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根”难防!快试试这些法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8 18:02 1

摘要:生理性伤根引起的红根:豆类在连作情况下红根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重茬种植多年的老棚,病原菌多,土壤状况恶劣,红根容易发生。平时浇水追肥不合理,大水大肥造成沤根或烧根,以及土壤板结、盐渍化后都会引起红根发生。由生理性伤根诱发的红根多是大范围发生,且在高温或低温的不

山东省聊城市一菜农以种植芸豆为主,由于芸豆生长期间经常发生红根现象,于是改种了菜豆,但菜豆也出现了红根现象,喷洒药剂后,红根依然没有防住。

识别红根症状

生理性伤根引起的红根:豆类在连作情况下红根现象较为突出,尤其是重茬种植多年的老棚,病原菌多,土壤状况恶劣,红根容易发生。平时浇水追肥不合理,大水大肥造成沤根或烧根,以及土壤板结、盐渍化后都会引起红根发生。由生理性伤根诱发的红根多是大范围发生,且在高温或低温的不良天气时易发生,通常表现为根系不深扎、表皮变褐、无新根。

炭疽病引起的红根:一般出现在地表以上的茎秆上,并伴随出现红色的凹陷斑,湿度大时,会溢出粉红色粘稠物。除了在贴近地面的茎秆上发病,叶片、豆荚上也偶有发生。

根部病害引起的红根:根部病害侵染豆类,轻则出现红根,重则死棵,如枯萎病、根腐病等。枯萎病一般在豆类开花期发病,病菌多由毛细根入侵,发病初期表现为根系发育不良、侧根少。发病中后期,病株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干枯或脱落,切开病茎,可见茎内维管束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逐渐扩展至地下根系,导致根系腐烂,病株容易拔起,最后植株萎蔫而亡。

根腐病主要侵染根部或茎基部,病原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发病时下部叶片变黄,病部产生褐色或黑色斑点,多由侧根蔓延至主根,致使整个根系腐烂或坏死。病情扩展后,也可向茎部延伸,主根全部染病后,地上部茎叶萎蔫或枯死。在高湿、连阴雨天时,发病重。

炭疽病与根部病害发生时,棚内表现为零星几棵发生,随着病原菌不断扩展,以首发病株为中心成辐射状或整行出现,特别是根部病害易随着浇水造成整行植株都被感染。

防治措施

加强肥水管理,避免伤根。浇水要小水勤浇,肥料要少量多次,并选用养分含量高、吸收利用率好的优质水溶

肥。平时勤划锄,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此外,还要注重施用微生物菌剂、腐植酸、海藻酸等功能型肥料,育出健壮根系,抵抗病原菌侵染。同时结合叶片喷洒氨基酸类或富含钙、镁、铁、锌等中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促进叶片生长。通过根叶同养,提高植株的整体抗病性。

合理整枝,促进植株健壮生长。豆类蔬菜侧枝萌发能力很强,一定要注意植株中上部枝叶的梳理,维持良好的株型结构,为新叶、新枝生长留下空间。整枝时顺便将下部的老化、黄化及顶部过密的叶片和采完豆荚后长势较弱的侧枝,一并去除,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植株间的通透性。

药剂灌根。预防病害引起的红根,建议每隔半个月左右,药剂灌根1次,可选用甲基托布津或恶霉灵或溴菌腈等药剂,并加入适量生根剂,可有效预防红根的发生几率。发病后,根腐病、枯萎病可选用烯酰吗啉·锰锌+氟吡菌胺·霜霉威,或咯菌腈+硫酸铜·钙;炭疽病可用精甲霜灵·锰锌+咪鲜胺,或醚菌酯+肟菌·戊唑醇。注意灌根前后不要浇水,以免降低用药效果,同时注意连续灌根2次或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有效控制红根发展。

拔除病株,减少菌源。当红根由根部病害导致且发病严重时,建议及时将病株拔除,并带出棚外,防止红根进一步发生和流行。然后用精甲霜灵·锰锌、恶霉灵、噻唑锌、嘧菌酯等药剂喷洒植株和地面,减少病原菌数量,也防止病原菌随水传播。

来源:农林卫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