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人们通常把孤独症儿童称为“星星的孩子”,简称“星宝”。在金东区,有一个名为“共护星宝”的公益项目,为孤独症家庭赋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小杭(化名)就是这个项目的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人们通常把孤独症儿童称为“星星的孩子”,简称“星宝”。在金东区,有一个名为“共护星宝”的公益项目,为孤独症家庭赋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训练。小杭(化名)就是这个项目的受益者之一。
“妈妈我要吃。”“帮我打开。”经过几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小杭逐渐走出无声世界,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小杭妈妈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小杭是金东区多湖街道的一个孤独症孩子。他的世界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玻璃隔开,外面的声音无法传入,他的声音也难以传出。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与他人交流。小杭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多么希望他能像同龄的普通孩子一样,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她深知孩子需要家庭康复训练,但面对孤独症这个复杂的难题,她缺乏专业知识,感到无从下手。
去年10月,小杭家迎来了新变化。“共护星宝”公益项目的特教老师来到小杭家,详细了解小杭的情况,为他量身定制个性化家庭康复干预方案。“我们不能让孩子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家庭的力量同样重要。”特教老师的话给小杭妈妈带来动力。她在特教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康复专业知识和结构化教学模式,逐渐掌握了家庭康复训练的门道。
在日常训练中,小杭妈妈利用有趣的游戏和教具吸引小杭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引导他关注妈妈的动作和眼神,并设置奖励机制。每当小杭和妈妈目光对视时,妈妈就会立刻给他喜欢的小零食进行强化。
在语言训练方面,小杭妈妈结合吃饭、睡觉等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小杭模仿发声。慢慢地,小杭的世界开始有了变化。有一天,小杭突然抬起头,用稚嫩的声音说:“我要吃。”那一刻,小杭妈妈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小杭第一次主动表达需求,也是家庭康复训练的第一个成果。
这段时间,小杭进步很大,注意力、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他能与身边的人短暂对视,眼神交流明显增多,还能在适当的情境下说出一些简单的句子。小杭妈妈说:“感谢‘共护星宝’公益项目,改善了孩子的状态,让我看到希望。”
“共护星宝”公益项目负责人陈柳晔介绍,该项目从去年4月开始运行,主要提供家长赋能培训、家庭康复入户指导,帮助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家庭康复训练,目前已有20个孤独症家庭完成初期培训。“我们通过专业力量,将机构康复训练与家庭康复训练紧密结合,实现‘1+1>2’的效果。”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