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弘基:他曾靠盗马度日,并两度被俘,为何还能上榜凌烟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8 21:44 2

摘要: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追随他一同打天下的多位功臣,便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画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1长孙无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征、5房玄龄、6高士廉、7尉迟敬德、8李靖、9萧瑀、10段志玄、11刘弘基、12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当初追随他一同打天下的多位功臣,便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24位功臣的画像。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按照顺序排列分别是1长孙无忌、2李孝恭、3杜如晦、4魏征、5房玄龄、6高士廉、7尉迟敬德、8李靖、9萧瑀、10段志玄、11刘弘基、12屈突通、13殷开山、14柴绍、15长孙顺德、16张亮、17侯君集、18张公谨、19程知节、20虞世南、21刘政会、22唐俭、23李勣、24秦琼,今天我们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角刘弘基。刘弘基位列凌烟阁第十一,画像下的评语写道:“少负侠气,长怀忠义,从起太原,定倾危局,屡经战阵,功冠诸将。”

刘弘基出身官宦世家,祖父刘升曾任北周刺史,父亲刘昶在隋朝官至左亲卫校尉。刘弘基自幼 “少落拓,交通轻侠”,不喜读书,不事生产(汉高祖刘邦也是这样),偏爱舞枪弄棒。

隋大业末年,隋炀帝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大规模征召青壮年男子入伍。刘弘基当时正值壮年,自然在征召之列。他因家境贫寒而行程迟缓,而当时按照隋朝法律他误期当斩,他便在行至汾阴县时故意私宰耕牛,由此被官吏逮捕入狱,直到一年后才被赎出,由此躲过了一劫。

在太原的日子里,刘弘基结识了一群同样逃避兵役的江湖好汉,也逐渐听说了太原留守李渊的名声。当时李渊正暗中积蓄力量,广纳天下贤才,其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也常在街头寻访豪杰。刘弘基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是自己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近秦王府的人,凭借一身好武艺和豪爽的性格,渐渐与秦王府的侍卫们打成一片,甚至得到了李世民的注意。

刘弘基出狱后,从此就在江湖中漂泊,他以一度以盗马为生。然而这种日子终究看不到未来,他便选择了投奔太原留守李渊。被李渊收留后,他见李世民气度不凡,便主动交好李世民,李世民逐渐将他视为心腹,刘弘基甚至可以与李世民“出则连骑,入同卧起”,这可堪比刘备三兄弟的感情啊。

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太原密谋起兵反隋,刘弘基成为最早参与密谋的核心成员之一。当时,隋炀帝派来监视李渊的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对李渊的举动颇有疑心。李渊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以讨伐刘武周为名,派刘弘基与长孙顺德等人暗中招募士兵,准备伺机除掉王威、高君雅。

同年五月,李渊以 “祈雨” 为名,召集王威、高君雅到晋祠议事。刘弘基与长孙顺德率领事先埋伏好的士兵,突然冲出,以 “勾结突厥、谋反” 的罪名逮捕了王威、高君雅,随后将二人斩首。随后,李渊自称大将军,在太原起兵。

起兵后,李渊任命刘弘基为统军,让他跟随李世民率军攻打西河郡,李世民很快就拿下了西河郡。

随后,刘弘基继续随李世民向长安进军,在霍邑遭遇隋将宋老生的顽强抵抗。于是李世民采用诱敌之计引诱宋老生出城,宋老生中计,他在逃回城中途中被刘弘基斩杀,霍邑之战取得大胜。此战后,刘弘基因功被封为左光禄大夫,赐良田百亩、良马数十匹。

刘弘基继续率兵西进,增兵至六万,然后他南渡渭水,屯兵于长安旧城,并击败隋将卫文升,取得唐军攻打长安的首胜。接下来在唐军攻下长安的战役中,刘弘基在诸将之中“功为第一”。

唐军占据长安后不久,西秦的薛举抢占扶风。刘弘基又追随李世民击败薛举,他们一直追赶到陇山,刘弘基也因功累迁至右领都督,封河间郡公。

武德元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刘弘基被封为右骁卫大将军、河间郡公,食邑一千户。

此时的唐朝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刘弘基跟随李世民,开始了平定四方的征程。

同年七月,薛举率领十万大军进攻长安,唐军在泾州与薛举展开决战。此战中,李世民因病未到前线,唐军由刘文静指挥。唐军因轻敌冒进,被薛举打得大败,刘弘基也在战斗中被俘。薛举想招降他,但刘弘基宁死不降,被薛举关押在狱中。不久后,薛举病逝,其子薛仁杲继位,李世民趁机反攻,薛仁杲兵败被俘,西秦灭亡,刘弘基才得以获救。李渊念其忠诚,不仅没有追究他被俘的责任,反而恢复了他的官职。

武德二年,宋金刚进犯太原,守将李元吉弃城而逃,太原落入宋金刚手中。刘弘基奉命屯兵晋州,宋金刚又击败裴寂,便进围晋州。刘弘基没能守住,便再次被俘。这一次他侥幸逃回长安。

不久后,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元帅,率军征讨宋金刚,刘弘基再次跟随出征。唐军在柏壁与宋金刚的军队对峙,双方相持数月,唐军粮草逐渐短缺。于是李世民派刘弘基率领两千骑兵,绕到宋金刚的后方,突袭其粮道。

宋金刚得知粮道被断,军心大乱,李世民趁机率军发起总攻,在介休之战中大败宋金刚。此战过后,太原重新回到唐朝手中,刘弘基因功被封为任国公,食邑增加到两千户。

武德五年,刘弘基又随李世民平定刘黑闼,因功授秉钺将军。

武德七年,刘弘基奉命与淮安王李神通一起屯驻边疆,防御突厥的入侵。

贞观元年,义安王李孝常因密谋反叛被处死,刘弘基也遭到牵连,被罢官了。一年多后,朝廷重新启用他,让他出任易州刺史,恢复封爵。

贞观九年,刘弘基改封夔国公,世袭朗州刺史。但很快,他就以年老为由,自己主动要求退休,得到了允许。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决定亲征高句丽,他再次起用刘弘基,任命他为前军总管,让他跟随大军出征。刘弘基在驻跸山作战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嘉奖。

永徽元年,唐高宗继位,他将刘弘基的食邑加封至一千一百户。同年,刘弘基在长安病逝,享年六十九岁。唐高宗得知后,下令停朝三日,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谥号 “襄”,并将他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

《旧唐书》中评价刘弘基:“弘基少落拓,好侠,及长,逢时遇主,遂建功立业,位至公侯,岂非命哉!然其忠勇之节,始终不渝,亦足称也。” 这份评价,精准概括了刘弘基的一生。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来源:文史意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