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补气用黄芪大枣太慢,那确实慢,因为吃进去的营养要成为你的一部分,那需要时间,人的血三个月换一次,要见效怎么也得两三个月。
纪东涛医师原创
补气用黄芪大枣太慢,那确实慢,因为吃进去的营养要成为你的一部分,那需要时间,人的血三个月换一次,要见效怎么也得两三个月。
那么有没有快的方法呢?
有
补气是有窍门的,并不是吃进去补药。就能成为气血,如果阳气不足,不能消化。反而成了痰湿。
所以好的大夫都能很好运用,所以有一个中医派叫:火神派。
当然并不是所有病都有用温药。
现在我们接触的医学大部分都是唐朝以后的医学,接触的药方大部分也是唐朝以后的处方,即时方,仲景的方叫经方。
时方呢,基本没了古代的哲学思想,补气方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就能看出来,都是一堆补药。
但是气怎么形成的呢?
冬季哈一口气,我们能不能看到有气体呢?可以看到。
所以补气的根源是寒热补药同用,不过阴阳量要因人而异
我给大家举个处方:小建中汤
主治:虚劳里急,悸,衄,腹痛,梦失精,四肢凌疼,手足烦热,咽于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诠释】久病致虚,虚极致劳,劳伤气血,虚损阴阳,俱不足则里虚挛急,故小腹隐痛,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则心悸;阴虚血热,热伤阳络则衄血;阴阳失和则精关不固,心肾不交则梦失精,血虚不荣,筋脉失濡则四肢疫痛,阴虚则手足烦热,津不润咽则咽干口燥,治宜建中汤者,借中焦以润四旁,补气血,和阴阳。《心典》云:“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治法】建中缓急,温补里虚。

【方药组成】桂枝3两(去皮),甘草3两(炙),大枣12枚(擘).芍药6两,生姜3两,饴糖1升。
【服法与禁忌】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糖,史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经方方论】小建中汤是桂枝汤的变方,倍芍药君饴糖组成。方药乃属甘温益虚之剂,方中芍药敛阴和营,配桂枝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姜枣温煦益脾以助温运,建中者建立中气,借中焦以运四旁,助脾输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阳协调则诸症消矣。并不是简单的堆一些补药这么儿戏,它没有大补的人参,阿姣,也没有用的黄芪,西洋参,依旧可以治疗心悸,失精,漏下,它主要靠的就是阴阳交泰,没有寒凉的白芍,这个处方就失去了三副知五副已的效果。所以导致了仲景的经方难学,因为中医学根是易经,不是解刨学。
对了,我说的补气分分钟的事,是相对于单纯吃一堆补药效果要快。并不是一分钟就能见效果,就算喝了毒药,见效也得几十分钟,所以不能神话中医,要实事求是。
来源:仲景中医师承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