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7日18时的首相官邸记者会,石破茂那句“让贤”的余音尚未消散,自民党总部已响起计算器按键般的密集按键声——295名国会议员与47名地方代表的名字在派阀账簿上急速流转,谁凑齐172张联署票,谁就能启动那台名为“总裁选举”的权力切割机。
2025年9月7日18时的首相官邸记者会,石破茂那句“让贤”的余音尚未消散,自民党总部已响起计算器按键般的密集按键声——295名国会议员与47名地方代表的名字在派阀账簿上急速流转,谁凑齐172张联署票,谁就能启动那台名为“总裁选举”的权力切割机。
“美国关税谈判刚收尾就递辞呈?这时间卡得比新干线时刻表还准。”京都大学政治学者中村隆在专栏里戳破窗户纸。石破茂宣称“完成责任后让位”的漂亮话背后,藏着一组残酷数据: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接连丢掉多数席位后,党内倒阁势力仅用三周就集齐了启动总裁选举的法定人数。更讽刺的是,他力推的《政治资金透明法案》本意切割宗教献金,却让清和会派阀大佬的海外账户曝光,法案瞬间成了砸向自己的巨石。
财务省走廊深夜飘出的对话暴露真相:“石破桑就像闯进居酒屋后厨的米其林侦探,发现过期食材非要贴公示单,结果被厨师们集体请出了门。”
辞职声明发布后72小时内,自民党内展开了一场精密的试剂反应。麻生派连夜撤换国会质询稿,把“在野党问责”悄悄改成“内阁决策紊乱”;安倍派残余势力在福冈发放传单,将改革派标签为“破坏传统的叛徒”;最致命的是经济产业省突然放缓新能源补贴审批——这记行政冷枪直接瘫痪了石破茂的核心政绩工程。
社交媒体上疯传的条形图更刺眼:石破内阁支持率在50岁以上群体中暴跌12%,而这部分人占自民党基本盘的六成。当东京电视台街头采访里主妇抱怨“养老金改革看不懂”,便利店店员吐槽“消费税抵扣太麻烦”,自民党干事长在内部会议拍桌:“我们选的是首相不是大学教授!”
首相官邸的绿植还没枯萎,继任者困局已让派阀大佬们头痛欲裂。
麻生太郎力推的加藤胜信被讽为“政策复读机”,其背后财阀背景遭在野党虎视眈眈;野田佳彦派伺机而动,虽因消费税恶名昭彰,但与宗教团体切割干净的特性恰成护身符;更微妙的第三股势力是环境大臣小泉进次郎,年轻面孔自带流量却因核污水立场遭渔业团体抵制。
“现在选首相堪比开盲盒。”资深记者铃木香在播客里调侃,“抽中SSR怕被暗算,抽到R卡又镇不住场。
”而真正致命的,是总裁选举规则暗改:地方代表投票权从47席扩至94席,那些曾被石破茂“地方分权”政策喂饱的乡下议员,转眼成了关键票仓——当年亲手播的种子,如今成了继任者的荆棘丛。
辞职引发的链式反应正突破政治圈层。大阪交易所9月8日早盘,军工股逆势上涨3.2%,分析师直言“防务政策回调预期升温”;冲绳县政府突然加速那霸机场扩建审批,被解读为对冲“美军基地搬迁”变数;连黑市美元兑日元汇率都出现异常波动,外汇贩子私下传话:“听说某派阀大佬在囤刀乐。”
最值得玩味的是外务省动作:原定9月下旬的东盟峰会行程仍未敲定人选,而中方对俄免签政策恰在此时公布——当北方四岛渔船看见中俄游客举着手机登岛观光,东京的外交官们捏着未盖章的文书在办公室转圈。
回溯日本战后首相更替史会发现诡异轮回:石破茂53天的超短命政权,竟与2007年安倍首次辞职的任期完全等长。
更宿命的是,两次政权垮台都始于参院选举惨败,终于派阀反噬。早稻田大学政治史料馆里,某份1993年竹下登辞职时的《朝日新闻》标题被重新翻出:“自民党的船,总是漏水手自己凿的洞。”
但这次或许真有不同。神户码头工人罢工横幅写着“别拿派阀当饭碗”,札幌大学生发起“政策可视化”请愿,连银座酒吧都推出“首相口味鸡尾酒”——石破茂款叫“清酒混伏特加,杯口抹盐”,暗喻其俄日平衡术的辛涩。当普通人的政治觉醒撞上派阀政治的黄昏,永田町那套百年老规矩正被撬开裂缝。
政坛地震的震级从来不由辞职宣言决定。当横滨中华街的关帝庙前,游客举着手机拍摄直播“首相更替特辑”的户外大屏,镜头反光里映出对面大楼的霓虹——那是某在野党新挂的广告牌:“政治不是麻将,不该换庄就洗牌。”
来源:轻舟去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