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说你不去健身房就一定会瘫在床上,但如果你不注意吃对东西、动起来,只靠“养生茶”和“保健枕”是没用的。尤其是很多老年人一辈子勤俭节约,到老了反而舍不得吃点好东西,结果肌肉一点点地被“饿”走了。
人一上了年纪,身体就像是一台用了几十年的老机器,零件开始松动、性能下滑,尤其是肌肉。
很多人到了60岁以后,发现自己腿脚不利索了,稍微走快点就喘,搬个重物要歇好几次。
其实这背后大多和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有关——肌肉流失。
不是说你不去健身房就一定会瘫在床上,但如果你不注意吃对东西、动起来,只靠“养生茶”和“保健枕”是没用的。尤其是很多老年人一辈子勤俭节约,到老了反而舍不得吃点好东西,结果肌肉一点点地被“饿”走了。
说白了,如果你60岁之后还想爬山、跳广场舞、带孙子,那就必须得靠肌肉撑着你继续活得体面。但问题来了,肌肉掉得快,长得慢,尤其是年纪越大越明显。那有没有办法解决?当然有。吃对食物,就是关键一步。
很多人以为肌肉松了弱了,是因为老化,这是对也不对。是的,年龄确实是一个大因素,但背后的机制更复杂。医学上有个词叫“肌少症”(Sarcopenia),就是形容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质量和力量明显下降的一种状态。
这个过程其实从你四十多岁开始就已经在悄悄发生了,只是到六十岁以后,掉得特别快。研究显示,60岁后平均每10年会流失8%以上的肌肉质量,而到了80岁,这个速度可能翻倍。这种流失并不是均匀的,往往腿部肌肉先出问题,走路开始不稳,摔倒风险也直线上升。
肌肉一旦掉了,会带来一连串的麻烦。基础代谢降低,容易胖;血糖调节变差,糖尿病风险增加;骨骼支撑力下降,骨折几率上升。甚至很多老年人最后不是病死的,而是摔一跤之后卧床不起,肌肉彻底萎缩,慢慢走向衰竭。
别再觉得“老了就该躺着休息”,这句话对你的肌肉来说,是致命的毒药。
肌肉是靠蛋白质“养”出来的。但可惜的是,很多老年人吃饭的方式,早就和肌肉需求脱节了。尤其是一些传统观念害人不浅,比如“年纪大了吃清淡点”“肉吃多了伤身”“豆制品寒凉”之类的说法,让不少人年纪越大,蛋白质反而越吃越少。
蛋白质的缺乏,并不会马上显现,但长年累月下来,肌肉真的会一点点被“吃掉”。你可能还在为体重下降沾沾自喜,殊不知掉的很可能不是脂肪,而是肌肉。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60岁以上老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2克以上。换句话说,一个体重60公斤的老人,每天至少要吃到72克蛋白质。而现实中,许多老年人一天连一半都没吃到。
下面这张表格列出了几种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含量,以及它们对老年人肌肉维持的作用:
可以看到,如果三餐不注意搭配,单靠一碗粥、几口青菜,是远远不够的。长此以往,肌肉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最后慢慢消失。
蛋白质是基础,但并不是吃肉就完事了。要维持甚至恢复肌肉,还得讲究组合搭配。医生推荐,以下5种食物,是很多60岁以上人群恢复肌力的“救命稻草”。
首先是鱼,尤其是深海鱼,比如三文鱼、沙丁鱼这类带油脂的鱼。它们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有丰富的ω-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能减缓因老化引起的肌肉炎症,促进肌肉合成。研究发现,长期摄入ω-3脂肪酸的老年人,肌肉力量要高出对照组20%以上。
其次是鸡蛋。鸡蛋里的蛋白质吸收率非常高,几乎可以百分百被人体利用。特别是清晨刚起床后,身体正处于分解状态,一颗鸡蛋能在第一时间“喂饱”你的肌肉。
豆制品也是不能忽视的。很多人误以为植物蛋白不如动物蛋白,其实豆腐、豆浆、豆干等食品,不仅蛋白质质量高,还有植物雌激素,可以缓解中老年女性因激素下降带来的肌肉问题。
接下来是奶制品。很多老年人因为乳糖不耐而放弃牛奶,其实可以选择低乳糖或者酸奶替代。牛奶不光是蛋白质来源,还含有钙质,能加强骨骼对肌肉的支撑。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是坚果。像杏仁、核桃、腰果等,虽然脂肪含量高,但其中的维生素E和镁,对肌肉修复和抗氧化很有帮助。适量吃点坚果,反而能保护肌肉不受自由基损伤。
吃是基础,但光靠吃,肌肉是长不出来的。就算你一顿能吃三块牛排,如果整天坐着不动,那也只是脂肪在堆积。
这时候,运动就必须要跟上。而不是非得跑步、举铁。很多人一听“锻炼”,脑子就开始排斥,其实很多适合60岁以上人群的运动,强度并不高,比如快走、太极、弹力带训练、广场舞,只要能让你动起来、刺激到肌肉,就是有效的。
运动还能促进食欲和蛋白质的吸收。也就是说,吃和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很多人以为,老了最大的敌人是疾病。其实不然,真正让人提早卧床的,是肌肉的流失。尤其是腿部肌肉一旦没了,站都站不稳,更别提走路、下楼梯、带孙子了。
肌肉不只是力量的体现,它还关联着血糖、代谢、免疫系统。肌肉量充足的人,身体恢复能力更强,患病之后更容易康复,甚至在癌症治疗中也更能撑得住。
也正因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把“肌肉”当成老年健康的生命线来看待。不是为了变壮,而是为了活得有尊严、不依赖别人、不被拐杖和轮椅限制人生。
很多老人都有一种惯性思维:我年纪大了,吃不动了,吃清淡点就行了。可现实是,你不是吃不动,而是吃得不对。
如果你现在已经觉得走路喘、爬楼累、腿脚没力,那就得警惕了。别把这些当成“正常老化”,它们可能是肌肉在悄悄地离开你。
别等到哪天摔倒了、住院了、再也起不来了,才想起医生说过:不吃这种食物,你的肌肉会消失。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202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肌肉减少症:欧洲定义和诊断共识修订版。年龄与老龄化,48(1),16-31。
老年人的蛋白质摄入与肌肉健康: 关注膳食蛋白质来源. 营养评论, 78(8), 615–626。
来源:陈晨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