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向太陈岚的一番言论再次将已故巨星张国荣的死因推上舆论风口。这位香港娱乐圈的重量级人物公开表示,张国荣2003年的离世并非如官方所公布的"抑郁症病情失控"所致,而是另有隐情。这一颠覆性说法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张国荣死因的重新审视,更在医学界和娱乐圈掀
2025年9月,向太陈岚的一番言论再次将已故巨星张国荣的死因推上舆论风口。这位香港娱乐圈的重量级人物公开表示,张国荣2003年的离世并非如官方所公布的"抑郁症病情失控"所致,而是另有隐情。这一颠覆性说法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张国荣死因的重新审视,更在医学界和娱乐圈掀起了一场关于名人心理健康报道伦理的深刻讨论。
临终电话与未竟的记者会
向太在采访中披露了张国荣生命最后时刻的惊人细节。据她回忆,2003年4月1日,即张国荣离世当日,他在跳楼前约一小时曾致电自己,情绪激动地强调:"你信不信我没抑郁症,也没撞邪!"并请求向太协助召开记者会澄清此事。向太表示,因未能及时促成记者会,她为此内疚了22年。
这通电话的内容与张国荣亲友及医学记录存在根本性矛盾。张国荣的姐姐张绿萍(医学博士)多次公开说明,他患的是"Clinical Depression"(临床抑郁症),因脑部化学物质失衡导致,需长期服药控制。经纪人陈淑芬、导演关锦鹏等也回忆,他生前出现严重手抖、失眠、胃酸倒流灼伤声带等躯体化症状,均符合重度抑郁临床表现。
《异度空间》与"灵异因素"推测
向太进一步推测,张国荣之死可能与拍摄电影《异度空间》时遭遇的"灵异因素"有关。她提到曾怀疑张国荣受电影题材影响"入戏太深",甚至尝试找人驱邪,但因唐鹤德不信而未实施。
《异度空间》是一部心理惊悚片,讲述心理医生治疗能看到鬼魂的女患者的故事。拍摄期间,剧组在泰国一座百年老宅取景,当地工作人员警告不要使用一面老镜子,据传该镜子的原主人——一位舞女最后发疯自尽。然而张国荣坚持使用这面镜子拍摄,表演异常投入,喊"卡"后迟迟未能回神。
破碎的导演梦与尊严崩塌
另一被指向太提及的可能诱因是张国荣未竟的导演梦。2002年,一位内地影视大佬向他抛出橄榄枝,承诺支持他转型当导演。张国荣为此兴奋筹备数月,联系了张曼玉、梁朝伟等好友,甚至已向王家卫请教导演技巧。然而就在项目启动前夕,该富豪突因经济犯罪入狱,所有承诺瞬间化为泡影。
据王晶透露,这一"致命背叛"让完美主义的张国荣陷入"失信于人"的深渊。他不知如何面对承诺过的朋友,面子、口碑、友情全成了枷锁。当时正值香港非典疫情影视寒冬,短期内再无翻身可能。
医学视角:否认病情正是抑郁症典型表现
精神科专家指出,向太所述的"坚称没病",恰好符合重度抑郁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抑郁症患者常因"病耻感"拒绝承认病情,而"要求开记者会自证"的偏执行为,更可能源于病情恶化下的决策失常。
张国荣生前曾向姐姐困惑提问:"我有钱又受宠,为什么会抑郁?"这反映其认知已被病症扭曲。医学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公众反应与伦理争议
向太的言论引发了广泛争议。部分网友质疑其动机,认为说法缺乏科学依据,且与亲属及工作伙伴的证词冲突。更有评论指出,向太爆料恰逢其直播带货期,与电影《梅艳芳2》怀旧热潮重叠,有借逝者博流量之嫌。
媒体人反思,张国荣去世22年来,其死因屡遭消费——从王晶称"转型导演失败致郁"到向太再推"灵异论",均被批为消费逝者光环。名人逝世报道的伦理边界再次成为讨论焦点。
结语:一个未解的谜团
22年过去,张国荣的死因依然众说纷纭。向太的爆料虽提供了新视角,但尚未推翻医学诊断及亲友的公开陈述。无论真相如何,这一事件都提醒我们:名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应成为娱乐消费的素材,而应得到严肃对待和尊重。张国荣的悲剧,或许正是对公众人物心理健康关注不足的警示。
来源:俊哥有皮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