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苏紫紫本名叫王嫣芸,1991年6月29日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那地方是长江边上的小城,生活本来就挺普通的。她小时候家里就出事了,父母关系不好,父亲做生意失败后爱喝酒,母亲受不了就离婚了,那年她才3岁多点。
苏紫紫本名叫王嫣芸,1991年6月29日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那地方是长江边上的小城,生活本来就挺普通的。她小时候家里就出事了,父母关系不好,父亲做生意失败后爱喝酒,母亲受不了就离婚了,那年她才3岁多点。
离婚后母亲去了外地谋生,父亲也没怎么管她,苏紫紫就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爷爷奶奶年纪大,经济条件一般,勉强拉扯她长大。她从小就懂事,早早知道生活不容易。
到了2005年左右,奶奶跟邻居吵架后脑溢血住院,那时候苏紫紫正读初中,家里一下就乱套了。医疗费一大笔,爷爷到处借钱,她自己也坐不住了,干脆辍学去打工。找了份餐馆洗碗的工作,每月赚三四百块,全交给爷爷付药费。
半年后爷爷劝她回去上学,她才重返课堂,但落下的课太多,她每天熬夜补习,文化成绩一般般。后来她转考艺术类,2009年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这在当时算不错了,总算看到点希望。
上大学后,压力没减,奶奶病情反复,学费生活费都得自己想办法。她课余时间打零工,当服务员什么的,但钱太少。2010年初,她听说人体模特兼职工资高,就联系了工作室。起初她做有衣服的,后来为了多赚点,尝试裸体拍摄。
每次几百上千块,对她来说是救命钱,直接寄回家给奶奶治病。她觉得这不算违法,就是份工作,没想太多。但照片本该保密,结果2010年下半年开始在网上流传,她一下子成了焦点。
2010年11月23日,苏紫紫在学校办了个艺术展,叫《Who am I》,展出她自己的人体照片和视频装置。本意是想通过这些作品探讨身份和自我,她觉得艺术就是表达内心,没什么见不得人。
但展览一开,媒体蜂拥而上,网上议论炸锅了。有人说她自强,有人觉得她丢人现眼,学校也回应说鼓励学生创新,但舆论压力巨大。她老家爷爷奶奶都知道了,亲戚朋友指指点点,她一度挺难受。
到2011年1月6日,她决定回应媒体,约了多家记者采访。为表达立场,她选择裸体状态坐在那儿回答问题。记者们问东问西,她就解释做模特是为了家里的医疗费,不是炒作。采访后照片视频传开,争议更大了,网上骂声一片,有人要求学校开除她。
她母亲也打电话来不满,她觉得越解释越乱,但她坚持认为这是艺术形式,没做错事。那段时间她出版了几本书,《苏紫紫日记》在2011年5月出,记录她的成长和心路;6月出《我是苏紫紫》,是访谈集;8月出《左脸右脸》,是作品集。她想通过这些让大家了解她不是随便的人。
2011年4月23日,她又办展《引号》,以行为艺术《泼墨》为主,展出记录视频和照片。把网上骂她的话写在身上,展示出来,算是对舆论的回应。那年她还上凤凰卫视节目,面对面辩论教育和艺术话题。
2012年7月,她的《采访》作品摄影记录获人民摄影奖文化艺术类金奖,这算是一种认可。但争议没停,她在2012年从大学退学,转向独立创作。
退学后,苏紫紫继续行为艺术,2013年9月完成《稻草人之梦》,探讨集体和个人关系。她暂停身体创作,转向文字和节目。2014年10月25日,上北京卫视《我是演说家》第一季,当选手演讲自己的经历。
2016年3月,上爱奇艺《奇葩说》第三季,当辩手辩论话题;9月又上《我是演说家3》,任谏言团成员。2018年7月,她担任王珞丹《丹行道》栏目总策划和总撰稿。2019年4月,任田朴珺《万悟声》总撰稿、导演、策划。2021年10月27日,她编剧的纪录片《亲爱的乡土 第一季》播出。这些工作让她经济独立,也拓宽了圈子。
个人生活上,她2014年结婚,第一段婚姻到2019年结束。之后第二段婚姻,2017年搬到云南住,把旧澡堂改成艺术空间,还为女儿买学区房。有个女儿,叫庭庭,她和母亲关系修复了,母亲帮带孩子。
2021年6月,她在社交媒体感慨,女儿出生后她们像回到了有妈妈的关系。现在她回归本名王嫣芸,低调过日子,专注艺术项目和家庭。2022年起重返学校深造艺术和建筑学,延续早年兴趣。偶尔在微博辟谣旧闻,说那些是过去的事。她现在是单身母亲,经济上靠创作维持,生活稳定,没再卷入大争议。
苏紫紫的经历挺典型的,从贫困求学到艺术争议,再到独立生活。她一直强调艺术是表达方式,不是博眼球。十多年过去,她从那个备受指责的女孩,变成专注事业和家庭的女人。这事告诉人,生活总有起伏,但坚持自己总能走出来。
社会对女性的看法也在变,以前争议大的事,现在可能没那么极端了。她如今怎样?就是过得平静,带孩子,继续学建筑,偶尔做点纪录片编剧。没啥大新闻,但这不就是大多数人的生活吗?她没被舆论击垮,反而从中成长,这点挺有内涵的。想想看,当年那场风波,现在看只是人生一小段,关键是往前走。
当然,她的故事也提醒大家,家庭教育和经济压力对人影响多大。从小缺父母关爱,她靠自己拼出来,值得肯定。但做模特那事,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确实容易惹议论,她也没回避,选择直面。这不是简单对错,而是时代背景下的选择。
现在她经济独立,女儿有学区房,母亲关系好转,算圆满了。社会进步了,对艺术和个人选择的包容度高了点,她要是早几年出生,说不定争议更大。总之,她如今过得还行,没啥遗憾,继续往前。
来源:墨渡熊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