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资料显示,在全国米粉排位中,绵阳米粉居第四位,位列江西米粉、桂林米粉、贵州米粉之后。据绵阳市米粉产业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4月底,全市登记在册的米粉店有4600多家,没有登记或附带从事米粉销售的店有3200多家,两者合计,共约8000家。全市米粉生产、
一、绵阳米粉产业发展现状
(一)绵阳米粉发展概况
经资料显示,在全国米粉排位中,绵阳米粉居第四位,位列江西米粉、桂林米粉、贵州米粉之后。据绵阳市米粉产业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4月底,全市登记在册的米粉店有4600多家,没有登记或附带从事米粉销售的店有3200多家,两者合计,共约8000家。全市米粉生产、销售 (“规上”)企业21家。绵阳市米粉产业行业协会现包括米粉生产企业、电子商务和知名品牌实体店等会员单位34家。2020年全市米粉行业产值20亿元。目前全市米粉产业从业人员5万余人。
目前绵阳米粉行业重要企业有:
1.绵阳馥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专业生产与销售鲜米粉、干米粉、方便米粉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具备年产米粉五千吨能力,拥有较高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2020年干湿粉产值3000万元,同时与技术团队合作开发绵阳米粉新口味,有5种新口味在测试。目前在建新厂占地24亩,投资5000万元, 2021年7月底投产。
2.绵阳众福食品有限公司。始建于1992年的天成米粉厂,专业从事食用粉丝生产及销售。其打造的 “绵阳米粉产业园”首期占地65亩、二期占地17亩,日产米粉30吨,在绵阳鲜米粉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3.万高达味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占地27亩,已投资3000多万元,有员工260余人,品控部达24人; 2020年产值7000多万元,2021年产值过亿元。
4.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10月,开发生产光友方便粉丝、光友全薯粉丝、光友苗条粉丝,光友新e族粉丝、光友薯贝贝粉丝等产品。拥有万吨方便粉丝生产线,被国家九部委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
5.今日农庄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要经营以鲜米粉、干米粉、方便米粉的生产与销售、农副产品批发与零售等。2020年完成产业升级,目前日产干湿粉15吨。
6.四川喜同食品有限公司。是以大米为原料生产米粉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主要生产鲜米粉、米线和干米粉。已成立20余年。目前厂区占地10余亩,有员工60余人,有5条先进设备生产线,日产量达10余吨。
7.四川绵州府生态科技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原系专业从事米粉加工近30年的江油市罗马粉丝厂。主要从事鲜米粉、干米粉、米线加工销售,目前占江油市场鲜米粉市场的50%。在研方便米粉
(二)绵阳米粉特点
一是形成了系列品牌。绵阳米粉包括牛肉米粉、肥肠米粉、元子米粉、鸡汤米粉、笋子米粉等,袋装绵阳米粉调味品中有牛肉粒,海带豌豆粒,酸菜红油和调料包等,已形成老开元米粉、德华开元米粉、通安巷胖米粉、高水杨米粉、永华米粉五大品牌连锁店。
二是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绵阳众福食品有限公司在厂区建立“绵阳米粉文化博物馆”“绵阳米粉体验馆”“企业文化馆”“绵阳米粉产品展示馆”,推进产业与旅游融合;在城区建立了“绵阳米粉传习所”,邀请川菜大厨主管,推出“绵阳精品米粉”“龙虾米粉”“鲍鱼米粉” 等,打造高端绵阳米粉窗口,24小时营业。与川大系食品学院合作研发袋装米粉,味道还原效果较好。
三是电子商务平台逐渐配套。绵阳六味魔方电子商务公司是绵阳市专业从事绵阳米粉网络销售的龙头企业,2016年销售收入80万,2020年达3000万元。目前,与米粉企业合作开发新的线上产品。
四是促进与特色资源融合。绵阳众福食品有限公司与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利用三台麦冬摆动须根,开发了麦冬米粉。绵阳馥玺食品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合作研究适合绵阳米粉的规模种植的原料米,功能原料米上已取得进展。
二、绵阳打造100亿米粉产业的建议
绵阳米粉产业要崛起,成为健康美食潮流,离不开科学的孵化和培育。
(一)成立“绵阳米粉产业发展协调小组”
由市政府牵头,分管领导作为组长,市经信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作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可在经信局。首先,组织力量对绵阳米粉产业发展进行详细调研,摸清家底。同时,针对全国米粉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判,了解绵阳米粉优势与不足。
(二)加强绵阳米粉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绵阳米粉发展纲要及10年规划,细化绵阳米粉产品研发支持、技改扩能、宣传等配套支持计划。 建议邀请专业研究机构和营销机构,确定绵阳米粉产业发展的定位,建立扶持政策框架。引导良性发展。 建议设立绵阳米粉产业发展基金。建议聘请李子柒这样的美食“网红”博主作为城市形象大使,加速绵阳米粉“圈粉”。
(三)建立“绵阳米粉产业发展产业园”
一是规划建设规范的米粉产业园。解决更好基础设施,建立绵阳米粉研发、产品检测、电子商务、展示中心、快递物流、文化旅游等平台,吸纳主要绵阳米粉产业入驻。
二是打造水稻等原料基地供应链。米粉原材料种类丰富,涉及很多农产品加工,如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可更好保证产品质量。建立原料基地,确保全产业链食品安全和产品溯源。
三是建立米粉小镇。在游仙区新桥镇,依托绵阳众福食品有限公司厂区, 战略引进融创、万达或其他企业,或者有文创经验和成功案例的专业团队运营,打造绵阳米粉文创小镇。开设绵阳米粉直播间,推动以体验、互动、传播为核心的绵阳米粉文创项目。
(四)多渠道促进产品质量提升
1.规范绵阳米粉产业发展标准。一是制定原料、配料和方便米粉标准。制订绵阳米粉地方标准,协助产业协会完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目前兰州拉面等,还有没推出较好地还原当地口感和品质的工业化生产工厂,其快速发展受限,绵阳米粉产业发展应注重借鉴。二是分级分类推进产业标准建设。根据发展情况,分别建立企业质量标准、产业协会标准和绵阳米粉产业发展标准,形成产业标准体系。三是建立实体店评定标准。制定绵阳米粉实体店的行业规范,包括《绵阳米粉实体店建设与服务规范》《绵阳米粉实体店星级评定规范》等。
2.提升科技含量。一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与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大学等高校合作,在绵阳米粉产业的研发、质量检测、保味、保质等环节提升科技含量,提升米粉质量、丰富产品味道,袋装米粉味道还原能力。二是建立人才培训机构。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高校学生研学基地。依托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在绵高校,设立“绵阳米粉学院”或“绵阳米粉技术培训班”,系统培育绵阳米粉产业生产、销售技术骨干。三是推进“绵阳米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绵阳米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设绵阳米粉行业的大数据中心。四是提升绿色发展。推进绵阳米粉转型升级,实现绵阳米粉实源的共享、为构建红色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旅游的经典景区、为建设红色文物暨红色旅游研学基地而作出一致地不懈努力。
通过依法规范,促使老区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更具整体性、全局性特点,以期在切实保护“老区红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其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的共享及其开发利用的多元化。 除此之外作为“关注红色资源立法”或“具体践行、探索红色资源立法”的相关人员还应知悉“老区红色文化遗产”的目前状况。只有在一定程度上知悉其目前状况,才能据实提出可供有关方面参考借鉴的具有一定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建言。
来源:赢在成渝经济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