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没有闰土刺的猹这动物?那关关雎鸠也不是什么浪漫的场景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1 12:43 1

摘要:上学时候,你有没有被语文课本里出现的动物勾走注意力,很多动物作家们写的很抽象,语文老师和生物老师说的对不上,有的像“斑羚飞渡”“老鹰重生”这类虚构成分较高,有的我们听着挺对,仔细一想好像不对啊?

上学时候,你有没有被语文课本里出现的动物勾走注意力,很多动物作家们写的很抽象,语文老师和生物老师说的对不上,有的像“斑羚飞渡”“老鹰重生”这类虚构成分较高,有的我们听着挺对,仔细一想好像不对啊?

雎鸠:谁说猛禽不能谈恋爱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作为诗经的第一篇,也是很多人最早接触的一篇诗经作品。这首诗歌描绘出了一幅青年男女恋爱的美好画卷。雎鸠鸟在河中的小洲上发出“关关”的鸣叫声,君子对那位贤淑的姑娘心生爱慕。人在大自然里生出暧昧情愫连“小鸟”都要打辅助。

在学习关雎的时候,很多人或许都想过这诗里的“雎鸠”是什么动物。课本上的注释给出的解释是“鱼鹰”,在今天的语境下,鱼鹰一般指的是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也就是在漓江上跟老渔翁一起捕鱼的那种鸟。但是在诗经里的“雎鸠”指的并不是它。

漓江上的渔民的“鱼鹰”鸬鹚,emm突然有点不浪漫了呢 / 图源:visitbelek

西晋的时候,名士陆机和郭璞曾对雎鸠的真身进行过考证,陆机认为“雎鸠,大小如鸱。深目,目上骨露。幽州人谓之鹫”,也就是说他认为雎鸠应该是一种猛禽。而郭璞的注解“雎鸠,王雎,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则完全定下了它的身份——在郭璞眼中,雎鸠的真身也许是鹗。

鹗,没错,就是那个之前很火的“猛禽战斗机携带飞鱼导弹”表情包主角。

更不浪漫了好吧 / 图源:中国常见鸟类观察图鉴

鹗(Pandion haliaetus)是鹰形目的猛禽,是鹗科鹗属下唯一的物种。就像郭璞描述的那样,鹗的食谱里几乎都是鱼。为了捕鱼,鹗的脚爪上布满倒刺状鳞片,第四趾可以向后扭转,这些构造都是为了抓住滑溜溜的鱼,如此看来,鹗才是一只货真价实的“鱼鹰”。

像个夹热盘子的抓夹 / 图源:freepik.es

转发这只鹗,你空间里的锦鲤都会被吃完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了,这猛禽在文化里多是孔武有力的象征,怎么能拿来形容软绵绵的爱情呢?这就得提到猛禽的求偶游戏了。每到繁殖季节,雌、雄猛禽会同时在天空中上下翻飞、互相追逐,从而达到互相吸引的目的。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婚飞。倘若雎鸠真的是鹗的话,也许《关雎》便是一位患了相思病的年青士子看到在空中“缠缠绵绵翩翩飞”后落于河洲的一对鹗时,想到自己暗恋的对象有感而发的吧……

猛禽也有家庭的 / 图源:monaconatureencyclopedia

不复返的不是黄鹤,而是青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的一曲《黄鹤楼》让位于今天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名声大噪,成了四大名楼之一。诗仙李白初登黄鹤楼时看到此诗,也曾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故而搁笔。

武汉黄鹤楼夜景,现在背下来《黄鹤楼》还免门票呢,好好上语文课

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见崔颢题诗

诗是好诗,黄鹤楼是好楼,但为啥要叫个“黄鹤”呢?我们印象里的鹤,不是白的,就是灰的。从来都没见过黄色的鹤啊。

一种比较常见的鹤——灰鹤(Grus grus) / 图源:arturrydzewski

这就得涉及到鹤类幼鸟的发育了,在我国有分布的丹顶鹤,白鹤,灰鹤等鹤类春天的时候会在西伯利亚荒原和我国东北繁殖。刚出生的小鹤浑身长着黄色的绒毛。秋天的时候,已经长大的小鹤会跟着爸爸妈妈前往我国长江中下游(也就是黄鹤楼所在的地方)越冬。这个时候的小鹤的黄色虽然比婴儿的时候有所暗淡,但是整体上还是个黄毛。因此当长江中下游的人们看到这些半大的小鹤时,自然而然地便把它们叫做“黄鹤”。

白枕鹤的幼鸟 / 图源:zooinstitutes

白枕鹤的成鸟 / 图源:zooinstitutes

鄱阳湖的白鹤,黄色的是今年长大的幼鹤

当然,春天的时候鹤们还会飞回北方,来年秋天还会飞回来。但是这时候经过时光的洗礼,曾经的“黄鹤”早就变成了“白鹤”或“灰鹤”,因此这一去不复返的不是黄鹤,而是黄鹤的青春啊。

闰土刺的“猹”到底是什么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看到这张很经典的插画大家就想起背诵“表现了…体现了…表达了作者…”的痛苦回忆了吧。鲁迅先生的散文《故乡》,文中回忆了他少年时代的好友“闰土”,对闰土有很多描写。其中最经典的便是这一句,因此,那个在瓜田里举着钢叉的农家少年形象深入人心,同时,一种神奇动物也伴着少年的形象迅速走红,它就是“猹”。

你翻遍各种版本的动物名录都找不到“猹”这个字,因为这就是一个被生造出来的字,先生自己也坦白,“猹”这个字是他根据老乡们的口音生造出来的,后来回想起来,也许是獾。词典里面对猹的描述也是毛一般灰色,腹部和四肢黑色,头部有三条白色纵纹。趾端有长而锐利的爪,善于掘土,穴居在山野,昼伏夜出的小动物。这些特征都指向了獾。

虽然有了先生的坦白和词典的“助攻”,但是猹的最终身份还是不能就此下结论,位于中国南方的鲁迅故乡常见且长成词典里那样的獾有两种,其一是狗獾,其二是猪獾。

狗獾 / 图源:antropocene.it

猪獾 / 图源:thainationalparks

至于猹究竟是这两种獾里的哪一个,先生在文章里面也给了我们答案。他写的清清楚楚“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这个“獾猪”说的就是猪獾,它和“猹”是不同的两种动物,由此可见猹的身份便是狗獾了。

因为《故乡》一文的影响,广大中国读者一想到猹就想到偷西瓜,俨然把猹和西瓜当成了一对“cp”,实际上,作为杂食动物的狗獾从老鼠,昆虫,蚯蚓、青蛙、蜥蜴这样的小动物到植物的果实,根茎来者不拒,当然也包括人类种在田里的西瓜。不过会吃不代表爱吃只吃。总体上来看,狗獾并不会专门偷西瓜。

捡苹果吃的狗獾

这篇文章来自「博物」公众号,《如果语文老师给你讲明白这些生物问题,这些课文你就能读懂了吗?》,还有高尔基的海燕是什么燕没在这里讲完。点击博物公众号,发送“语文”查看全文。

在「博物」公众号,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中间还有生物和生理。你会看到世界居然如此奇妙,也会发现奇迹背后的原理是多么简单和永恒。

有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

我出的汗变蓝色了!什么你出汗是粉色的?

白头发“拔一根长十根”?那我喝黑芝麻糊有用吗?

有新闻里动物们奇怪的行为、人对动物做的更奇怪的行为——

养土拨鼠?还放生?我都不知道说你什么好

河狸帮人类把拖了7年的水坝建好了?这河狸吗?

还有面对各种食物界突然的火热趋势,我们该怎样识别智商税?

最近让人魔怔的富硒食物究竟算不算智商税?

怎么办,它正好站在智商税的分界线上了

生活小百科、谣言粉碎机、环球风物志、奇趣大自然……你喜欢的样子,《博物》这里都有,我们用最轻松的态度,做最严谨的科普。

即使无暇博览群书,也可以在这里看遍世间万物,我们就在这里,期待你的每一份好奇。

博物

来源:幽默狂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