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武统”有3点很关键:别只靠导弹,提防朋友圈,出手快狠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15:29 1

摘要:打乌克兰时,各种导弹往外扔,伊斯坎德尔、口径、匕首,名字听着就吓人。

俄乌冲突打了3年多。

就像一场真实的军事直播,给全世界上了一堂现代战争课。

中国火箭军,是尖刀。

据军事专家估计,中国火箭军现有各类导弹约3100枚。

从能打几百公里的短程导,到能打半个地球的洲际导弹,应有尽有。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飞行速度能达到音速的5-10倍。

啥概念?

从北京发射到上海,也就十来分钟的事。

能打2500公里远,日本的冲绳美军基地、韩国的乌山空军基地。

甚至远在西太平洋的关岛,都在它的射程内。

再看看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老牌导弹大国。

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就开始玩导弹,家底厚实。

打乌克兰时,各种导弹往外扔,伊斯坎德尔、口径、匕首,名字听着就吓人。

据统计,仅2022年一年。

俄军就向乌克兰发射了4700多枚导弹和无人机,密度之大,连二战时的炮火都望尘莫及。

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发射了近300枚“战斧”巡航导弹。

像削萝卜一样,把伊拉克的军事设施一个个切掉。

这些导弹飞行距离长达2500公里,精度能达到3米以内,命中率高达85%。

打得伊拉克军队,毫无招架之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现代战争的“利器”,非导弹莫属。

导弹就像战争中的“敲门砖”,能够迅速将破坏力送达千里之外的目标。

但是,有局限性明显:

它能炸毁敌人的设施,却无法替你占领一寸土地。

你必须趁着对手还没缓过神来,赶紧派地面部队抢地盘。

否则,刚才导弹创造的优势就会像沙滩上的脚印,很快被时间的浪潮抹去。

导弹的威力确实惊人。

一枚重达1吨的巡航导弹,飞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900公里以上。

可在几分钟内,精准命中数百公里外的目标。

俄罗斯“口径”巡航导弹射程达2500公里,精度误差小于3米。

相当于能从莫斯科发射,精准打击巴黎的某个建筑物。

据乌克兰国防部统计,2022年2月至2023年底,俄军向乌克兰发射了超过7000枚各类导弹。

平均每天约10枚,造成了巨大破坏。

基辅、哈尔科夫等城市的电力设施、指挥中心遭受重创,一度使乌克兰40%的电力系统瘫痪。

但问题来了:炸完之后呢?

俄军坦克和步兵跟不上啊!

为啥这么慢?

一是路途远,补给跟不上;

二是乌军抵抗激烈;

三是俄军内部协调不畅。

结果就是,等俄军地面部队好不容易赶到前线,乌军早已重整旗鼓,导弹打击带来的混乱效果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俄军机械化部队的日均推进速度,仅为3-5公里。

简直跟蜗牛爬差不多,远低于北约标准的40-60公里。

结果就是,导弹打击创造的战场混乱优势很快消失,乌军得以重新组织防御。

“光点火不添柴,再大的火也烧不开锅。”

对中国来说,这个教训尤为重要。

我们的东风系列导弹确实世界一流,但如何确保导弹打击后,陆军、海军能迅速跟上?

导弹是第一棒,地面部队是第二棒。

这些问题,真正值得思考。

“老古董”大炮

战争刚开始,俄罗斯确实扔了不少大家伙——伊斯坎德尔、口径、匕首,各种高精尖导弹轮番上阵。

据统计,开战头几个月,俄军每天能发射20-30枚各类导弹。

但好景不长!

到了2022年底,俄军的导弹发射量就明显下降,平均每周只发射十几枚。

为啥?

导弹库存见底了!

一枚口径巡航导弹造价高达650万美元,俄罗斯每年的导弹产能大约在300-500枚,根本跟不上战场消耗。

打得旷日持久,导弹早打完了,战争还在继续。

最后,还得靠“老古董”大炮来决胜负。

这些火炮弹药价格便宜得多,一发155毫米炮弹只需3000-4000美元,是导弹成本的几百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生产线扩产容易,可以快速提高产量。

俄罗斯2023年将炮弹月产量,从战前的15万发提高到了60万发。

而美国则计划将155毫米炮弹的年产能。

从2022年的3万发,提高到2025年的9万发。

原因很简单:

一场大型战争,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导弹很快就会耗尽,而炮弹却能源源不断地生产。

一枚导弹的钱,能买几百发炮弹。

火炮性价比更高。

现代火炮的射程已达40-50公里,精度也大幅提高。

像美国的M982“神剑”炮弹,命中误差小于10米,已接近某些战术导弹的水平。

不像空中打击受天气影响大。

乌克兰的泥泞季节,俄军的坦克动弹不得,但火炮照样能发挥作用。

虽然,我们的东风导弹家族举世闻名。

但在可能的对美作战中,光靠导弹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像重视火箭军一样重视陆军炮兵部队,确保有足够的炮弹储备和生产能力。

俄罗斯在乌克兰犯的另一个大错误是什么?

不是战术不行,不是装备不好,而是严重低估了形势。

本以为速战速决,结果却引来了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全力支援,让原本以为能三天拿下基辅的计划彻底泡汤。

说句实在话,没有美国支持,乌克兰早就扛不住了。

截至2023年底,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75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军事援助超过450亿美元。

相当于乌克兰2021年全国GDP的一半!

具体到武器装备,美国给乌克兰提供了什么?

39套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31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超过2000辆装甲车、5500多套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防空系统、数百门火炮和炮弹......

其实,美国的军援传统由来已久。

二战时,美国对苏联、英国等盟国的“租借法案”援助总额达到了当时惊人的500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约7000亿美元)。

这些援助包括了4.5万辆坦克、29万辆军用车辆、4万门火炮和1.8万架飞机。

苏联元帅朱可夫曾坦言:

“没有美国的斯图德贝克卡车,我们根本无法追赶德军。”

越战期间,美国对南越的军事援助每年高达30亿美元。

让一个贫穷的亚洲小国,有了当时亚洲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即使如此,当美国最终撤军后,南越仍在不到两年被北越击败。

海湾战争中,美国更是动员了全球34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共派出了69万军人参战,是二战后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军事行动。

这种“朋友圈”的力量,不容忽视。

快、准、狠

打仗,历来都讲究兵贵神速、一击必杀。

俄乌冲突拖了这么久。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罗斯打得太“温柔”了。

2022年2月,俄军本可以一上来就全力以赴,集中兵力直取基辅,却分兵多路推进,导致兵力分散。

没有一下子把乌克兰撂倒,反而让他有机会叫来美国和北约。

这下麻烦了。

希望通过有限军事行动迫使乌克兰妥协,而不是彻底摧毁这个国家。

结果呢?

战争拖了一个月,两个月。

美国和北约,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

从最初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到后来的海马斯火箭炮,再到豹式坦克、M1艾布拉姆斯坦克,甚至F-16战机。

这些武器装备,大大增强了乌军的作战能力,让俄军陷入了泥潭。

再看1991年的海湾战争。

美军没有任何保留,一上来就大规模空袭。

仅头43天就出动了11万余架次战机,投下了8.8万吨炸弹,几乎把伊拉克的军事设施炸回了石器时代。

地面战开始后,美军投入了7个师,联合其他国的大批兵力,形成压倒性优势。

100小时就结束了战斗。

这种压倒性胜利背后的逻辑很简单:

集中优势兵力,一击必杀,不给对手喘息之机。

正如古人所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从来不是儿戏,一旦开打,就必须下定决心。

如果真的到了不得不武统的那一天。

就必须做到快、准、狠,一旦动手就要全力以赴。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战略目标,不给美国及其盟友介入的机会。

美国前国防部长马蒂斯曾评估认为,如果中国全力以赴,美军可能需要至少两周时间才能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有效军事反应。

这两周的黄金窗口期,将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

来源:南斋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