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这次玩真的了!台独分子在大陆的财路断了,这是他们自找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8 20:03 1

摘要:2024年6月21日,两高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文件直指那些顽固搞分裂的人,明确了犯罪认定标准和量刑办法。文件列出分裂国家罪的具体行为,比如发起建立分裂组织、制定独立方案、借助境外势力推动分裂,这些通过

2024年6月21日,两高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文件直指那些顽固搞分裂的人,明确了犯罪认定标准和量刑办法。文件列出分裂国家罪的具体行为,比如发起建立分裂组织、制定独立方案、借助境外势力推动分裂,这些通过法理、文化或武力方式实施的,都算在内。量刑上,罪行严重的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危害特别严重的甚至可判死刑。文件还引入缺席审判程序,就算人不在大陆境内,证据足就能审理判决。

文件发布后,大陆动作很快。2024年8月7日,国台办网站新增“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专栏,公布首批10人名单,包括苏贞昌、游锡堃、吴钊燮、萧美琴、顾立雄、蔡其昌、柯建铭、林飞帆、陈椒华、王定宇。这些人长期推动分裂活动,对两岸关系造成恶劣影响。专栏明确制裁措施:禁止他们本人及家属进入大陆和港澳,限制关联机构与大陆合作,禁止关联企业在大陆谋利,并依法终身追责。

2024年10月14日,名单又有更新,新增沈伯洋、曹兴诚及“黑熊学院”。沈伯洋是所谓的“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成员,曹兴诚是联电创办人,“黑熊学院”搞所谓防卫培训,这些都属于顽固分裂势力。国台办宣布对他们实施惩戒,同样禁止入境、限制合作、断绝谋利渠道。2025年6月5日,又专门对沈伯洋关联企业追加惩戒,进一步切断经济支持。

文件应用上,杨智渊案是个典型例子。杨智渊长期参与分裂活动,2022年被拘押,2023年以分裂国家罪起诉。2024年9月6日,温州中级人民法院判他9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4年。法院认定他发起建立分裂组织、宣扬分裂主张,触犯刑法第一百零三条。这判决严格依法进行,杨智渊有辩护权和上诉权,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判得合情合理。

而那些顽固分子以往的把戏,大家都看在眼里。一边在大陆投资办厂,享受优惠政策,大把赚钱;一边把钱拿回去,支持所谓“台独”活动,赞助政客,买军火。名单上的人,不少有商业背景或家族企业。比如柯建铭,民进党资深人物,他儿子掌管大陆投资产业。苏贞昌的女苏巧慧,也与商业网络纠缠。这些人推动分裂,违背“九二共识”,对两岸交流造成破坏,被列入名单实属自找。

制裁一实施,他们的财路就断了。禁止关联机构在大陆合作,意味着企业无法继续经营,资金链直接崩掉。曹兴诚这样的新增名单人物,本是企业家,但公开支持分裂,导致企业合作项目中止。沈伯洋关联企业也被惩戒,机构活动受限,无法从大陆获取资源。

台商群体本来是两岸经贸桥梁。从改革开放开始,台商来大陆投资,推动了沿海发展。像东莞、昆山这样的地方,台资企业一度达数千家,产值占当地GDP大半。东莞最多时6000家台企,产值占一半;昆山到2017年底,4855家台企,投资582亿美元,对财政贡献50%。

文件和惩戒后,这种双面行径暴露无遗。顽固分子关联企业被迫撤资,工厂关闭,影响了地方经济,但这是他们咎由自取。整体台商投资趋势在变,2010年台商赴大陆投资占对外投资83.8%,2023年降到11.4%,2024年7.5%,2025年第一季仅2.7%。这下降,一方面是全球供应链调整,另一方面也受台独干扰。台湾当局抹黑大陆营商环境,提醒台商注意风险,但这恰恰证明大陆措施打到痛处。

因此,这份文件和惩戒措施的影响,已经在两岸显现。台湾当局虽否认效力,但实际分裂活动经济支撑削弱。顽固分子国际活动受限,资金来源枯竭。名单上的人,如吴钊燮、萧美琴,出访减少,会议邀请变少。杨智渊案判决后,岛内类似活动频率下降,集会规模缩小。

长远看,大陆持续完善反分裂工具。国台办专栏实时更新名单,确保惩戒跟进。顽固分子若不收手,面临更严追责,关联企业项目中止,供应商撤出。两岸经贸转向认同统一的企业,园区重新招商。2024年大陆经济成长5%,消费投资稳健,台商看好大陆市场,信心更足。但分裂干扰正常交流,促使大陆采取步骤护领土完整。

因此,大陆对台政策始终以统一为主,但对分裂零容忍。文件出台一年多,效果逐步显现。未来,大陆会根据文件处理更多案件,确保程序公正。

来源:元衡防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