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男子查出慢性胃炎,半年后转为胃癌,医生:犯了4个错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16:49 1

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胃癌新发病例占全球胃癌总数的43.9%,居全球首位。

在中国,胃癌始终高发,而“慢性胃炎”正成为这一恶性疾病的“温床”。许多人对慢性胃炎掉以轻心,最终让疾病悄无声息地跨越了一道生死分界线。

一位湖北中年男子在常规体检中被发现患有慢性胃炎,半年后却被确诊为胃癌。

医生指出,他在这段时间内犯下了4个严重错误。这并非个例,背后折射的是公众对胃病认知的误区与健康行为的缺失。

慢性胃炎是一种高发、常见的胃黏膜疾病,按照组织学分型主要分为表浅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教授在《中华消化杂志》发表的论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可达5%-10%,尤其合并肠化生与异型增生时,癌变风险显著升高。

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明确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感染是胃癌的一级致癌因素,这一观点已被《柳叶刀》《Gastroenter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多次确认。

中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国家,感染率约为50%-60%。 众多研究表明,HP感染者的胃癌风险是未感染者的6倍以上。

这位男子在初诊慢性胃炎时未进行HP检测,也未接受规范化根除治疗,任由HP在胃中“肆虐”。

建议:所有被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尤其是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进行HP检测(如C13呼气试验),并在医生指导下完成全程标准化根除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是中国人日常最常接触的止痛药。

然而,这些药物会抑制胃黏膜保护性前列腺素的合成,长期服用可引发胃黏膜糜烂、溃疡,甚至出血及癌变。

202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发布指南指出:NSAIDs相关胃黏膜损伤在中老年人中尤为常见,需警惕其诱发癌变的可能。

该男子因腰腿疼长期服用止痛药,未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胃黏膜保护剂,胃部黏膜长期受损,进一步加速了病变进程。

建议:长期服药者应主动告知医生用药史。需服用NSAIDs者,应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或铋剂进行胃黏膜保护。

胃黏膜如同一层细腻的“丝绸”,辛辣、油炸、腌制食物就如同粗糙的“砂纸”,反复摩擦必将造成损伤。

中国营养学会在《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确指出,高盐、高脂、腌制食物摄入与胃癌发生呈正相关。

该男子长期偏好重口味饮食,常吃夜宵、暴饮暴食,胃黏膜在“高压”状态下不断受到刺激,导致炎症加重、黏膜保护屏障破坏。

建议:每日膳食应清淡为主,少盐少油、避免腌制食品,保持规律饮食和作息,减少夜宵频率,避免空腹喝酒。

胃癌的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仅靠“感觉”往往为时已晚。

国家卫健委2022年公布的《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尤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胃癌家族史、长期胃部不适者,应每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此患者初诊后未进行胃镜随访,错失了早期发现癌变的“黄金窗口”。

建议:慢性胃炎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定期复查胃镜,尤其是存在肠化生、异型增生者,建议缩短随访周期至6-12个月。

医学界有一个共识:胃癌的可怕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发现太晚。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报告,我国胃癌五年生存率为31%,但如果在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生存率可超过90%。

目前,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黏膜下剥离术(ESD)已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首选方式。这些技术创伤小、恢复快,极大提高了治愈率与患者生活质量。

建议:对确诊为早期胃癌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不盲目悲观,选择正规三甲医院进行评估和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标准三联/四联疗法,疗程为10-14天。

药物保护胃黏膜: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如铋剂)。

监测胃功能: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是重要的胃癌筛查指标。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胃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热错杂所致。

经典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具有健脾益胃、调和中焦的作用。

中药材推荐:

黄芪:补气固表,增强免疫力;

白术:健脾益胃,除湿止泻;

陈皮:理气和胃,改善消化不良;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建议:慢性胃炎患者可在中医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辅以艾灸、刮痧等传统疗法,增强疗效。

1. 每年体检+胃镜监控:尤其是中老年人群;

2. 清淡饮食+戒烟限酒:每日盐摄入不超5g;

3. 规律作息+减少压力:避免熬夜、暴饮暴食;

4. 根除幽门螺杆菌:彻底治疗是关键;

5. 中医调理+西医治疗:双管齐下更安心。

慢性胃炎是一种可以管理、可以控制的疾病,只要掌握正确的医学知识、保持科学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人都能健康地生活下去。

对胃的关注,不只是对胃本身的关心,更是对整个身体健康的守护。守住这一道防线,便守住了健康的根基。

健康是一条需要每个人用心守护的路,每一步都值得珍惜,每一个选择都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与权威资料

1. 樊代明,《中华消化杂志》,2022年,第42卷第5期;

2.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胃癌报告2023》;

3.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全球癌症风险报告》;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胃炎诊治共识意见(2023年版)》;

5.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医璐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