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年后还有人类}想多了,可能几千年后人类就不在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8 14:13 1

摘要:热浪来得比外卖还快,地球像一口被猛火收汁的汤锅,咕嘟咕嘟,把新闻、焦虑、电费单一锅炖。

“2024最热”四个字刷屏那天,刚好一个刚毕业的妹妹在群里问:地球还能撑多久?

没人回。

不是因为冷漠,而是大家都被晒得只想找空调。

热浪来得比外卖还快,地球像一口被猛火收汁的汤锅,咕嘟咕嘟,把新闻、焦虑、电费单一锅炖。

45亿年前,地球本是炼狱,熔岩翻滚,铁雨泼天。42亿年前它给自己降温,海水慢慢注满坑洼——像熊孩子终于懂得往滚烫锅底倒水,避免把家烧穿。

可别以为那是温柔的开始,40亿年才结出一层脆壳,走路都嘎吱响,地壳稳定这件事,地球摸索了2亿年。

最早的命根子躲在海沟黑烟囱旁,靠硫化氢也能蹦迪,35亿年前它们连个像样的细胞核都没有,却已知道“活”就是硬道理。

蓝藻把阳光当饭票,24亿年前一鼓作气往空气里充氧,差点把自己毒翻——这就是传说中“大氧化事件”,活脱脱最早的环境内卷现场。

熬过憋气大赛,5.4亿年前来了寒武纪大爆发。

生物像开了挂的盲盒,三叶虫、奇虾、怪诞虫抢着上线,各凭本事拿地球永久居住证。

可热闹不到两亿年,奥陶纪大灭绝直接送走了85%的海洋租客;再过一阵,二叠纪更狠,96%物种说没就没。

地球仿佛一位脾气古怪的房东,定期踹门清房,顺便给新房客腾位。

最近一次大家最熟——6600万年前那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一声闷响,恐龙退场。

谁也没想到,几坨偷偷摸摸长得像老鼠的小生物趁机捡漏,慢慢演化成后来喜欢刷手机的这帮人。

人类这个物种,600万年前还在非洲草原练立正,如今却能用一块屏幕把全球气温曲线拖成心电图。

从石斧到蒸汽机,再到24小时不关的空调外机,进化速度像2倍速播放。

工业革命300年,放出的二氧化碳地球得用几百万年去消化。

于是,2024气温爆了表,南欧47℃,广东的蚊子学会深夜营业;“北极发烧”成了年度段子,北极熊却真的在海里找不到冰砖歇脚。

最魔幻的场景在哪儿?

一边是全球会议上的“碳中和”PPT,一边是机场免税店里打着“环保包装”的限量版面膜。

口号满天飞,排放接着加,像极了通宵蹦迪后,有人发朋友圈“今晚早睡”。

地球其实自带修BUG的能力:火山喷一次,灰尘遮天,温度能降;海藻疯长,就能吸掉多余CO₂。

问题是,这套补丁的下载安装速度,被我们按了快进。

上一回大灭绝花了几十万到几百万年才算翻篇,如今人类只给地球留了几十年的时间窗口。

怎么不算算这笔账?

按现在的排放曲线,本世纪末升温大概率破3℃,海平面抬个半米,淹没的不是“马尔代夫”,而是北上广深的地铁口、广州沙面咖啡店的门槛。

真到那时,热搜就只剩“哪里还能买到冲锋舟”。

别等地球再掀桌子。

把地球想象成一辆跑了一亿公里的共享电动车,爆胎是早晚的事,但勤打补丁还能多撑几年。

少点外卖餐具,多点随手关灯;公司打印纸翻个面再传阅,比转发“环保倡议书”更有用。

真正难的是,把“可持续”从广告词落到银行卡余额:选择低碳产品,哪怕贵两块,下次涨价的可能就是电费。

地球不会毁灭,它只会在重启后重新开服。

但人类的账号,不一定能再次登录。

来源:灿烂小红花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