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洗劫内蒙古王爱召庙!珍宝连运八天!大火烧了半个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5 09:43 1

摘要:说实在的,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哪怕是再迟钝的人,都会对“十四年抗战”这几个字感受到点什么——愤怒也好,难过也罢,毕竟没人能无动于衷。1931年的那个深夜,东北传来急报,日军的铁蹄踩破了长夜,之后的十四年,咱们祖祖辈辈的心里都挂着阴云。说的难听点,那叫一段烂账,

说实在的,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哪怕是再迟钝的人,都会对“十四年抗战”这几个字感受到点什么——愤怒也好,难过也罢,毕竟没人能无动于衷。1931年的那个深夜,东北传来急报,日军的铁蹄踩破了长夜,之后的十四年,咱们祖祖辈辈的心里都挂着阴云。说的难听点,那叫一段烂账,抹不掉的记忆。日本人不止杀人放火,把我们的田野、城市折腾个遍,连咱们的文化老根也想连根挖断。有一座草原上的寺庙——说出来不一定有多少人记得它——王爱召召庙,就成了那场灾难的见证。你要是去过内蒙古鄂尔多斯的草地上,见过它原本模样,大概会心塞得喘不上气来。

我小时候,家里老人常聊起这王爱召,说那地方可厉害了,是蒙古族的大庙,老百姓走亲访友,绕远也得去烧炷香。可这庙的来头真不小,建于明朝,还是三世达赖的主意,地理位置讲究得很——在卧龙岗上,光是“卧龙岗”这名字,就透着点神秘气味。其实古早的名字叫乌哈格尼巴达古拉圪(你别舌头打卷,这名字真是考验人),后来慢慢叫成了王爱召,赏心悦目的叫法一听就能留下印象。在明万历年间,这里成了蒙古人心里的圣地。要说内蒙古草原浩荡千里,王爱召庙就像颗会发光的明珠,谁见了都得咂舌。

但说起来,不管多少年再回头看,这庙的模样其实藏着很多人的心血和智慧。建筑风格算是中藏合璧的教材了,庙里的钟鼓楼、四天王、十殿阎罗、喇嘛塔……据说最牛的时候有两三百间房间,房檐金光闪闪。你别以为这是夸张,我有个老邻居,九十岁了,年轻时候去庙里扛过粮食,他说,庙外的九座大庙、银塔金饰,太阳一晒,亮得你眼睛睁不开。那些祠堂和坟塔,多得连当地的牧人也记不全。你要是问他们,哪儿的银打得最好,谁家的琉璃砖最讲究,他们八成会说:去卧龙岗庙里看看,什么都有。可惜等我们长大,王爱召早没剩下几块砖头。

总有人觉得,侵略者只是抢点钱财,但要我说,他们心思比那歹多。1939年前后,日军知道王爱召庙有宝贝,开始派细作翻来覆去地打探,装成香客、学者混进庙里。那阵子,庙里的喇嘛都不敢跟外人多说话,生怕惹祸。还记得庙门口的老喇嘛扎布么?后来命运多舛,被飞机炸弹夺了命。炸弹落下来的时候,那可是白天变黑夜,经堂的房顶被掀飞,佛像碎片散一地。庙里原本唱诵经文的声音,瞬间换成了哭喊和瓦片砸在地上的撞击声。

到1941年元宵那天,日军干脆端着枪来了。包头那一带的人都还记得,小岛部队的兵拿着刺刀,卡车排成长龙。铁皮车轰隆隆地从黄河那边开过来,坦克都压到草皮里去了。老百姓过节都在煮元宵、挂灯笼,谁也没想到,枪炮会在吃元宵的时候响起来。庙西头的重炮一声轰响,骨牌一样的庙房接连塌。这事我爷爷提了好多次,他说那时大家都愣住了,连狗都吓跑了。

“西军”拼命抵挡,上头发来的命令是不许丢庙,这地方意义太重。但哪顶得住飞机轰炸?太阳落山,守军已经饿得两眼发花,最后堆着灰脸悄悄穿过人群,往南边溜走了。反正,那天夜里,没人能睡着。天一亮,日本兵进来了,像赶集似的,摊开手臂就往庙里冲。他们驱赶喇嘛,有的直接一脚把人踢下院子。有个姓其木格的小僧人后来逃出来,说,“那些人眼里,佛像就像块猪肉——刀抡起来谁抢着切。”有时候想,或许他们根本不明白这些东西对咱们意味着什么。

抢完的可不只是金银。还有那银打的佛像,镶了宝珠的高座,以及寺院里几百年攒下的经卷、唐卡、一屋屋的羊毛毯子,那些连外蒙王爷都羡慕的法器,都拿走了。我姥姥的舅爷原本看管大锅房,据说那口大铜锅,装满水能舀二十多担,日兵几个人倒着推着就往门外滚。好东西能带走的全装车,搬不走的就砸碎,剩下的干脆堆火点了。

这一烧,说起来真不是普通的火。日本人泼汽油、扔柴草,点了几把猛火,一场大风正合时,卧龙岗的夜里像天崩地裂。火光能照亮半个县城,老百姓躲在沟里看,没人敢哭出声——烧干了的庙梁“咔啦啦”断了,钟鼓楼塌下去,院子里本来高高的喇嘛塔也只剩一滩银水。火整整烧了十多天,等雨下来的时候,全草原只剩灰烬。

草原上的风,后来吹过原本庙前的老白杨。烧过的泥土很快被牛羊踩平,老一辈谁见了都红着眼。年轻些的也有人劝快点忘了,可真能忘吗?有一年,我回老家清明给祖坟上香,无意中路过卧龙岗旧址。那地方只剩下一堆瘦骨头似的断墙,有个老头蹲在地上一点点捡什么,嘴里念念有词。他说,拾些土回去好祭祖——怕再晚,连土都叫风吹没了。这样的场景,多少年总有人提起。

这场劫难说是冲着庙来的?其实更像是冲着蒙古族人心里的信仰、咱们民族的根来的。这些事现在说出来,不是要一直掉泪埋怨,而是心里有根钉子——谁看了这样的庙最终连基础都没剩下,会不问一句:要是当年能再多保护一点,结局会不会有不同?搁今天,别说什么文保条例,就是庙门前丢块石狮子都要轰动半天。可当年,真没人料到,一夜之间什么都没了。

所以,王爱召消失了,剩下的只有老乡们口里那些迷离的故事和我们这代人心里的遗憾。历史让人长记性,文化就像咱们家里的祖辈骨血,丢了就没办法再捡回来。要说伤口,或许时间真能抚平点皮毛。可只要再路过那片草原,风吹起来的时候,我总觉得,卧龙岗上那些银制的庙塔、佛像、经卷、铜锅的余音还在风里唱着,“别忘了,咱是谁。”

唉,生活往前赶,谁也不能一直困在昨天。但这些被火烧过、被抢劫过的庙宇和信仰,能不能真的重新回到我们心里?或者说,这些残留下来的废墟,会不会有一天,再有人,愿意为它点上一炷香,念一句“别让这伤口白白疼过”?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