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咸宁淦河作为湖北唯一入选的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水利报等央级媒体集中宣传推介。“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淦河影像跃然纸上、屏上。而从今天起正式实施的《咸宁市淦河保护条例》,将用法治护航“母亲
近日,新华社现场云,中国水事、中国河湖长、家乡河幸福河公众号及中国青年微博直播平台,同时播出水利部“2024年全国24个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宣介活动。
咸宁淦河作为湖北唯一入选的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水利报等央级媒体集中宣传推介。“河安湖晏、水清鱼跃、岸绿景美、宜居宜业、人水和谐”的淦河影像跃然纸上、屏上。而从今天起正式实施的《咸宁市淦河保护条例》,将用法治护航“母亲河”,让淦河水更清、景更美、民更富。
立法筑堤
构建母亲河保护法治屏障
淦河作为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是咸宁城区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淦河曾面临水质污染、岸线侵占、生态流量不足等突出问题。为破解治理难题,我市以法治思维推进系统治理,将淦河保护上升为地方立法项目。
2023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咸宁市淦河保护条例》纳入立法计划,通过媒体公告、征求意见、基层调研、部门座谈、专家论证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倾听民意、汇集民智、凝聚共识,经过审议、修改、表决、批准等程序,于2024年12月20日公布,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条例》共六章35条,构建起“流域保护+系统治理”的法治框架。从明确适用范围到细化保护举措,从污染防治到生态修复,从绿色发展到底线约束,每个条款都凝结着对母亲河深沉的爱。特别是针对排污口监管、农业面源污染、岸线开发等关键领域,《条例》提出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实施排污口溯源整治、严控河道新建设施等硬措施,为淦河筑起一道法治堤坝。
法治赋能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条例》的实施不仅让淦河重现生机,更为我市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我市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制定发展负面清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节水型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同步推进,让每滴雨水都能成为生态补给的源泉。
在法治保障下,淦河流域生态优势正转化为经济优势。桂花观赏、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淦河沿线已改造建设旅游客房1109间,打造特色菜30道。咸宁正依托淦河生态资源,探索“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融合发展新模式,让母亲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全民参与
共绘“河畅水清”新图景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能为淦河保护做些什么呢?
市水利和湖泊局工作人员提醒市民,根据《咸宁市淦河保护条例》,每位市民都能参与到淦河保护工作中,对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如果您负责家庭卫生,建议不要使用含磷洗涤用品;要是您是户外垂钓爱好者,记得及时清理并带走产生的垃圾,或者投放到收集容器中;从事餐饮、洗浴、洗涤、洗车、娱乐、住宿等服务行业的经营者,要采用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和设施设备,严禁将未经处理达标的污水排入水体。总之,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爱护水工程,人人都可以成为淦河保护的志愿者。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