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AI医疗第一股”6年亏损:鹰瞳科技难破“普惠”魔咒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16:13 1

摘要:3月27日,鹰瞳科技(02251)发布2024年财报,公司全年营收1.56亿元,较2023年的2.04亿元同比下降23.3%,创下自2021年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年度亏损从1.46亿元扩大到2.65亿元,同比增亏82%;归母净亏损从2023年的1.33亿元扩大

3月27日,鹰瞳科技(02251)发布2024年财报,公司全年营收1.56亿元,较2023年的2.04亿元同比下降23.3%,创下自2021年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年度亏损从1.46亿元扩大到2.65亿元,同比增亏82%;归母净亏损从2023年的1.33亿元扩大到2.55亿元,同比增亏92.75%。

图片来源:鹰瞳科技2024年财报,下同

业绩滑坡困境

鹰瞳科技为当年的港股AI医疗第一股,专注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慢性疾病及眼健康管理提供诊疗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但自其2021年上市以后,亏损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反而有愈加扩大趋势。

2024年是鹰瞳科技2019年以来的连续第六年亏损,2019-2022年,其归母净亏损分别为-8714万元、-8006万元、-1.43亿元、-1.8亿元。自2019年至今的累计归母净亏损已达8.78亿元。

从鹰瞳科技2024财报中可发现,其亏损扩大主要源自几个核心原因。

一是政策原因。国家药监局2024年7月1日起,禁止销售未获第三类医疗器械认证的激光近视治疗仪,导致公司计提商誉减值4320万元。同时,并对受到药监局通知影响的相关客户未偿还应收款计提2370万元亏损拨备。

二是成本。虽然销售成本从2023年的7880万元同比减少11.6%至2024年的6970万元,但由于服务成本增加,叠加新产品生产初期的高成本,公司的毛利从2023年的1.25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8670万元,毛利率也从2023年的61.4%下滑至2024年的55.4%。

三是行政研发支出的倒挂。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017亿元,较2022年巅峰期的1.26亿元缩减20%;同期行政支出却从2022年的0.72亿元(调整前)增加55%至1.116亿元。公司解释为"优化人才结构"与"离职补偿金增加",但这一支出结构在AI医疗赛道显得不太寻常。

“普惠”医疗仍难普惠

鹰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张大磊曾言,“在人工智能赋能医疗的路上,鹰瞳Airdoc一直努力把它做到普惠,让优质的健康服务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2024年,鹰瞳科技通过视网膜检测AI辅助判断的SaMD(医疗器械软件)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共计服务了710万病例,识别出3.56万例重大阳性案例,活跃服务网点同比增长39%到7883个,检测服务费也从2023年的22.6元/次同比下降29.7%至15.89元/次,实现营收1.12亿元。

2025年2月,鹰瞳Airdoc宣布自研万语医疗大模型升级并接入Deepseek-R1推理模型,推出AI管家“ikkie”。截至2024年底,其相关视觉训练AI产品的家庭服务用户达到1.7万,到院服务用户达到17.5万,覆盖全国800余家医院,帮助39.2万名患者康复,实现营收1546万元。

2024年,其近视防控AI使用次数达402.5万次,同比增长352.1%;近视防控AI产品服务用户同比增长61.8%至2.3万;实现营收2820万元。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我国近视人群超7亿,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在2.3万与7亿人群的规模对比之下,产品服务人群渗透率堪堪达到0.003%。鹰瞳科技若想真正实现“普惠医疗”,仅从B端入手恐怕远远不够。

面对“商业现实”的破局

虽财务承压,但鹰瞳科技的全球化布局与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1.0)获欧盟、新加坡、南非等9国监管批准。

2024年,鹰瞳科技海外收入达957万元,占总收入的6%。目前,鹰瞳科技重点布局中东市场,已在沙特、阿联酋等地获批产品,预计2025年销售额稳步增长。

2024年,鹰瞳科技全年新增40项专利,累计专利达270项。基于PBM-LED(光生物调节LED)技术路线的无创光线近视治疗仪,获得国家药监局器械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此认证的同类产品。

国内市场上,鹰瞳科技长沙制造基地年产能达10万台眼底相机;同时,鹰瞳科技预计推出便携式眼底相机瞄准家庭市场,拓展C端服务,计划2025年覆盖3000家视光门店,服务5万青少年患者。

《2025-2030全球与中国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84亿美元,2024年突破100亿美元。预计2025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127亿美元,2033年将达到763.9亿美元。

在AI医疗的马拉松赛道上,鹰瞳科技正面临"普惠理想"与"商业现实"的双重考验。当Deepseek的技术红利被行业均摊,当近视防控的蓝海涌入更多竞争者,鹰瞳科技需要重新证明,医疗AI不仅要有温度,更要有自我造血的生存能力。

来源:财中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