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如同折翼的天使,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呵护。自从礼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以来,校长刘马红像一位温暖的引路人,几十年如一日投身于特殊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与责任,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先后荣获市、县“优秀教师””和“陇南市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如同折翼的天使,需要更多的关爱与呵护。自从礼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以来,校长刘马红像一位温暖的引路人,几十年如一日投身于特殊教育事业,用自己的爱与责任,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先后荣获市、县“优秀教师””和“陇南市第五批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特教是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学校刚起步时,没有专业老师,刘马红时刻牢记办学初心使命,通过专业书籍、网络学习、交流借鉴,强化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探寻做好残疾儿童教育的方式方法,多次赴北京、江苏等地特殊教育学校参加学习培训和跟岗实践。主动向同行和师长请教,结合实践深度思考,在摸索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把自己所思、所感和所想梳理成文本,先后在《甘肃教育》公开发表论文三篇,在《教育革新》期刊公开发表论文四篇。
他作为第一人参与的省级“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陇南市特殊教育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通过专家组评审并顺利结题;主持的市级课题《推进融合教育和送教上门的发展方向研究》顺利结题,成果丰硕。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对待特殊的孩子,需要投入更多的爱与耐心。
小石是宿舍里智力障碍程度较重的一个学生,刚入学时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很难办到,刘马红便把每件小事细分成几个步骤,一遍一遍地教,光教会刷牙就花费了两个多月。14岁的小婷好学但行走困难,说话模糊不清。每次送教上门是她最高兴的事情,她会早早等在门口,笑着向老师问好。小婷的姐姐说:“在校长和老师们的关心下,小婷性格变得更开朗了,也学到了好多新的知识,我们全家人都很开心。”……刘马红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会让他感到幸福满足,也为能做好这份工作而自豪。
礼县地域面积大,人口多,有65名适龄残疾儿童未能入学,为了让这些中重度的残疾孩子在家里也能够学到知识,刘马红和老师们翻山越岭,定期开展送教上门,重新点燃孩子门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白河镇张坪村的小美是一名六年级重度残障儿童,一直卧床不起,认知能力弱,送教老师尝试从培养兴趣入手,激活感官功能。三峪乡董山村的小强,因智力和视力问题,无法到校就读,刘马红与其他送教老师给他送去了新衣服、学习用品,教他生活常识。
繁杂的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自2016年以来,刘马红累计送教4300多人次,行程8万多公里,就连手机相册里最多的照片是他的学生。2022年12月,县委、县政府授予他“礼县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多年来,刘马红老师把自己的全部心力倾注到了礼县特教事业,他下定决心,要全心全意守护坠落人间的“折翼天使”,用爱和智慧点亮每一位孩子的“心灯”。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更加优越的教育环境,他抢抓东西协作大好机遇,为学校争取项目新建了录播室,与青岛市崂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形成共建友好学校。通过多渠道推介,引导社会爱心人士为孩子们捐赠爱心衣物折合人民币3万余元。
为了引导学生们乐观向上,心怀感恩,他与学生们一起为教室和校园墙制作挂画,用充满温情的画作,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爱心人士的支持,言传身教地引导学生乐观向上、感恩奋进。
每周一早上升旗仪式后,他都会开展励志演讲,他不仅希望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还希望教会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勇于挑战自我,做一个对生活有热情有梦想,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
残疾孩子是背光的花朵,需要得到特别的爱。每天上课,刘马红都为每一位孩子精心准备教具,不厌其烦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他的课堂充满活力,简单的材料在他手中一剪一粘,好玩的学具就变出来了;课间他和学生们共同做游戏;放学时对家长叮嘱琐碎的小事……工作之余,他会自掏腰包为学生购买教辅用具,很多人问他,教这群孩子累不累?他坚定地回答:“累,但很幸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陪着孩子们长大的同时,礼县特教团队在他的带领下,多次获得县委政府和教育局的表彰奖励,今年学校参评“全省助残先进集体”,他个人也被推荐为2025年新时代陇原“四名”建设工程培养对象陇原名校长人选。
特殊的工作成就了不平凡的梦想,无论何时何地,刘马红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信每个特殊孩子都有别样的精彩,用爱浇灌着迟开的花朵,用爱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礼特教人的诗与远方。
来源:陇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