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硬化越来越多,都是喝酒惹的祸?真正伤肝的是这4种行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8 15:07 4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56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是不是天天喝酒?小心肝硬化!”在很多人印象中,肝硬化几乎等同于“喝酒喝出来的病”。但真的是这样吗?你以为你没沾酒精,肝就很安全?

现实可能远比你想象的更复杂。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中国的肝硬化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尤其在35岁到55岁人群中增长最为明显。而肝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不喝酒,却也查出了肝硬化。

那问题来了:到底是什么在“悄悄毁肝”?

我们不否认,长期大量饮酒确实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乙醇进入肝脏后会被代谢成乙醛,这种物质具有高度毒性,会直接破坏肝细胞,形成脂肪肝,逐渐演变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但问题是,现在很多肝硬化患者根本没有饮酒史也就是说,真正伤肝的不止酒。

1.经常熬夜,肝细胞白修复

肝脏的“黄金修复期”是在晚间11点到凌晨3点,但很多人这个时间点还在刷手机、加班。长期睡眠不足会干扰肝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再生,导致肝功能负担加重。研究发现,慢性睡眠剥夺会促进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加速肝纤维化进程。

不是你年轻熬得住,是你的肝在默默受苦。

2.乱吃保健品,吃出药物性肝损伤

近年来,“养肝片”“护肝茶”在网上卖得火热,但你知道吗?很多没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成分复杂,可能含有肝毒性物质。

中国肝病学会曾指出,药物性肝损伤是非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成因之一。不仅是保健品,中草药滥用、长期服用止痛药、抗生素等,也可能诱发严重肝损。

“保肝”不成,反倒“伤肝”,得不偿失。

3.长期肥胖,脂肪肝悄悄升级

你以为胖只是“外形问题”?错。肥胖是肝硬化的“隐形推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中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部分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

据《中华肝脏病杂志》统计,肥胖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高达60%以上。脂肪不是储存在肚子上,而是直接压在肝脏上。

4.乙肝不重视,肝硬化风险翻倍

中国属于乙型肝炎高发区,据国家疾控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超7000万人。但很多人对乙肝存在误解,以为“无症状携带”就没事,结果一查就是肝硬化。

事实上,慢性乙肝如果不规范治疗,每年约有2%—10%的人会发展为肝硬化。而且病毒复制越活跃,肝组织损伤越重。

所以,定期检查+规范用药,是控制乙肝、预防肝硬化的关键。

很多人以为,肝硬化就是肝“变硬了”,没啥大不了的。但实际情况远比你想的严重:

肝硬化会导致门脉高压,引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出血量大可能致命;

肝功能衰竭,会造成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更严重的是,肝硬化是肝癌的高危基础,尤其是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癌变风险极高。

肝硬化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病情终点”。

控制饮酒:男性每日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最好戒酒;规律作息: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保障7小时以上睡眠;注意体重与饮食:避免高脂高糖,多吃蔬菜、蛋白质;定期体检:尤其是乙肝携带者,应每6个月做一次肝功能+B超+AFP检查

肝硬化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长年累月“作”出来的。别再把肝脏当“沉默器官”,它不喊痛,不代表它不在受伤。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肝炎防治现状与趋势报告(2023)》

生命时报.《你以为不喝酒肝就健康?这4件事比喝酒还伤肝》.2023-11-01

中华肝脏病杂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1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师话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