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北京举行了一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大阅兵,那场面相当壮观,队伍走得整整齐齐,各种装备也纷纷亮相,很多装备还是第一次公开露面呢。这次阅兵的主题就是纪念历史、守护和平,全世界都在关注。
近日,北京举行了一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大阅兵,那场面相当壮观,队伍走得整整齐齐,各种装备也纷纷亮相,很多装备还是第一次公开露面呢。这次阅兵的主题就是纪念历史、守护和平,全世界都在关注。
俄罗斯总统普京亲临现场,他对阅兵的评价非常高,用了“精彩”“非常棒”“高水平”这些词来形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虽然没在现场,但他说自己看了直播。他在白宫记者会上还承认“他们希望我在看,我也确实在看”,还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庆祝,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他还特意否认了“阅兵是在挑衅美国”的说法,明确说“不是”,并且提到“我和中方领导人关系很好”。这些话从他嘴里说出来,确实跟他以往的风格不太一样,让人感觉挺新鲜的。
九三阅兵开场就显得特别庄重,方队走得那叫一个齐,装备种类繁多。看台上的普京看得可认真了,他对阅兵这事儿可不陌生,俄罗斯也经常举办阅兵,所以他很懂其中的门道。能得到他这么高的评价,说明这次阅兵准备得非常扎实。现场还有很多感人的细节,比如老兵胸前的勋章,那可承载着二战时大家并肩作战的记忆呢,这些画面让“纪念胜利、守护和平”的主题更有分量了。
特朗普虽然没有收到邀请,但他大半夜在美国看了直播。第二天他见到波兰总统时,直接就说“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还在记者会上否认了“阅兵挑战美国”的说法。在社交媒体上,他还发了祝福,祝愿中国人民度过一个“伟大且持久的庆祝日”。不过,他也没完全丢掉自己惯常的强硬语气,还是强调“美国军力最强”“中国需要我们多于我们需要他们”,友好和强硬两种态度同时存在。
很多人都在问,特朗普为什么突然说话变软了呢?其实很简单,他不是突然变了,而是需要给后续的沟通留些空间。经贸问题还没解决呢,时间窗口也不长,如果把气氛搞僵了,那后面就不好谈了。他说“不是挑战”,就是想把火压一压,让大家回到“纪念和平”的主线上来,这种做法在外交场合很常见。
还有更现实的压力呢。美国对华关税战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反而让美国的农业州日子很难过。大豆、玉米、牛肉这些农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可不低,行业协会都已经公开发信,让白宫重视对华关系了。再加上“对等关税”在美国法院被判违法,法律这一关卡住了,他们的手段也不好使了。
另外,白宫和五角大楼想让日本、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在台海问题上表态更硬一些,但这些国家反应都很谨慎,贸易上愿意让步,安全上态度却很模糊。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在语言上软一点,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划算的。
普京为什么会真心夸赞呢?因为他看懂了这次阅兵的意义。从阅兵中能看出很多基本功,队列齐不齐,节奏稳不稳,装备状态好不好,组织和指挥顺不顺畅,俄罗斯在这方面很专业,普京说“高水平”可不是客套话,而是真心的肯定。还有一个原因,中俄有着共同的二战记忆,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也经常站在一起,强调秩序与合作,历史上有共鸣,现实中有支撑,所以他的态度才会那么坦率。这次阅兵可不是喊喊口号,而是把训练、组织、保障以及工业能力都展示了出来,告诉大家中国有能力守住和平,也有实力。
再来说说特朗普,他在不同场合的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套路。对外他想把气氛降下来,避免让大家觉得“阅兵就是挑衅”,把场面拉回到纪念和平的主题上。对内他又得告诉支持者,美国还是最强的,谈判的姿态不能丢,这就好像一边踩刹车,一边还握着方向盘,准备转向谈正事。他否认“挑战美国”,就是在舆论上进行降噪,在社交媒体上发祝福也是同样的目的,把不必要的矛盾压下去,后面才能好好谈细节。
特朗普这次的表态还影响到了亚太局势。在盟友方面,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罕见地提到了日本的历史问题,这让日本政府很尴尬,日本政府赶紧出来降温,说同盟关系不会因为个别表述而改变。这很好理解,美国一边对中国说祝福的话,一边又想让盟友承担更多的安全责任,这就会让盟友产生心理落差,盟友会想,你既然和中国对话降温了,那是不是也该在承诺和利益上说得更清楚一些呢?在谈判方面,时间窗口越来越近了,双方都不想因为一句刺激性的话而增加谈判成本,所以特朗普这波友好表态,其实就是为了节省这部分成本。
在美国国内,政治和司法对对外政策的限制也很强。关税工具被法院判违法了,这可不是随便说句话就能糊弄过去的。农业团体的出口受到了影响,选票压力马上就来了,每增加一层对外压力,美国国内产业就得受一次影响。在这个时候,特朗普说一句“非常、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其实也是在向国内释放“会降温”的信号,对内对外都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
阅兵这种大场合,可不只是让大家看热闹的,它也是一种对外沟通的方式。对内,它能凝聚历史记忆,提醒大家和平来之不易;对外,它能让其他国家看到中国的秩序、纪律和能力。中国这次把“纪念与和平”放在首位,这样就减少了很多“针对谁”的误解。普京的认可和特朗普的祝福,虽然动机不一样,但都符合这个主题。当主题站在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位置上时,那些想挑刺的人也就没那么容易得逞了。
有人问,特朗普是不是变温和了?我觉得不是,他这是在控制节奏。需要谈的时候,他就会把语气放软,争取一些空间;需要动员的时候,他就会把调门提高,保持压力,这就是他常用的谈判方式。对我们来说,关键不是看他的态度,而是看他有没有实际行动。有没有安排经贸对话?有没有具体的关税下降?有没有恢复一些商业、科技交流的沟通机制?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他说的友好的话就只是漂亮话而已,只有能落地的,才算数。
普京和特朗普的不同反应,背后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普京的认可,更像是“懂你的历史,也认你的现实”,而特朗普的友好,更像是“形势需要,先把语气缓和一下”。一个是真心的,一个是顺势而为。但两者加在一起,反而更凸显了这次阅兵的稳定作用,不挑衅,不退缩,把历史的分量摆出来,把能力展示出来。叙事稳了,别人就很难把你拉进情绪对抗的陷阱里。
美国会怎么走,要看他们的利益;各方怎么合作,要看各自的筹码。我们要做的,还是稳住军心,稳住产业,稳住外交节奏。把我们的故事讲清楚,把边界摆清楚,把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这样的话,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能掌握主动权。到那个时候,外界看到的,就不只是整齐的队伍了,还会看到一个更可预期、更好沟通的中国,这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君武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