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该疾病主要侵犯6岁以下儿童,常常在学校、托儿所等集体场所暴发。症状包括发热、手心、足底、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时节
但是随着天气的回暖
人员流动和接触频繁
县疾控中心提醒大家
注意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
麻疹等传染病发生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同时伴有发热等症状。该疾病主要侵犯6岁以下儿童,常常在学校、托儿所等集体场所暴发。症状包括发热、手心、足底、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主要传播路径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粪便、唾液等体液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等间接传播。
防控措施
✅1、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避免分享食物和饮料等。
✅ 2、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家庭和学校等场所的清洁和通风,定期消毒玩具和餐具等物品。
✅ 3、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 4、接种疫苗:EV71是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例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病毒型别,接种EV71疫苗(6月龄-5岁)可有效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二、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具有高度传染性。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脱水。尽管大多数患者可以在几天内康复,但儿童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的恢复速度可能会较慢。传播途径为:食物传播、水传播、接触传播,其中食物传播是诺如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防控措施
✅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和用餐前,避免与感染者直接接触,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仪。
✅ 2、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和生水,确保食品加工者身体健康,避免交叉污染。
✅ 3、加强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厕所、洗手间等设施,定期清理垃圾和排水口等潜在污染源。
✅ 4、提高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适当进行锻炼也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是病毒感染,其中以新型布尼亚病毒为主要病原体,通过蜱虫为媒介进行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通常会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并出现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防控措施
✅ 1、避免蜱虫叮咬。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蜱虫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草地中,在这类地区行走时应尽量在路中间,远离路边的野草灌木,避免在蜱虫滋生的环境中坐卧停留。
✅ 2、做好个人防护。野外劳作或活动时,应穿长袖衣裤和胶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使用驱虫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外出返回时,仔细检查衣物与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
✅ 3、做好蜱虫控制工作。保持居住环境周边卫生,定期清理杂草,清除垃圾,打扫禽畜圈舍,避免蜱虫滋生。若发现家中宠物、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虫的药剂进行防治。
✅ 4、及时主动就诊。如有蜱叮咬,切不可捏、拽、用火或者其他东西刺激蜱虫,建议及时到附近医院处理。有野外活动史或蜱虫叮咬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是否有蜱虫叮咬史。
四、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3-5月是麻疹发病的高峰期,儿童多见,传染性强,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发病,属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今年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麻疹疫情反弹,我国麻疹报告病例数也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预计部分地区报告病例数将进一步增多,但整体仍将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预防措施
✅ 1、及时接种疫苗,在8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可有效预防麻疹感染。
✅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 3、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 4、定期彻底清洗并消毒儿童的玩具、奶瓶等用品。
✅ 5、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 6、如果孩子得了麻疹,无呼吸道并发症的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肺炎并发症的患者隔离至出疹后10天。有相关症状尽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五、花粉过敏
花粉过敏是由于人体对花粉的过度反应所导致的。花粉是植物为了繁殖而产生的微小颗粒,它们在空气中飘散,当人体接触到这些颗粒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过敏反应,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眼睛、皮肤红痒等,严重者可能会引起咳嗽、哮喘等。花粉过敏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风大、温度适宜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加重花粉过敏的情况。
防控措施
✅ 1、有过敏史的人,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去闻花草。
✅ 2、容易花粉过敏的人减少户外时间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在花粉浓度较高时段(如晴天、多风天)外出,减少花粉的吸入量。花粉高峰期,如遇大风天气,应关闭室内门窗以减少花粉逸散。
✅ 3、外出郊游时最好带上抗过敏药品,穿长袖衣服,佩戴口罩和眼镜,避免与花粉直接接触。户外活动结束回家后,要及时更换外衣,并洗脸、漱口、清除鼻腔分泌物。
✅ 4、外出旅游时若感到皮肤发痒、全身发热、咳嗽时,应马上离开此地,及时到医院诊治。
来源:南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