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青春足迹:医学生志愿者的双重课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16:44 1

摘要: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群身着白大褂的年轻人正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内涵。他们或是穿梭在社区为老人量血压、普及健康知识,或是站在中学生面前用生动的方式揭开医学专业的神秘面纱,又或是在夜深人静时提笔记录下从医路上的点滴感悟。

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群身着白大褂的年轻人正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内涵。他们或是穿梭在社区为老人量血压、普及健康知识,或是站在中学生面前用生动的方式揭开医学专业的神秘面纱,又或是在夜深人静时提笔记录下从医路上的点滴感悟。

医学博览会上的"梦想播种者"

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以建院九十周年为契机,以“智汇专业 博览新篇”为主题,成功举办了一场融合学术探索与创新实践的专业博览会。活动通过实验室开放、互动展演、学科对话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起触摸医学前沿的桥梁。在这场盛会中,一群身着白大褂的学生讲解员成为亮点——他们用青春的语言诠释深奥的医学知识,在展台与实验室间架起知识传递的纽带。

“大家请看这个3D打印的心脏模型,它不仅能模拟真实心跳,还能‘拆解’观察每一处瓣膜结构。”在解剖学与数字医学展区,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学专业王福崇学手持模型,向围拢的中学生讲解。他轻点平板电脑,模型瞬间在AR技术下转化为跳动的全息影像,冠状动脉的血流动态清晰可见。一名高一学生惊叹道:“原来心脏瓣膜是这样防止血液倒流的,比课本上的平面图直观多了!”

当夕阳为医学院的玻璃幕墙镀上金边,展馆内的声浪渐息,但科学的回响仍在延续。一名中学生在留言墙上画下穿白大褂的自己和写满公式的星空,旁注“三年后,这里见”。这场由基础医学院推动的博览会,不仅展现了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学术底蕴,更印证了教育最美的形态——让成长中的探索者,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图为王福崇为中学生讲解情形

社区志愿服务的“践行者”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字化办公区,一名身着白大褂的医学生正以另一种方式践行医者使命。她不是手持听诊器穿梭于诊室,而是端坐在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翻飞,将医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提升基层医疗效能的“数字处方”。这场由南昌大学医学院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与青年医学人才培养实现双向奔赴。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 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徐盼奇有幸参与了这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这次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也让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这些看似琐碎的任务,实际上对社区医疗的高效运转至关重要。每天,她都会接触到大量居民的健康信息,这让她意识到,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份责任。每一个数据的准确录入,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这种责任感让我在工作中不敢有丝毫懈怠,也让她更加珍惜每一次与社区居民接触的机会。

志愿服务结束后,徐盼奇常常反思: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我还能为社区做些什么?答案或许在于将专业知识与实际行动结合,用所学去服务更多的人。未来,她希望能继续参与类似的活动,用行动诠释责任,用专业守护健康。她也相信,只要每一个人都愿意付出一点光和热,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温暖与美好。

图为徐盼奇社区志愿服务

三、夜深灯明,医路初心

夜深了,窗外的灯光渐渐稀疏,宿舍里只剩下台灯微弱的光。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郑佳薇坐在桌前,翻开笔记本,想记录下这些天作为医学生的点滴感悟。作为一名大三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她常常在这样的时刻反思自己的选择,也常常在这样的时刻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

医学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从清晨的解剖课到深夜的实验室,从背诵晦涩的医学术语到面对复杂的病例分析,每一天都像是在攀登一座没有尽头的山峰。

夜深人静时,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选择医学?答案很简单,因为我想帮助更多的人。我想用我的知识和双手,去减轻病人的痛苦,去守护他们的健康。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每一次看到患者康复的笑容,每一次听到他们真诚的感谢,都会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医学是一条永不停歇的修行。它教会我耐心,教会我坚持,也教会我如何去爱。我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愿意用我的青春和热血,去书写属于自己的医者篇章。或许有一天,我会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但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努力,都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和光亮。

图为郑佳薇医院见习

这群年轻的医学生用行动诠释着“白衣青春”的意义:在学术探索与社会实践的双重课堂中,他们不仅成长为未来的医生,更成为传递温暖与希望的光。(供稿人: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麻醉学王福崇、南昌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徐盼奇、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郑佳薇)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