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 | 首批险企黄金交易正式落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17:24 1

摘要:本周(20250324-20250328)权益市场下跌为主,沪深300上涨0.01%,恒生科技下跌1.11%。行业方面,本周多数行业下跌,医药、家电、农林牧渔表现领先,涨幅超过0.5%;计算机、国防军工、机械、通信等表现相对落后,跌幅超过3.5%。本周医药板块

本周(20250324-20250328)权益市场下跌为主,沪深300上涨0.01%,恒生科技下跌1.11%。行业方面,本周多数行业下跌,医药、家电、农林牧渔表现领先,涨幅超过0.5%;计算机、国防军工、机械、通信等表现相对落后,跌幅超过3.5%。本周医药板块基金表现相对领先;TMT板块相对落后。本周基金仓位总体上升,回升至近1年较高水平。风格来看,基金较多加仓大盘价值,行业加仓银行等。本周基金发行热度处于近2年较高水平,类型以指数型为主。

首批险企黄金交易正式落地。3月24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公告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获批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保险类会员,四家险企于3月25日分别通过竞价、询价、大宗、定价等不同交易方式投资了上海黄金交易所合约,四种交易方式对应了不同的特点及应用场景。险资可通过黄金投资达成多种投资目标,包括优化投资组合结构、抵御通胀等。同时,险资对黄金的投资通过参与上海金定价交易,扩大人民币计价黄金市场规模,提升中国在全球黄金市场的定价权。

市场跟踪

本周(20250324-20250328)权益市场下跌为主,沪深300上涨0.01%,恒生科技下跌1.11%。行业方面,本周多数行业下跌,医药、家电、农林牧渔表现领先,涨幅超过0.5%;计算机、国防军工、机械、通信等表现相对落后,跌幅超过3.5%。本周医药板块基金表现相对领先;TMT板块相对落后。本周基金仓位总体上升,回升至近1年较高水平。风格来看,基金较多加仓大盘价值,行业加仓银行等。

市场动态

行业动态:公募基金规模重回正增长;债市调整,新发市场仍频出“爆款”;对外开放新阶段,又有外资私募巨头落户;银行代销私募新规落地,头部机构迎发展新机遇。

产品热点:首批12只科创综指增强基金获批;信用债ETF可质押式回购,9只基金或符合要求;保租房公募REITs发行节奏加快。

海外市场跟踪:全球首支代币化货币市场ETF面世;欧洲国防ETF迎来爆发式增长。

机构动态

本周中泰资管、西部利得基金等发生管理层变更。

新发市场

本周基金发行热度处于近2年较高水平,类型以指数型为主。

1

1.1 科技行情之后哪些行业接力?

2025年2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开展保险资金投资黄金业务试点的通知》,决定自《通知》发布之日起保险资金可以试点投资黄金业务,并明确试点投资黄金范围为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黄金现货实盘合约、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黄金询价即期合约、黄金询价掉期合约和黄金租借业务。试点参与主体为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太平寿险、出口信保、平安财险、平安寿险、太平洋财险、太平洋寿险、泰康人寿、新华保险10家机构。

3月24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公告人保财险、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保寿险获批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保险类会员,四家险企于3月25日分别通过竞价、询价、大宗、定价等不同交易方式投资了上海黄金交易所合约。其中,人保财险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系统,成功完成国内保险行业首笔黄金竞价交易;中国人寿与上海黄金交易所完成了国内保险机构的首笔黄金询价交易;太保寿险完成保险资金投资黄金市场的大宗交易,并成功落地首笔黄金现货实盘合约业务;平安人寿也于当日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完成了国内保险机构首笔上海金定价交易。

我们总结了四种不同的黄金交易方式的特点以及适用场景:1)黄金竞价交易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公开竞价平台,以实时撮合成交的方式买卖黄金合约,公开透明、流动性高,适合快速执行大额交易,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适合追求短期流动性管理或捕捉市场波动中的交易机会,增强资产组合的灵活性;2)黄金询价交易与交易对手方直接协商价格和数量,通过场外市场完成交易,定制化强,适合大额、低频交易,可降低市场冲击成本,适合满足中长期配置需求,通过协商锁定价格以稳定持仓成本,减少短期波动影响;3)集中定价交易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每日两次的集中定价交易,适合通过基准价交易对冲系统性风险,优化资产负债匹配,例如匹配长期保单的保值需求;4)大宗交易和实盘合约分别通过大额实物黄金交割,直接持有黄金现货以及标准化合约交易,兼具流动性和实物属性,便于通过实物黄金强化资产保值功能,同时利用合约交易灵活调整仓位。

根据监管要求,险资试点投资黄金的范围为,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主板上市或交易的黄金现货实盘合约、黄金现货延期交收合约、上海金集中定价合约、黄金询价即期合约、黄金询价掉期合约和黄金租借业务。同时根据政策要求,试点保险公司投资黄金账面余额合计不超过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10家试点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规模约为20万亿,预计相应政策的落地或将为黄金市场带来2000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

随着利率下行、权益市场波动加剧,险资年化收益率下降,接近刚性成本线。黄金作为非信用资产,其年化波动率介于股债之间,为险资提供了收益弹性。2010年以来,黄金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相关性为3.7%,和中证全债的相关性为-2.69%,在股债双杀情境下能有效降低组合波动。这与监管层推动险资从“规模驱动”转向“风险中性”的导向高度契合。

因此,险资对黄金的配置通过不同的方式可以达成不同的目的,例如通过大宗交易或询价交易配置长期头寸,依托于黄金和其他资产的低相关性,能够优化投资组合结构;同时,黄金ETF及标准化合约具有较高交易流动性,支持险资动态调整持仓以应对偿付需求;实物黄金和长期合约能够帮助险资抵御货币贬值,满足寿险等长期负债的匹配需求。同时,险资对黄金的投资通过参与上海金定价交易,扩大人民币计价黄金市场规模,提升中国在全球黄金市场的定价权。

监管的此次调整同时包含暗含引导险资优化资产结构的政策意图和对全球央行“购金潮”的呼应。根据世界黄金协会2025年2月5日发布的《全球黄金需求趋势报告》,2024年全球黄金总需求量为4974吨,同比增长1%,刷新自2010年世界黄金协会有数据以来的最高纪录。全球央行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囤积黄金,购金量已连续第三年超过1,000吨,其中四季度购金量增至333吨。

2

市场跟踪

2.1 业绩走势:权益市场整体下跌,医药表现领先

本周(20250324-20250328)本周截至收盘,沪深300指数收于3915点,上涨0.01%;上证指数收于3351点,下跌0.4%;深证成指收于10607点,下跌0.75%;创业板指收于2128点,下跌1.12%。港股方面,恒生指数下跌1.11%;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36%。债券方面,中债新综合指数(总指)财富指数本周上涨,涨幅为0.22%。本周大盘价值表现相对领先,涨幅为0.28%,小盘成长相对落后;万得偏股基金指数下跌0.57%。行业方面,本周多数行业下跌,医药、家电、农林牧渔表现领先,涨幅超过0.5%;计算机、国防军工、机械、通信等表现相对落后,跌幅超过3.5%。

2.2 仓位跟踪:总仓位上升,加仓大盘价值和银行

经测算,截止本周五,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分别为87.89%和86.97%,分别较上周(3月21日)上升1.32%和1.58%,基金仓位回升至近1年较高水平。从风格来看,以偏股混合型基金为例,基金加仓大盘价值、小盘价值、小盘成长,其中大盘价值加仓较多,升幅为4.5%;减仓中盘价值、大盘成长、中盘成长。从大类板块来看,基金加仓金融,加仓幅度为13.4%;减仓周期、稳定、消费、成长,减仓幅度约5.9%、4%、2%、1.6%。从一级行业来看,偏股混合型基金在银行加仓较多,幅度约3.7%,非银金融、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也有所加仓;在电力设备、食品饮料、通信减仓较多,幅度超过0.6%,其余行业仓位变动较小,仓位变动幅度在0.5%以内。

2.3 绩优基金:医药板块绩优基金领跑

2.3.1 整体业绩概览

从赛道分类来看,本周全市场投资基金平均回报-0.67%,医药板块基金表现相对领先,近一周平均涨幅为2.97%;TMT板块相对落后,平均跌幅约1.48%。近一月来看,医药板块基金相对领先,平均涨幅近2.26%。今年以来整体来看,全市场投资基金平均正收益,医药板块基金相对领先,平均涨幅为9.77%;中观配置基金相对落后。

从风格分类来看,本周均衡成长风格基金跌幅为0.12%,相对领先;成长风格基金表现落后,跌幅超过0.8%。今年以来成长风格整体表现较好,平均涨幅5.11%;深度价值风格基金表现落后。

2.3.2 业绩领先基金

本周业绩表现最突出的基金前五分别为中银港股通医药(郑宁,夏宜冰)、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储可凡,单林)、平安核心优势(周思聪)、创金合信医药优选3个月持有(皮劲松)以及鹏华创新增长一年持有(金笑非),本周收益分别8.91%、8.51%、6.51%、6.5%、6.35%。业绩领先基金多数重仓港股创新药等。

各行业赛道内业绩领先基金如下表。本周医药板块绩优基金表现领先,涨幅最大接近8.8%;领先基金包括中银创新医疗(郑宁)、东方红医疗升级(江琦)、中银大健康(郑宁,王方舟)等。近一月来看,周期板块部分绩优基金领跑,华富永鑫涨幅为14.82%;今年以来诺安精选价值涨幅达到31.79%。

3

市场动态跟踪

3.1 行业动态

3.1.1 公募基金规模重回正增长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2.23万亿元。今年2月,公募基金规模增加2940.21亿元,环比增长0.92%;公募基金整体份额达到29.33万亿份,与1月末份额基本持平。由此可见,2月公募基金规模增长主要靠基金净值增长带动。去年年末,公募基金规模一度创下32.83万亿元的历史纪录。不过,今年1月,受权益、债券基金规模下跌影响,公募基金整体规模跌回31万亿元。如今,伴随着权益市场回暖,基金净值上涨,公募基金规模重回32万亿元上方,成为仅次于去年年末的次高点。

从规模变化情况看,今年2月DeepSeek大模型横空出世,中国权益资产迎来价值重估,权益型基金净值大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成为推动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主力。其中,混合型基金规模单月大增1055.54亿元,环比增幅超3%,仅次于去年“9·24”行情中的增速。农历新年过后,债券市场经历“倒春寒”,债券基金2月份份额及规模双双下跌。港股、中概股强劲反弹,多只QDII基金投资者选择“落袋为安”,2月QDII基金份额环比缩水6.15%。(中国基金报)

3.1.2 债市调整,新发市场仍频出“爆款”

近日,债券市场呈现大幅波动引发市场关注,不少原本追求稳健的债券基金近一个月来收益转负。不过,从新发市场来看,债券基金募集未显著降温,爆款品种时有出现。

近期,大成景苏利率债、宏利悦利利率债发行规模均因接近60亿元的募集上限而提前结束募集。其中,3月20日成立的大成景苏利率债基募集规模为59.90亿元,为3月份成立规模最大的新基金。3月19日成立宏利悦利利率债基紧随其后,募集规模为59.66亿元。此外,3月份还有金鹰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宏利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两只同业存单指数基金设立,募集规模均达到50亿元募集上限,且提前结束募集。(中国基金报)

3.1.3 对外开放新阶段,又有外资私募巨头落户

美国共同基金管理人、全球最大ETF管理人之一的范达,在中国布局再落一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范达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于2月26日在协会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该公司注册资本为2500万元,为外商独资企业,实际控制人为范达集团有限公司(Van Eck Associates Corporation)。范达表示,将积极发挥全球化投资能力,提供优质创新资产管理产品,通过范达私募服务中国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范达私募称,公司将引进总部成熟的投资理念和产品体系,为中国投资者带来精心设计的具有竞争力的投资方案。

基金行业是我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先行者,以履行WTO承诺为契机,2002年合资基金公司拉开了我国基金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Wind数据显示,目前进军中国市场的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已经超过了30家,包括桥水中国、德劭投资等机构。这些机构每家都展现了鲜明的个性风格,多元化的市场参与者也带来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和理念,提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满足了中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推动了市场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发展,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随着国内资管行业的不断壮大,投资者理财需求的增长,叠加A股市场在全球的估值吸引力,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外资巨头布局中国,这对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有积极作用。(中国基金报)

3.1.4 银行代销私募新规落地,头部机构迎发展新机遇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明确商业银行代销私募产品相关规范,新规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根据规定,商业银行可代销投资私募产品或聘请私募管理人担任投顾的产品,但对合作私募机构设立严格准入标准:要求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规模不低于5亿元、证券类不低于3亿元,且在基金业协会登记满三年无违规记录;这将推动行业资源向合规稳健的头部私募集中。

新规通过设置硬性指标强化投资者保护,堵住代销业务漏洞。银行将更倾向选择投研能力强、运营稳健的私募机构合作,同时需提升自身风控和尽调能力。(证券日报)

3.2 产品热点

3.2.1 首批12只科创综指增强基金获批

3月27日,首批12只科创综指增强基金已经获批。此前,富国、博时、天弘、国联、苏新基金等12家基金管理人集体申报了科创综指增强基金。同时,长城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型基金也于同期拿到了批文。今年2月至3月,富国、博时、天弘、大成、国联、泰康、安信、国投瑞银、博道、苏新基金、国君资管、华商等12家基金管理人集体上报了首批科创综指增强基金。其中,博道、国联、大成、泰康、天弘、安信、苏新、华商等基金申报的产品对标科创综指全收益指数,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国君资管、国投瑞银等基金申报的产品对标科创综合价格指数。

作为年内重磅宽基指数产品,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及其价格指数于今年1月正式发布。行业分布上,科创综指重点覆盖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新兴产业,兼顾计算机、军工等高成长领域。相对均衡的配置,既凸显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又分散了单一行业风险。截至目前,全市场已上报逾50只科创综指相关基金产品,类型包括ETF联接基金、场外指数基金、场外指数增强基金等,已成立的产品合计规模超200亿元。

3.2.2 信用债ETF可质押式回购,9只基金或符合要求

3月21日,中国结算发布《中国结算关于信用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试点开展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将信用债ETF纳入债券通用回购质押库的标准。信用债ETF纳入质押式回购无论对有效推动信用债ETF稳步发展,还是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更好地满足投资者需要均有重要意义。纳入标准则体现了政策上防范风险的考量,有利于业务的平稳开展。

根据《通知》要求,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信用债ETF产品试点开展交易所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业务,明确了资格标准、申请与受理程序及持续期管理要求等事项,包括不包含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次级债券,还提出基金产品的做市商或流动性服务商家数不少于5家,基金产品资产净值不低于20亿元等要求。截至3月21日,全市场共有29只债券型ETF,其中信用债ETF11只,总规模为724.44亿元。综合《通知》中关于规模、做市商等方面的纳入标准来看,目前估计有9只信用债ETF满足纳入要求,总规模345.79亿元。

目前规模增长快速的信用债ETF市场,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信用债ETF首先丰富了债券ETF产品线,为广大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更多差异化的场内投资工具。其次,在当下低利率环境下,信用债ETF凭借交易便利、费率较低、信用风险低等优势,作为底仓长期配置以追求票息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性价比。(中国基金报)

3.2.3 保租房公募REITs发行节奏加快

上交所官网显示,华泰紫金苏州恒泰租赁住房REIT首发申请于3月26日获得通过。华夏北京保障房REIT扩募发售也于3月26日获通过,据了解,这是国内首单保租房REITs扩募项目,本次扩募拟募集规模为8.30亿元,本次基金扩募并新购入项目后,基金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预测年化现金分派率由2.70%上升至3.13%,2026年度的预测现金分派率由2.70%上升至3.14%,本次基金扩募能够有效提升基金收益,提升基金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根据上交所官网发布的上市交易公告书,汇添富上海地产租赁住房REIT将于3月31日在上交所上市,将成为第7单上市的保租房REIT。公告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价值时点),虹桥项目和江月路项目的合计总建筑面积88266.70平方米,合计评估总价为12.31亿元。汇添富上海地产租赁住房REIT的认购价格为2.724元/份,合计发售份额5亿份,募资总额为13.62亿元。(证券时报)

3.3 海外市场跟踪

3.3.1 全球首支代币化货币市场ETF面世

3月28日,亚洲领先的数字资产金融服务集团HashKey Group与博时基金(国际)有限公司合作的港元及美元货币市场ETF代币化方案目前已获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批准,即将在4月正式发行。

这将是全球首支代币化货币市场ETF,将传统低风险的货币市场基金与区块链技术深度结合,为链上投资者开启全天候稳健生息之旅。该产品也是香港金融管理局Ensemble沙盒项目中针对现实世界资产(RWA)进行代币化创新性探索的重要项目之一,是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融合的里程碑式创新,为投资者提供高效、透明且低门槛的链上投资选择。HashKey Group作为香港金管局Ensemble项目的工作小组成员,会继续与香港金管局及证监会合作,支持香港代币化生态系统的发展。

本次即将发行代币化份额的是博时港元货币市场ETF基金与博时美元货币市场ETF基金。与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相比,该产品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了透明度与运营效率,投资者可通过持有代币直接持有优质货币市场工具,满足其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需要。无论是DeFi投资者寻求收益平衡,还是虚拟资产投资者阶段性对抗市场波动,博时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都将成为链上投资者的“收益稳定器”。(中国基金报)

3.3.2 欧洲国防ETF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背景下,欧洲国防ETF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东方汇理(Amundi)、VanEck等资产管理公司正加速筹备推出欧洲国防主题ETF,WisdomTree近期推出的首只纯欧洲国防ETF已吸引5.75亿美元资金流入,成为其欧洲第二大主题基金。这一趋势反映了投资者对国防板块态度的显著转变,斯托克欧洲航空航天与国防指数年内已上涨34%,远超大盘表现。

市场热情源于欧洲防务自主化进程加速。随着美国对乌军事支持减弱,欧洲各国纷纷增加国防预算,目前已有23个北约成员国达到国防支出占GDP 2%的目标。丹麦Akademiker Pension等养老基金开始重新评估对国防企业的投资限制,荷兰APG养老基金已在该领域配置约20亿欧元。HANetf即将推出的新ETF将专注欧洲本土防务企业,排除美国公司及争议武器制造商,以满足ESG投资者的需求。

此轮国防投资热潮标志着欧洲资本市场的重要转折,欧洲正在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国防板块长期表现不佳的局面或将终结。随着WisdomTree、HANetf等机构相继推出针对性产品,欧洲国防ETF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机构与散户投资者参与度持续提升。这一趋势不仅重塑资产配置策略,也为欧洲防务产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Financial Times)

4

机构动态

4.1 证券及基金经营机构审批:本周无新增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截至2025年3月28日)》,本周无新增,具体审批进度表见附录。目前共有17家基金公司提交设立申请,其中有2家目前已中止审查,另有15家基金公司申请设立仍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共9家基金公司提交QDII业务资格申请,均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共4家基金公司提交申请设立境外子公司,目前均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共有9家基金公司提交申请设立境内子公司,目前均处于待受理或审查阶段。

4.2 基金公司管理层变更:中泰资管、西部利得基金等

本周(20250324-20250328)共有11条关于基金公司管理层人员变动信息,变动职位为董事长、副总经理、督察长、首席信息官等。中泰资管姜诚新任副总经理;天治基金原董事长柴晓秀离任,新聘董事长马铁刚;圆信永丰基金原督察长兰文伟离任,新聘高健为代督察长;西部利得基金原副总经理孙威离任,新聘副总经理王汗青;益民基金原首席信息官樊振华离任等。

4.3 基金经理变更:吴远怡、付培佳等

本周(20250324-20250328)共有60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有所调整,从类型来看,包括23只主动偏股基金、35只主动偏债基金、1只FOF基金、1只货币市场基金。其中富国天成红利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侯梧离任,毛一凡接管该产品,广发小盘成长混合(LOF)新聘基金经理吴远怡,与刘格菘、陈韫中共同管理;中欧潜力价值灵活配置混合新聘基金经理付培佳,与沈悦共同管理;交银稳健配置混合新聘基金经理芮晨与陈孜铎共同管理等。此外,就离任经理而言,全部在管产品均已离任的有中银基金周毅。

5

新发市场

5.1 新成立基金:周度发行热度处于近期较高水平

本周有36只基金公告成立。其中包括20只指数型基金、7只债券型基金、5只混合型基金、2只混合型FOF基金、1只REITs基金、1只债券指数型基金。总募集规模为265.1亿份,平均每只基金募集规模为7.4亿份。其中施罗德添源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了60.0亿份,为本周之冠。周度新成立基金数量与募集规模分别处于近2年8.00%(8/100)和38.00%(38/100)分位数水平,市场发行热度处于近2年较高水平。

5.2 结束募集基金:19只基金募集结束

本周有19只基金结束募集,包括景顺长城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联接、富国深证100ETF、万家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等。从类型上看,其中有12只指数型基金、3只债券型基金、3只混合型基金、1只QDII基金,预计这些基金会在近期内成立。

5.3 新发行基金:新发行19只基金

本周新发行了19只基金,包括万家国证航天航空行业ETF、景顺长城养老目标日期2055五年持有、银华国证自由现金流ETF等。从类型来看,包括11只指数型基金、3只混合型基金、2只债券型基金、1只债券指数型、1只FOF基金、1只股票型基金。截至本周五,共有42只基金处于发行期,从类型上看,包括26只指数型基金、7只混合型基金、4只债券型基金、3只混合型FOF基金、1只债券指数型基金、1只股票型基金。根据基金发行公告,38只基金已经公布发行公告即将开始募集。

5.4 新申报基金:总数29只,以指数型为主

产品申报方面,本周共有29只产品上报证监会并已被接收申请材料。从类型上看,包括18只指数型基金、3只债券型基金、6只混合型基金、1只混合型基金、1只REITs基金。基金公司层面,华夏基金本周申报3只基金;华安基金、富国基金、永赢基金本周申报2只基金

附录

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部分材料整理自公开新闻报导,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文中数据统计来自于第三方数据库,不同数据库的更新时效不同,数据的完备性与提取时间具有一定关联,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基金仓位测算结果主要基于模型计算,因此对市场及相关交易做了一些合理假设,但这样可能会导致基于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刻画实际情况,可能会与真实的情况出现偏差。而且数据源通常存在极少量的缺失值,会弱微增加模型的统计偏误,历史数据的区间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姚紫薇:金融工程及基金研究首席分析师、中证报金牛奖专家评委。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厦门大学统计学学士,在基金研究、资产配置、产品设计、财富管理等领域均有长期深入研究。曾担任招商证券基金评价业务负责人,多次获得“新财富”金融工程方向前三(团队核心成员)。

孙诗雨: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4年基金研究经验,研究方向为权益基金研究、组合构建、基金经理调研等。

刘一凡: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基金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首批险企黄金交易正式落地》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3月30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来源:点滴财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