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挚文集团财报的发布,让这家曾以“陌生人社交”定义中国互联网社交版图的公司再次陷入舆论漩涡。财报显示,集团全年营收105.63亿元,同比下滑11.99%,归母净利润仅10.40亿元,同比暴跌46.90%。其核心产品陌陌和探探的月活跃用户持续流失,也折射
2024年挚文集团财报的发布,让这家曾以“陌生人社交”定义中国互联网社交版图的公司再次陷入舆论漩涡。财报显示,集团全年营收105.63亿元,同比下滑11.99%,归母净利润仅10.40亿元,同比暴跌46.90%。其核心产品陌陌和探探的月活跃用户持续流失,也折射出陌生人社交赛道在短视频与兴趣社交冲击下的生存危机,也暴露出企业在战略迭代与合规管理上的深层矛盾。
护城河崩塌:陌生人社交模式遭遇代际断层
陌陌与探探的衰落,本质上是用户需求代际更替与企业战略滞后之间的冲突。2018年探探月活用户突破3000万、陌陌月活用户超1亿的盛况,建立在“地理位置匹配”和“颜值经济”的流量红利之上。然而,随着Z世代成为社交主力军,用户需求从“快速匹配”转向“兴趣认同”与“深度互动”。新闻晨报数据显示,超六成的95后用户更倾向通过兴趣标签建立社交关系,而陌陌和探探的产品逻辑仍停留在“附近的人”和“滑动匹配”的浅层交互模式。
用户迁徙的轨迹印证了这一趋势。2024年12月,探探月活用户仅剩1080万,较2018年峰值缩水64%。同期,Soul凭借“灵魂匹配”机制实现日均1200万次用户互动,小红书“搭子社交”功能上线三个月即吸引超500万年轻用户。挚文集团管理层显然低估了兴趣社交的颠覆性力量:当竞争对手通过算法推荐、虚拟身份和内容社区重构社交场景时,陌陌的应用商店介绍仍以“发现身边有趣的人”为核心卖点,产品迭代速度落后行业两年以上。
用户生态的恶化进一步加剧危机。探探付费用户规模从 2020 年的 380 万暴跌至 2024 年第一季度的 110 万,陌陌付费用户从 2021 年 Q2 的 930 万降至 2024 年第三季度的 570 万。这意味着,挚文集团不仅失去增量市场,连存量用户的商业价值也在持续缩水。年轻用户的流失导致平台内容生态陷入低俗化循环,而中老年用户占比上升又削弱了对广告主的吸引力,形成恶性循环。
战略失焦:第二曲线布局沦为资源黑洞
为应对核心业务衰退,挚文集团在2022年启动“新App开发+出海+优化产品”三大战略,试图通过多元化布局寻找增长点。然而,其激进的产品扩张暴露出战略规划的重大缺陷。资料显示,集团在三年内推出超过20款新应用,涵盖社交、短视频、元宇宙、企业服务等领域,平均每年上线6-7款产品。这种“广撒网”策略不仅未能孵化出爆款,反而导致资源过度分散。
具体案例显示战略执行的混乱。对标抖音的短视频应用“对眼”因缺乏内容生态支撑,上线一年即停止更新;语音社交应用“赫兹”用户留存率不足1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海外市场布局中,印尼版探探因本地化不足导致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仅8分钟,不足本土竞品三分之一。更令人费解的是,集团在2020年试水社交电商时选择日用品赛道,但缺乏供应链优势导致两年亏损超2亿元后被迫关停。
投资决策的随意性进一步放大风险。挚文集团在剧本杀、社交酒吧等线下场景投入超5亿元,但未能与线上业务形成协同效应。2023年财报显示,新业务板块经营性亏损占集团总经营性亏损的72%,其中元宇宙项目“虹宇宙”开发成本超1.5亿元,却因技术缺陷导致用户活跃度不足0.3%。这种“为创新而创新”的盲目扩张,消耗了本可用于核心产品升级的现金流,加速了整体业绩下滑。
合规隐忧:监管重压下的商业模式重构难题
挚文集团的困境不仅来自市场竞争,更深层的威胁在于监管环境变化对商业模式的冲击。2023年,因平台内容低俗问题,集团被监管部门约谈三次,直接导致直播业务收入下滑16.1%。国家网信办“清朗行动”对陌生人社交平台的实名认证、内容审核提出更高要求,挚文集团为此增加合规成本1.2亿元,但内容生态治理仍落后于监管预期。
直播打赏模式面临系统性风险。探探在2024年Q2关闭“以约会为导向”的直播功能后,该业务线收入环比下降29%。陌陌虽保留直播板块,但用户打赏金额同比下降18%,头部主播流失率超40%。与此同时,抖音、快手通过“同城直播”和“兴趣圈子”功能分流陌生人社交需求,其算法推荐机制和内容审核体系更适应监管要求。挚文集团在财报中承认,直播业务合规成本占总运营支出的比例已从2020年的12%升至2024年的27%。
未来增长路径的不确定性加剧资本疑虑。集团市值从高峰期的 107 亿美元跌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的 10.86 亿美元,反映出投资者对陌生人社交赛道商业可持续性的悲观预期。挚文集团在财报中提出 “聚焦 AI 社交与虚拟经济”,但现有技术储备与字节跳动、腾讯等巨头的差距超过三年。当 Soul 投入 15 亿元研发 “AI 灵魂伴侣” 功能、小红书构建 “社交 + 电商” 闭环时,挚文集团的战略转型仍停留在概念阶段,缺乏清晰的技术路线图和资源投入计划。
这场危机揭示的不仅是挚文集团的生存困境,更是整个陌生人社交行业在技术革命与监管进化中的集体焦虑。当“左滑右滑”的机械交互不再满足年轻世代的情感需求,当内容合规成为商业模式的生死线,挚文集团需要的不是更多试错,而是一场从产品逻辑到组织能力的彻底重构。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