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生命的华丽转身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12:13 1

摘要:她年轻时漂亮能干,支撑起了整个家族,晚年因衰老而出现了视力问题。起初,乌尔苏拉以为自己只是暂时的视力模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将永远生活在黑暗里。

引言

钱,你把它花出去的时候才是钱;禅,你把它活出来的时候才是禅。

禅是回到原点,而不是奔向终点。无数人因为想去天堂,而急匆匆的离开了天堂。

禅,不是什么神神秘秘、高不可攀的东西。禅就在每天的生活里。如果有人坚持认为禅是神秘的,他定是认知颠倒了。

要知道自己的心是不是活在禅里,看看自己的生活美不美就可以了。

禅,与这个字无关,若能时时倾注全部的能量活在当下,即使此人从未见过“禅”这个字,他就是活在“禅”里。

《百年孤独》里有一个角色叫“乌尔苏拉”,她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精神支柱,也是全书最坚韧、顽强的角色之一。

她年轻时漂亮能干,支撑起了整个家族,晚年因衰老而出现了视力问题。起初,乌尔苏拉以为自己只是暂时的视力模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将永远生活在黑暗里。

下面的情节,很多读者都被震撼到了,看起来年老体衰的乌尔苏拉,并没有被失明吓唬住,她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之后,反而活出了“心之眼”,她开始变得洞若观火。

失明后,她展现了惊人的记忆力和高超的空间感知能力。她通过长期的生活经验,借助于听觉、触觉、嗅觉,能精准的定位家中所有物品的位置。

以至于在家中行走时,她如同不曾失明一般,能准确地避开走廊上的摇椅。能正常的完成每天的家务,能精准判断访客的脚步与气味,甚至偷偷用泥灰修补墙缝、整理房间。她的生命充满了韧性。

失明后的乌尔苏拉甚至还获得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洞察力,她有了预知的能力。然而有意思的是,她的家人居然一直都没有察觉到她的失明,直到她去世!

当你觉得前面没有路了,这是一个“相”,这个相是你聚焦出来的。如果你一直聚焦在这个“困境”的相上,你就会一直陷在里面出不来。

此时,转身、接受、安住,你的内心自会知道路在何方。当你的所有能量都倾注在当下的每一秒,你的智慧自然就能引领你。

禅,不与老天赌气,禅的觉醒,就在于每一次对生命“残缺”的温柔凝视,那个温柔的凝视就是一次“心灵的转身”:你与老天和解,你与自己和解,你不再钻牛角尖,你开始如其所是。

也许有人会反驳:“你说的也太简单了!”不,这对现代人来说一点也不简单,要完全的转身,臣服,而不是一个劲的向前狂奔,是需要勇气的。人,是刚强难化的,在习气的带领下,狂奔容易转头难。

当你周围的人,都在盲目的、在惯性的带领下,直愣愣的往前冲(即使前面可能没有路),如果你不冲,你的内心会恐惧,然后也不由自主的一路狂奔。

但转身之后才发现,老天并没有一步步逼着你,只是你自己一步步逼着自己往前冲,以至于忘记了停下来等一等灵魂。天不障汝,汝自生障。

你负责转身,老天负责托举。老天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只要把自己交出去就好。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难道你的小智还能超过老天的大智?

但我们对老天信不过,这才是关键。王阳明的学生向王阳明请教:近来虽然学问有长进,但还是难寻个稳当快乐处。

王阳明告诉这个学生,这里面有个诀窍。什么诀窍呢?就是百分之百的信得及。他说:

你那一点良知,就是你的准则。你内心所对之境,对的就知是对的,错的便知是错的,根本欺瞒不了。你只要不欺瞒它,老老实实地按照它的指引去行,好的就存养,不好的就格去,这是多么稳当、快乐的一件事。

这就是“格物致知”的真诀窍,如果不靠这个指引,如何才能格物?我是近年来才体会到这一点,起初我也怀疑仅仅依靠这个是不是还不够,但细心观察后才发现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可见完全的信得过是不容易的,睿智如王阳明,也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才彻底“转身”,转身,把自己“交出来”,不加丝毫自己的意见。如果你信不及,就会拼命的堆砌知识,希望借此来安心。

真信得过自己的良知,就不会受惑。真信得过自己的良知,做学问很简单,善的就做,不善的就不做。就不会再活在那些大道理里面出不来。活不出来的学问只是学问,活出来的才是鲜活的生命。

禅门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唐朝李翱拜访南泉禅师,他给南泉禅师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鹅在慢慢长大,但瓶口的大小却一直没变。有一天这个人想把鹅拿出来,但他又不愿意打破瓶子,更不想伤害鹅。

李翱这时问南泉禅师:“假如是您想取出瓶子里的这只鹅,您会怎么办?”南泉禅师听完后,忽然大叫道:“李翱!”李翱本能的回应:“在!”南泉禅师哈哈大笑:“这不就出来了?!”

其实瓶子里的那只鹅,就是我们自己。但如果你不知道转身,只盯着眼前的问题不放,非要较劲,非要把那个路障拆了,只会让自己越陷越深。

不好时要及时转身,好的时候更要转身。荆棘丛中下脚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转身,转身,知道及时转身的人有大福报。

来源:云海国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