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爬上93级石阶,拿起扫把、锄头、镰刀,清理杂草,打扫石阶、擦拭石碑……3月30日,这支由36名阳光学院志愿者组成的“保护陈宝琛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服务队”再次来到马尾天马山公园帝师陵园,开启了新一轮“赴约”之路。
N海都全媒体记者 何丹莹 通讯员 仝一博 庄佳坭 魏建烨 林静茹 文/图
爬上93级石阶,拿起扫把、锄头、镰刀,清理杂草,打扫石阶、擦拭石碑……3月30日,这支由36名阳光学院志愿者组成的“保护陈宝琛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服务队”再次来到马尾天马山公园帝师陵园,开启了新一轮“赴约”之路。
阳光学院志愿队伍冒雨扫墓
这是阳光学子义务巡护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陵墓的第9个年头。过去的8年,这份“守护”都是由“福建好人”郭锦贤先生携手阳光学院师生完成的。
“你有空的时候,能不能替我们上山看看?”郭锦贤先生是马尾区房管局的一名职工,1993年,他因陈宝琛先生后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询问,便义务巡护扫墓31年。2015年退休后,郭锦贤渐渐感觉年岁渐长,力不从心,便开始联系高校志愿者团队,希望将守护工作交接给年轻一代。阳光学院的志愿者迅速响应,纷纷加入守护帝师墓的行列中。
阳光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学校还特别成立了保护陈宝琛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服务队,定期到墓前清理杂草,缅怀先贤。直到2024年6月郭锦贤过世,阳光学院青年志愿者们遵守着和郭锦贤的“约定”,全面接过了义务巡护的接力棒。
清明将至,在这片郭锦贤先生曾经无数次踏过的土地上,身着志愿马甲的阳光学院志愿者有条不紊地展开祭扫工作。
阳光学子志愿服务之举也收获了陈宝琛先生后人萧幼谊等人的满满感激,后者特意向阳光学院寄来了一封感谢信。“我们虽然身处各地,但对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年回乡看见年轻学子的热情,心情无比感激,特以此方式对贵校表达我们的敬意和感谢。”
“陈宝琛生平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教育救国,开创了福建现代高等教育的先河,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巡护帝师墓不仅是阳光学院引导学子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手段,更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阳光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老师郑非表示。此外,阳光学子们还将积极运用专业知识,对帝师墓和陈宝琛相关文物进行拍摄、建模,打造线上展览馆,让更多的人了解陈宝琛先生深厚学识和卓越教育成就,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
编辑:白水
来源:海峡都市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