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一则“老人网购29元代步车,快递只有巴掌大”的新闻冲上热搜。和这位老人经历相似,另一位老人在直播间抢购了两张“椅子”,收到后也只有巴掌大……
前不久,一则“老人网购29元代步车,快递只有巴掌大”的新闻冲上热搜。和这位老人经历相似,另一位老人在直播间抢购了两张“椅子”,收到后也只有巴掌大……
数字经济时代,“银发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触和使用网购平台,足不出户就能货比三家,享受一键下单、送货上门的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潜在网购套路、乱象,不仅导致老年群体的经济损失,也影响着他们的购物体验。
▎老人网购29元代步三轮车,实物只有“巴掌大小”
前不久,郑州的一位老人在网上花费29元购买了一辆老年代步车,即电动三轮车。当快递到达老人取件时却发现快递只有巴掌大小,与预期的电动三轮车相差甚远。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人确认了这就是自己的快递,面对这一结果,老人哭笑不得。
老人表示,知道自己被网上的图片误导了,懊悔不已,称再也不会随意相信直播间那些主播了,“当时下单买的时候,人家也没有跟我说是玩具车。早知道是玩具车,肯定不会买。”
最终,老人在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网购套路后,选择了退货。
和这位老人的经历类似,山东一老人在直播间“抢”了两把凳子,以为快递特别大还特地开车去拉,到货后发现竟然“缩水”了,到手也只有巴掌大……
层出不穷的网购消费陷阱让消费者哭笑不得,戏称买到了“小人国”产品。
▎网购套路让老人防不胜防
9.9元秒杀高端耳机、19.9元带走一箱零食……在一些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白菜价”的商品总能吸引很多消费者来“捡漏”,甚至还有很多老人参与其中。看似超值的交易背后,商家却玩起尺寸游戏,企图以小充大、以假乱真,不少网友收到“小人国用品”后直呼上当。
在社交平台上,这一话题也引发了大家的集体吐槽,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网瘾老人”话题中认领起“同款爸妈”:有的沉迷“赚金币”,上网8小时赚回2元钱;有的茶饭不思,刷短视频、看微短剧、听小说直至深夜;还有的不信儿女信主播,跟风下单各种劣质保健品……
一个网友发帖称,自己的父母又在网上买了奇葩商品,这次是一款9.9元包邮的人参护肤品。网友调侃道:“我真的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便宜的人参,还有邮费全免,这生意做得真亏。”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父母购买的拔火罐,居然要价1600元。除了这两个商品外,网友们还在评论区列举了很多搞笑的网购商品,比如黑绷带、酱香牙膏、10斤黄豆酱,还有一款看起来非常正经的单车,结果拆开一看竟然只是个模型。
此外,还有专门套路老年人的“直播养生局”:先以养生科普短视频引流,吸引老年人跳转微信加群;而后,群里“老师”通过开展公益直播课、设置有奖问答等,不断强化其对产品的认知;半个月后,群里开始推销产品,还有“托儿”配合演戏,诱导老年人跟风购买。
▎网购“一分为二”,老人也需理性看待擦亮眼睛
今年67岁的张德辉老人最近几年在孩子的指导下也开始触“网”购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小物件:手串、玉佩、打火机、皮带、手电筒,等等。
“也被坑过呀,看着图片怪好,到手里的实物不是那回事儿了。”老人说,他曾花了39.9元买了一条皮带扣绑有打火机的皮带,系上皮带仅“坚持”了两天就坏了,“打火机也打不燃了。”
张德辉认为,“踩坑”既有自己上了年纪辨别不清的主观理由,从事网购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要有社会责任,不能欺骗消费者。“网购确实方便,但从不好的一面来说,部分商家为了把东西推销出去,可能会夸大其词,误导消费者。”
说起大数据推送,张德辉老人也感触颇深:“直播是有大数据的。只要在一个直播间浏览过某类商品,后面再打开,若干个直播间全都是一样的商品。在网络上我搜索了某个想买的商品后,网络也都会一直推送这些商品。”
相比张德辉老人,他的老伴赵阿姨则细致得多,从实体店购物积累的经验,也被她运用到了网购中,“得看销量、好评率、买家秀啥的,不能一看图片可好就买了。”
在赵阿姨看来,因为年龄的缘故,他们的做事风格向来比较谨慎,“我们一般都要看买的人多、评价好的才买。买的人少,我们也不会买的。”
来源:老有意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