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张执浩带着他的新作来到南京,与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韩东,资深图书编辑、作家胡泊展开对谈。本次活动为南京止一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西善桥街道联袂打造的“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公益文化活动。
功名、漫游、社交、友谊,古人为诗,常以笔墨编织人生的经纬;悲秋、风骨、雅趣、苦吟,诗人行吟,总将辞采熔铸精神的丰碑。
近日,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张执浩带着他的新作来到南京,与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韩东,资深图书编辑、作家胡泊展开对谈。本次活动为南京止一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西善桥街道联袂打造的“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系列公益文化活动。
15个关键词,16位诗人的生命
《传告后代人: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张执浩关于中国古代诗歌的第二本书。如果说,前作《不如读诗》是张执浩与古代16位诗人的跨时空对话,那么这本新作,则是张执浩以一名现代诗人的视角出发去与古代诗人携手漫游。
记者了解到,在书中,他拎出“功名、漫游、社交、友谊、传播、登高、悲秋、风骨、雅趣、苦吟、音区、色彩、还乡、归途、传家”等15个关键词,集中描述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孟浩然、王维等中国古代诗人的生命状态。
他坦言,解读诗歌不应该只聚焦于一个两个诗人,而是要将目光放在广阔的诗人群体上,从中看到诗歌古往今来的发展脉络,找到我们文化基因的传承,即便如今的诗人写现代诗与古人已经不同了,但是诗歌的力量还在。
在韩东看来,《传告后代人》这本书不仅对于普通读者有阅读的价值,即便对于用现代语言写诗的写作者来说也是非常宝贵的,“我觉得张执浩不是脱离了今天的语境去看老祖宗的辉煌,他以诗人的目光关注古人如何写诗、创造、推广,让我们知道古人的艺术出处,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本书我读起来感觉十分亲切。”
“以诗人身份进入古人世界”
“我试图进入古人的世界,试图以一个诗人的身份进入,不是批判者,也不是研究者。”张执浩讲述了自己读诗的“法门”:回到诗人“地老天荒”的人生现场、体会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获得“隔代相望”的深情厚谊。
“‘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这些诗都将最丰沛的情感压缩在了浩渺无垠的时空之中。回到古人的人生现场,想象那种地老天荒的苍茫,感受他人的心跳声,才能领会蕴藏其中的澄澈纯真的心境和绚丽夺目的诗意光彩。”
张执浩认为,让“传告后代人”的旷达心志穿透纸页,恰是诗歌教育最动人的精神传承。他以岑参为例,讲述其首次出塞的《逢入京使》,到后来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庭贻宗学士道别》,因为大漠深处的精神报偿,让他的诗句豪情雄健。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因为岑参爱上了眼前的生活,去凝眸塞外风雪,把远方化作日常,他才终于成就了他的诗歌、成就了他自己。”张执浩告诉读者,“同理,纯粹的远方无法弥合现代人的破碎感,我们必须培养对生活的热爱,才能化解存在的危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