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酒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区域酒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行业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竞争,甚至缩量竞争,区域酒企如何突出重围,实现可持续增长?全省化战略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文丨和君咨询副总经理、和君酒水事业部总经理 李振江;
和君酒水事业部 咨询师 杨俊祥
编辑丨椰子 编审丨云顶
在酒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区域酒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行业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竞争,甚至缩量竞争,区域酒企如何突出重围,实现可持续增长?全省化战略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深入解析区域酒企全省化的路径,结合行业趋势及和君咨询的实战案例,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策略建议。
本文核心观点如下:
1、酒业竞争格局变化:白酒行业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由原来量价齐升的时代过渡到存量竞争,甚至是缩量竞争的时代。品牌的集中度在提高,次高端价位的结构性增长较为明显,渠道结构的多元化也十分明显。
2、区域酒企发展问题:区域酒企面临全国名酒和地方小品牌的双层挤压,企业生存的战略空间被极大压缩。酒企若固守本地市场,依靠原来的布局策略进行市场运营,将面临被挤压甚至淘汰的战略风险。
3、区域酒企如何破局:巩固根据地市场,打造样板市场,进行全省化布局。通过区域市场拓展、要素资源整合与品牌价值重构,实现规模效益与产业协同的双重突破。
4、区域酒企突围画像:得次高端者得天下,但盲目冲高不如精准卡位。聚焦一支产品打造成为全省范围内核心价位段的头部品牌,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深度布局,能够形成强势区域品牌的消费认知。
5、区域酒企进化方向:随着酒业竞争的加剧,全省化战略将不断升级。区域酒企需关注消费升级、数字化转型、生态化竞争等维度的进化趋势。
酒业格局剧变:
全省化战略的必然性
(一)白酒行业的三大结构性变化
白酒行业历经多年高速发展,已从“量价齐升”的黄金时代进入深度调整期。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较2016年减少30%,总产量下降26%。另外,随着消费者需求日益多元化,品牌集中度不断提升。从整体来看,白酒行业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结构性变化:
1、竞争格局:CR5从2015年的21%提升至2023年的42%(中国酒业协会数据)。这意味着行业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2、渠道变革:传统烟酒店渠道占比从峰值降至45%,团购渠道贡献30%销量,且呈上升趋势。这对酒企的渠道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酒企需从“压货模式”转向“消费者运营”,构建多渠道的协同能力。
3、消费升级:次高端(300-800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22%,成为酒业增长的新亮点。
(二)区域酒企面临“三明治陷阱”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全国名酒企业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渠道优势,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地方中小品牌利用灵活的战术和低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低端市场的份额。区域酒企若固守本地市场,将面临被挤压甚至淘汰的战略风险。
1、上层挤压: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全国名酒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不断下沉市场,在县域市场甚至乡镇市场都有较高的覆盖率,给区域酒企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2、底层崛起:地方小品牌通过低价策略抢占乡镇市场(如老村长),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进一步压缩了区域酒企的市场空间。
3、中间失守:100-300元价格带的竞争品牌超200个,俨然成为竞争红海。这本是区域酒企的传统优势领域,但随着全国名酒的下沉和地方中小品牌的崛起,众多品牌在此价格带展开激烈竞争,导致区域酒企在这一区间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区域酒企破局:
从“区域强”到“全省王”的三大核心密码
(一)区域酒企全省化的成功画像
(二)区域酒企全省化的核心本质
区域酒企全省化的本质在于通过区域市场拓展、要素资源整合与品牌价值重构,实现规模效益与产业协同的双重突破。这一进程不仅体现为区域市场的延伸,更要求企业在品牌张力、渠道效能、产品矩阵及组织机制等维度实施系统性战略升级。具体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1、区域市场拓展:作为全省化战略的基础支撑,企业需突破原有属地市场的物理边界,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全省范围。这一过程要求企业深度洞察全省不同区域的消费特性、竞争格局及市场潜力,制定差异化的市场进入策略,构建全域化的市场布局体系。
2、要素资源整合:作为战略落地的关键枢纽,企业需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进行系统性重组,尤其注重渠道资源的统筹管理。例如,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渠道运营体系,整合分散的经销商网络,形成厂商协同的渠道管控机制,提升渠道运作效率与终端掌控力。
3、品牌价值重构:作为战略升级的核心引擎,企业需通过品牌资产沉淀强化市场认知度。通过多维度品牌传播(如文化IP打造、数字化营销等),塑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实现从区域认知到全省认同的品牌价值跃迁。
(三)区域酒企全省化的核心驱动
白酒企业的业绩增长核心有两个路径:单品汇量和多品汇量。全国名酒一般借助大单品策略,通过强大的品牌力打造全国性大单品,实现汇量增长;区域酒企则一般通过群狼斗恶虎的策略,在部分区域进行多产品布局,实现汇量式增长。
区域酒企在稳定根据地市场后,为进一步打开发展空间,就需要进一步推进全省化布局。推进全省化的核心驱动在于构建以产品结构升级为核心的增长体系。通过优化价格带布局与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实现企业在中高端价位的突破。
1、产品结构升级:首先,企业需构建“高端树形象、中端占份额、低端稳基本盘”的金字塔型产品矩阵。其次,通过核心产品的阶梯式升级路径,在中高端价位段实现品牌培育与市场放量,从而带动企业营收的爆发式增长。
2、差异化竞争策略:首先评估各价格带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明确主攻方向;其次对标核心价格带头部竞品,采取高于竞品或低于竞品的定价策略进行突破,并在全省范围内成为该价位段的代表;推动全省化的布局与品牌价值的跃迁。
区域酒企全省化:
六大关键策略
(一)品牌建设:对标主竞品、构建差异化品牌竞争优势
1、制定差异化的品牌竞争战略:企业需深入分析目标市场与消费者需求,明确自身品牌定位。例如,针对商务宴请场景,可强化品质与文化内涵;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可融入时尚化、个性化元素。通过与竞品在品牌主张、形象设计、传播内容等方面形成差异,建立独特认知。
2、打造IP化的品牌故事体系:挖掘品牌历史、地域文化或工艺特色,构建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故事。例如,汾酒以“清香鼻祖”的文化IP,结合杏花村的历史典故,增强品牌文化底蕴。通过故事化传播,提升消费者情感共鸣与品牌记忆点。
3、构建立体化的品牌传播体系: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矩阵。线上可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营销,如发起话题挑战、直播品鉴会;线下可通过品鉴会、冠名赛事、文化展览等活动,强化品牌体验。同时,借助KOL、KOC的影响力,扩大传播声量。
(二)市场布局:选择适合的全省化路径
1、省内市场分级:酒企可依据区域经济水平、消费能力、竞争强度等维度,将省内市场划分为核心市场、潜力市场和待开发市场。核心市场如省会及经济发达城市,需重兵投入,巩固优势;潜力市场如地级市,需快速渗透,抢占份额;待开发市场如县域及乡镇,可采用灵活策略,逐步培育。
2、样板市场打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样板市场,集中资源进行精细化运作。通过打造标杆案例,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包括渠道管理、消费者培育、品牌传播等经验,为全省推广提供参考。例如,洋河在江苏市场通过“1+1”厂商一体化模式,实现了深度分销和终端掌控。
3、全省化布局:在样板市场成功的基础上,分阶段推进全省覆盖。可采用“中心辐射周边”策略,以核心城市为圆心,逐步向周边县市扩散;或“区域聚焦”策略,优先攻克竞争较弱的空白区域,形成连片市场。
(三)产品布局:高端树形象、中端占份额、低端稳基本盘
1、构建梯度化产品矩阵,覆盖全价格带需求。
区域酒企在全省化进程中,产品布局需形成“高端树形象、中端占份额、低端稳基本盘”的金字塔结构。高端产品(800元以上)聚焦文化IP与稀缺性,如年份酒、定制酒,用于塑造品牌高度;中端产品(300-800元)选择1-2个核心价位段,通过大单品策略快速放量,主攻商务与大众宴请;低端产品(100元以下)以高性价比覆盖乡镇市场,强化品牌基础认知。
2、精准定位差异化卖点,强化品牌记忆点。
挖掘产品独特优势,如工艺(生态酿造、馥郁香型)、文化(地域历史、典故)或品质(原料、窖池年份),将其与消费场景深度绑定。例如,商务场景强调品质与身份象征,大众聚餐突出性价比与口感舒适。同时,通过系列化产品的设置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强化主品牌影响力。
3、动态调整区域适配策略,实现全域渗透。
根据地市场侧重高端与中端产品,巩固品牌地位;新拓展市场优先推广中端爆款,快速打开局面后再导入高端产品。定期淘汰低效产品,升级核心单品以保持市场竞争力。例如,洋河·海之蓝产品通过持续升级包装和品质,维持中端市场领先地位,最终实现从区域化到全省化的品牌跨越。
4、主导产品系列化与品牌化。
通过系列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场景需求,同时强化主品牌影响力。例如,古井贡酒的“年份原浆”系列已形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核心是为后续的产品迭代升级进行铺垫。系列化产品可以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场景和消费群体的需求,同时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传播,强化主品牌的影响力,为后续产品的迭代升级奠定基础。
(四)渠道布局:多渠道协同
区域酒企全省化布局实施多渠道协同策略:以团购渠道定制化服务绑定核心客户,通过流通渠道精耕实现城乡终端全覆盖,依托餐饮场景深度绑定宴席市场,并借助数字化工具强化渠道管控与数据赋能,最终达成全域渗透与高效运营目标。
1、团购渠道突破:针对企业、商会、协会等团购客户,组建专业团队提供定制化服务(如企业用酒定制、专属品鉴会),通过“关系营销+场景体验”绑定核心客户。例如,洋河通过“厂商一体化”模式深度服务团购客户,实现商务市场高份额。
2、流通渠道精耕:优化经销商网络,推行“县级独家代理+乡镇分销商”模式,强化直控终端的建设工作,弱化分销型终端对市场价盘体系的影响。同时通过终端生动化和促销活动有效提升动销率。
3、餐饮渠道绑定:与中高端餐饮企业合作,通过“进店费+驻场促销+联合推广”抢占宴席市场。例如,古井贡酒通过“年份原浆”系列与婚宴场景绑定,强化消费者心智。
4、渠道数字化赋能:利用数字化系统管理经销商与终端,实现订单、库存、动销数据实时监控和渠道价费体系的有效管控。例如,通过设置开瓶奖励的方式进行消费者激励和渠道利润补充。
(五)组织配置:打造高效执行团队
通过组织变革,企业可打破传统层级壁垒,构建敏捷响应的营销体系,支撑全省化战略落地。区域酒企全省化需从组织架构、团队能力、管理机制三方面系统调整:
1、组织架构重构:建立“营销一体化”总部,增设市场策划、消费者运营等职能部门;按区域划分事业部,推行“事业部制”管理,强化本地化作战能力。
2、专业化团队建设:组建独立的团购、电商、数字化等专项团队;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人才引进,提升团队的综合素养和落地执行能力。
3、管理机制升级:推行“过程+结果”双轨考核,将铺货率、终端生动化等过程指标纳入KPI;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订单、库存、动销数据实时共享,提升决策效率。
4、厂商协同强化:与经销商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通过联合培训、联合促销增强黏性;设立区域服务中心,提供仓储、物流、售后等本地化支持。
(六)资源配置:聚焦费用投入,有效构建动销闭环
1、资源投入前置化。
通过“前置式”资源配置策略,企业在市场拓展初期集中投入渠道建设、品牌传播等关键领域,为全省化布局奠定基础。具体实施包括设立专项市场拓展基金、与经销商共担渠道建设成本,并建立“投入-效果”动态评估机制,每季度优化资源分配方向。此举短期内可能增加成本压力,但长期可加速市场渗透,为后续增长提供可持续动能。
2、培育动作规模化。
针对核心消费群体,通过“意见领袖赠酒+圈层活动+企业渗透”构建动销闭环,并规模化复制。例如,筛选100名企业高管等核心消费者提供专属品鉴服务,每月举办20场以上小型品鉴会,结合VR酿酒体验等数字化工具触达年轻群体,同时打造“酒文化体验中心”增强情感联结。
3、渠道利润倍增化。
通过渠道分层管理与数字化改造,确保渠道利润高于竞品2倍。对核心经销商提供“专属产品+15%返利”,成长型经销商给予市场费用支持,潜力经销商实施1对1帮扶;引入CRM系统实现订单、库存实时共享,降低中间损耗。同时采用“价格锚定”的定价策略,预留渠道毛利空间,强化经销商推力。
4、市场氛围极致化。
通过终端生动化、事件营销与社群运营,营造“旺销”市场氛围。在核心终端统一门头、堆头陈列,提升品牌露出;赞助省级赛事提升地域认知;建立“会员俱乐部”,通过会员日活动提升复购率。结合扫码溯源技术动态监测终端动销数据,实时调整广宣策略,形成“高密度曝光+场景渗透”的极致化市场氛围。
未来展望:
全省化战略持续进化
随着酒业竞争的加剧,全省化战略将不断升级。和君咨询认为企业需关注以下趋势:
(一)消费升级。
次高端、高端市场将成为增长主力,企业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白酒品质和品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次高端和高端市场将成为酒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企业需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中高端产品。
(二)数字化转型。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运营效率提升。数字化转型是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优化生产、销售和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生态化竞争。
构建“酒+文旅”,或者“酒+健康”等生态圈,拓展增长空间。生态化竞争是未来酒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需要通过跨界整合资源,构建多元化的生态圈,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拓展新的增长空间。
结语
和君咨询认为,区域酒企全省化是一场系统性战役,需要企业在品牌、渠道、产品、组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唯有结合行业趋势与自身优势,构建差异化竞争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迭代,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酒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