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意盎然时节,东寨镇双桥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朵朵褐色的“小伞”破土而出,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这春天的“第一鲜”。经过七年的技术沉淀,这里的羊肚菌不仅成为市场的“抢手货”,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春意盎然时节,东寨镇双桥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一朵朵褐色的“小伞”破土而出,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这春天的“第一鲜”。经过七年的技术沉淀,这里的羊肚菌不仅成为市场的“抢手货”,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羊肚菌就像娇贵的‘大小姐’,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苛刻……”谈及羊肚菌的种植,张世昌这位在羊肚菌种植领域深耕了7年的“老把式”,眼中满是热爱与专注。多年来,凭借着对土地的热爱和执着的钻研精神,他如同一位探寻宝藏的行者,摸索出了一套专属于永昌县羊肚菌的种植秘籍。
今年,张世昌精心管理10个羊肚菌大棚,全程采用绿色种植技术,严格把控菌种筛选和环境调控等关键环节,坚持不使用农药化肥。这种生态种植方式既保障了羊肚菌的天然品质,又实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产出的优质羊肚菌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显著。
永昌县昌盛百菇园菇业家庭农场负责人 张世昌:我们的羊肚菌主要销往兰州、北京、上海,还有周边一些城市,目前羊肚菌的产量能达到1600-2000斤,我希望更多的乡亲看到羊肚菌的种植潜力,一起干,我也愿意把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为了让羊肚菌产业的发展之路更加稳健,农场在解决销售和存储问题上也是妙招频出。“我们从大棚里面收割出来,拿到烘干房,经过4-5小时的烘干,然后进行等级分拣,再进行包装,主要提供给一些批发商还有下面的一些零售代理点。”张世昌笑着说道。经过精心烘干,羊肚菌摇身一变成为便于储存和运输的“干货”。如此一来,不仅巧妙地实现了错峰销售,还大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在销售渠道上,张世昌也紧跟时代步伐,采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线下,与传统批发商保持紧密合作,确保产品稳定输出。线上,则积极开拓电商平台,借助网络直播的东风,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并品尝到来自永昌的美味。
如今,羊肚菌产业在东寨镇蓬勃发展,已然成为一张亮丽名片。永昌县以此为契机,通过大力推广“甘味金品永昌味”品牌,提升了羊肚菌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同时,创新推行羊肚菌与香菇“双菌轮作”模式,并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种植蔬菜,形成循环农业产业链,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来源:盛世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