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历史上关于道路的称谓丰富多样,每个名称都暗含特定的形制、功能或等级制度。这些称谓如同活化石,记录着古代交通体系的精细分工。这些道路名称的约定定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密码如下。
承载“出入”的路
路:三辆马车能并排通行道:两辆马车能并排通行途:—辆马车能通行径:仅能容独轮车和牛马通行蹊:仅供人通行的小径阡:在乡间南北走向的道路陌:在乡间东西走向的道路经:在城市南北走向的道路纬:在城市东西走向的道路街:两侧有连续建筑物的道路巷/弄(胡同):居民区中狭窄的小道衢:十字路口(四省通衢的特指衢州,九省通衢的特指武汉)康:五岔路口庄:六岔路口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中国历史上关于道路的称谓丰富多样,每个名称都暗含特定的形制、功能或等级制度。这些称谓如同活化石,记录着古代交通体系的精细分工。这些道路名称的约定定义及其背后的文化密码如下。
昔时马路因走马而名,实则代表着道路的宽度
马路:是马走的不是人走的?以前马路因走马而名,实则代表着道路的宽度,视其规模大小,依次称之路、道、途、径、蹊。
康庄大道寓意着宽广
康庄:《尔雅》释“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指四通八达的枢纽要道。现在人们常说的“康庄大道”,即为这两种不同等级道路的合称。
四达谓之衢
衢:四向分岔的大道,《说文解字》释“四达谓之衢”。但在唐代,只有连接城门的道路才配称“衢”。
胡同,北方又称巷,南方多称弄
街与胡同:两侧有连续建筑物的道路,《说文》“街,四通道也”。宽些的叫街,狭窄的小巷叫胡同。
公路通,百业兴
道:人工修筑的正式道路,《周礼》“匠人营国,九经九纬”中的“经”“纬”,即指南北和东西主干道。
路:本指野外自然形成的路径,南方保留“街”的用法较多,而北方多将“街”习惯称之“路”。
陶渊明“三径就荒”中的“径”
径:未经人工修整的自然小径,《释名》曰“径,经也,人所经由也”。径,最具文化意象,如陶渊明“三径就荒”中的“径”,指隐士庭院小道 。唐诗“远上寒山石径斜”,体现着满满的山野趣味。
人行道
人行道:车辆通行道路外侧供人行走的专属空间,便于“人车分流”。
城市绿道
绿道:城市路旁辟建的林荫小道,方便市民休憇徏步或骑行。
游步道
步道/游步道:旅游景区或园区内,供游客散步、休憩及近距离游览沿途景观的通道。
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阡陌:本义指田间道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巷/弄:北方称“胡同”,源自元代蒙古语遗留;江南称“弄堂”,源自吴语“弄唐”。
驿道
驿道/官道:特指用于快速投递的通路,唐代驿道每30里设驿站,紧急公文日行500里(折合现代250公里)。
解放大道,人民大街
政治寓意的路:解放后有些路的命名,则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如全国至少有23个“解放路”、18个“人民大道”。
马路已成历史,再称不合适宜
中国的马路、道路发展史,可谓一部浓缩的文明进化史,从原始小径到智能公路,处处藏着令人会心一笑的冷知识。
昔时的“劳斯莱斯”
一是马路“真与马有关”?没错!出自战国时期的“老司机”——赵武灵王。他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后,骑兵成为重要兵种,专门修建了供战马驰骋的“驰道”。到了清朝,西方人带来四轮马车,北京城出现了专供马车通行的“马行路”,后来简化为“马路”。
昔时最快的交通方式
二是秦朝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秦始皇修建的驰道,堪称古代版“高速公路”,最宽处达60米(相当于双向16车道)。更绝的是每隔10里设“亭”,功能堪比现代服务区:既能换马补给,还有“快递员”(驿卒)值班。相传项羽火烧阿房宫时,就是沿着驰道一路火花带闪电跑路的。
策马扬鞭
三是唐朝的“限行令”。长安城朱雀大街宽达150米,但别以为能随便飙马车。唐朝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唐律》规定,在闹市飙车导致伤亡按故意杀人论处。诗人杜甫就曾吐槽“车辚辚,马萧萧”的堵车盛况。
《清明上河图》里那座虹桥,堪称最早的“立体交通枢纽”
四是宋朝的“共享车道”。北宋汴京(今开封)商业繁荣,街道变身多功能空间:白天商人摆摊,晚上变身“夜市”,马车牛车还得和行人挤着走。《清明上河图》里那座虹桥,堪称最早的“立体交通枢纽”——桥上走人,桥下过船。
明清的“减速带”
五是明清的“减速带”。故宫太和殿前的广场铺砖,故意凹凸不平,这不是豆腐渣工程,而是精心设计的“古代减速带”——迫使官员们上朝时放缓脚步,保持威仪。大臣们穿着厚底官靴走这种路,堪比现代人走指压板。
现代道路交通系统已通国达洲
六是民国时期的“混搭风”。上海租界出现了中国第一条现代马路,但当时堪称交通工具博览会:汽车与黄包车并行,马车和电车赛跑。1912年北京第一条有路灯的马路开通时,围观群众差点被刺眼的电灯晃瞎眼。
现代信息高速公路
呜呼!从周王室的“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到如今北斗导航的智慧公路,中国道路就像一条不断延展的文明磁带,记录着从马车轱辘到电动车轮的变迁史。
现代立体交通
这些道路称谓不仅是交通标识,更是凝固的历史教科书。下次走进“XX巷”时,你或许能联想到:这窄窄的通道里,可能走过苏轼的草鞋,晃动过李白的酒壶、甚至某位不知名工匠沾满陶土的“神手”。遇到堵车时,不妨想想:你正站在三千年的历史积淀上呢!还焦虑个啥?
人生坎坷路。走好每一步,
来源:陈集锦icon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