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头鸭脖”事件后续追踪,局长调任成谜,高校沦为最大牺牲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18:22 1

摘要:3月31日,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当年“鼠头鸭脖”事件的当事人江协学并没有被升职。此前有网民称,江协学已调任上级部门工作,疑似升职。3月31日,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江协学已不在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工作,仍是南昌市高新区市场

3月31日,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当年“鼠头鸭脖”事件的当事人江协学并没有被升职。此前有网民称,江协学已调任上级部门工作,疑似升职。3月31日,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江协学已不在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工作,仍是南昌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位普通工作人员,没有被升职。

将近两年,“鼠头鸭脖”事件中的关键人物江协学为何仍被全网追责?一场食堂风波,为何让高校招生排名连年滑坡?当官方通报推翻“鸭脖”谎言,谁该为这场持续发酵的信任危机买单?

01

“鸭脖”定论遭打脸

时间回到2023年6月1日,一则“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的视频开始在网络媒体传播。

6月3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方微博就“学校食堂饭菜中吃出老鼠头”一事发布情况通报,称饭菜中的“异物”经当事人确认为鸭脖。

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局长江协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经反复对比,确认这个异物就是鸭脖。”但学校和市场部门的回复仍遭质疑。

6月10日,江西省成立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的“江西工职院‘6·1’食品安全事件”联合调查组,开始对该事件进行调查。

6月17日,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认真调查取证,发布“异物为鸭脖”结论是错误的。

官方通报还表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等相关责任单位、涉事企业和责任人。

02

舆情雪崩没有一个无辜

从2023年6月到现在,马上快两年了,可“鼠头鸭脖”事件引发的舆情并没有结束,还时常被提起。

按照官方通报的说法,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相关责任单位、涉事企业和责任人。那么后续结果如何呢?

2023年6月19日,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涉事公司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解约。

当年10月23日,国务院食安办约谈了南昌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

2023年11月,涉事的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已调整,校党委书记姚小英、校长刘华等校领导去职。

2023年12月,“鼠头鸭脖”涉事企业及相关责任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布。其中,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被罚款10万、没收违法所得1325.5元。当时的法人代表、经理朱某某被处以2022年收入的10倍罚款即284.4万余元,监事某某被处以2022年收入的8倍罚款即185.2万余元。对学生食堂一楼运营管理第一责任人易某某处以2022年收入的9倍罚款,即人民币226.4万余元,共计706万元。

2024年3月,江西中快后勤服务有限公司被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可见,作为当事方的学校领导、涉事企业都受到了相应处理,而当时言之凿凿称鼠头为鸭脖的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昌东分局局长江协学却从此销声匿迹。这不由得让众多网友心生好奇,他去哪里了,还在当局长吗?

就在媒体发布消息之前,曾有律师申请政府信息公开,问江协学是否仍为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昌东分局局长。得到回复是,工作单位是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这与媒体采访到的消息一致。

那么由此分析可知,江协学没有被开除公职,依然是公务员。从下级单位调任到上级单位,由原来的高新区昌东分局调任到高新区分局。昌东是一个镇,隶属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由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至于他有没有被降级、降职、记过、处分等,一概不知。

03

高校成了最大牺牲品

由江协学是否升职引发的关注背后,还有一个受伤害最大的当事方,就是这所高校。书记校长换人了,涉及企业和负责人被罚了,江协学回上级单位工作了,但学校还在,它又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江西省首批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办于1954年,先后经历了调整、升格、合并、更名等发展阶段,至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

学校怎么样,最直观就是看它的招生情况了。

我查找了一下该校四个热门专业连续三年的录取分数,制表如下: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发现四个专业的录取分数是逐年走高的。难道家长和考生只关注知名度,而不考虑美誉度吗?

但换个角度想,只列出分数并不客观。因为每年高考题目难易程度不同,所以不应只看分数,而忽视了排名。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高考就是同省竞争,不同学校给该省考生的录取名额是一定的。就拿河北而言,每年700分左右的考生是有机会上清北的,因为他们在全省几十万考生中排名靠前。假如某一年,高考题特别难,全省状元只考了三百分,而他依然有机会上清北,就是因为高校录取只看排名不看分数。

于是,我找到了江西省连续三年的一分一档表,将以上分数与排名进行了对比,有如下发现: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同一专业从2022年录取的排名23万,到2023年的24万,再到2024年的25万,说明学生的排名一直是下降趋势。怎么理解?就是成绩好一点的考生不考这所学校了。

04

一场本可避免的危机

因为一个舆情,导致一所高校招生排名连年下降。这种伤害是持久的,如果没有新的正向的事件加以弥合,其结果将难以想象。

校方在当初面对舆情时昏招叠出,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我们说,出现舆情不可怕,怕的是面对舆情的态度。有的封锁消息,有的装聋作哑,有的辟谣否认,有的敷衍塞责。这些都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只能加剧矛盾的恶化。

我们做一个假设,当年学校发现问题之后,承认鼠头这一事实,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对食堂进行整改,对学生进行安抚,给全社会一个交待。那么可能短时间内可能会面对各压力,但与“先否认”到“后打脸”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也不致于把江协学同志拉下水。

一场“鼠头鸭脖”事件暴露了应对舆情的致命短板——否认与敷衍只会让危机蔓延。当真相迟到,谎言的代价早已超乎想象。唯有“真实”与“真诚”,才能避免下一个“牺牲品”的诞生。

部分图文源自大皖新闻、上观新闻、法治网

来源:胡二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