少的离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果农透露,这种芒果其实是贵妃芒因营养不良发育出的畸形果,不仅果肉少、纤维粗,而且口感酸涩,在过去是常被果农丢弃或低价处理的果类。

不仅如此,部分商家为追求"极致纤细",在果中违规使用生长调节剂,导致果中存在大量食品安全隐患。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如此复杂的套路,受伤害的往往都是消费者 ,因此为了打击这些行为监管部门早已加强打击力度,但违法成本过低导致乱象屡禁不止。

曾在2024年全国就已查处涉事商家超7000家,但罚款总额不足涉案金额的15%,正如消费者吐槽的,惩罚力度连商家的噩梦都算不上。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如此局势,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在面对"野生""高原特产"等标签时,我们应该明白真正的优质水果是不需要过度包装的。

在购买时,不仅需要观察水果是否裂口,还应该选择正规超市或老牌水果店,这样也方便日后维权,买回家后,需要注意自然水果的口感是温和、不刺激,也不要为了贪新鲜去买一些过于鲜艳或奇特的水果,这类水果可能含有有毒物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源;

原文记载于央视新闻2025年3月27日关于:”《盘点水果界“大忽悠”:别让名字骗了你的钱包和健康》

原文记载于央视主播说三农2025年3月27日关于《央视详解“水果骗局”!哪个最智商税?!》

原文记载于光明网2025年3月26日关于《这些水果,原来全是“智商税”,你经历过哪些“水果骗局”?》

来源:昨日说书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