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可以祝好问早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07:29 1

摘要:前年的这个时候,我在《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平台发表了一篇《清明节,该不该问好、问安?》,针对近些年每到清明节前总会收到好几位朋友转发的清明节前后三天“根据民俗”互不问早、祝好的善意提醒,谈了我个人的感受及看法:

不要动不动就掮出“民俗”“习俗”的抬头,要我说,心软慈爱的人绝大多数是天生的。厚葬薄养的人,倒该知道改悔。

文 | 何振华

前年的这个时候,我在《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平台发表了一篇《清明节,该不该问好、问安?》,针对近些年每到清明节前总会收到好几位朋友转发的清明节前后三天“根据民俗”互不问早、祝好的善意提醒,谈了我个人的感受及看法:

清明前,杭州的茶山已经一派新茶即将上市的风光

对于不着边际、莫衷一是的无稽之谈,我们本可以不去理会、一笑置之的。那些甚嚣尘上的所谓有清明时节不问早不问安不问好“风俗”的说法,我就事论事,从我自己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的理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活人确实是不能与逝者抢镜头、别苗头、出风头,更多的是要在意健在者相互之间的心理感受。

我也说了,我相信,春去春来,起码每年4月初的这一晚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熟悉的旋律传来之时,播音员一定会先问观众朋友们晚上好,并且一定会强调说,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

姑苏太湖景致,清明时节扫墓踏青,苏州是许多上海人要前往之地

今年,为什么我又来就这个话题写文章?我不是个喋喋不休的人,我很讨厌这样无聊的老生常谈。但这几天不断有人发微信给我,而且是转自同一条“安民告示”式的内容:“根据民俗,从明天起至清明节前后互不问早上好和早安等,至4月10日;之后恢复正常,今年是特殊年,有讲头,咱就尊重习俗,大家都在意点吧。祝平安健康每一天!”

这条微信,着实让人看了忍俊不禁。老调重弹,且有创新,此所谓互不问好“民俗”的有效期拉长了,而且强调了“有讲头”的年份,还带有必须“在意”的暗示。

乖乖不得命!

今年的这条升级版“安民告示”,不能不说对一贯笃奉良俗、宁信其有、常备不虞的厚道人,多少是起一点作用的。我收到的几位朋友在转我这条微信时不忘补上一句,言下之意,不管是不是民俗或对与否,就跟着执行吧。

3月28日,河北省遵化市娘娘庄镇农民在给杏花授粉,清明前,春暖花开,各地春耕春管工作有序进行,春光明媚的田野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农忙景象 图:新华社

于是,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声明”了一下:“我从明天开始不问早、不问安,我是随俗,谈不上尊重什么民俗。仅此而已。”不料,一石激起千重浪,不少平日里每天互相问早祝好的师友私信我,说我不该随这个“俗”,大家也都喜欢并且习惯了看我每天清晨发的图文,认为我问安问早的内容,摄影作品及选摘文字不俗,不是敷衍不是“鸡汤”,有的还“很治愈”。

有的朋友说其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在微信群里寻找我的祝好问安图文,并且表示:“做自己,不要在意别人!时代不同了,入什么乡?回不去的就是故乡。随什么俗?见山是山,见海是海,我就是要看何老师的经典问安。”甚至有朋友在微信群里说:“其实‘清明不问好’真的是无稽之谈!我们活着的人不问好,谁问好啊?!长这么大,从没听说过这个所谓的‘民俗’!都是一些人在蹭流量......”

“这几天朋友在朋友圈里发扫墓信息,都是借此机会吃喝玩乐一番,想必往生亲人也希望看到活着的子子孙孙在人间快乐。”

3月22日,游人在江苏南京莫愁湖公园赏花游玩(无人机照片) 图:新华社

有几个微信公众号推文转述了我那天的“声明”,也都表明了天上人间各安其安、各好其好的真挚祝愿和达观态度。我还看到有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后面就“清明节可不可以问好问安”做了问卷,认为“可以”的占44%以上,认为“不可以”的占1%,认为“无所谓”的占50%以上。不管这个问卷结果出在哪一层面的读者范畴,我认为,至少可以说明假借所谓的“民俗”“习俗”来说事者,属于“蛮要事体”的人。我每天摘发的问早问安图文算不算“经典”另当别论,但每天有多位同道好友会写上“心得”回赠与我,他们的文字,片言只语,隽永清新,不啻丰富阅历的感悟,同样是精彩的哲思。有如此互勉的效应,相见也无事,不来常思君,起码见证了彼此之间的情谊和清澈见底的率真。

3月19日,云南丽江黑龙潭公园盛开的花朵和古建被春雪覆盖 图:新华社

此地我不妨摘录李家瑞编《北平风俗类徵》中提到清明的两段。“清明寒食,宫廷于斯节最为富丽,起立彩索秋千架,自有戏蹴秋千之服,金绣衣襦,香囊结带,双双对蹴,绮筵杂进,珍馔甲于常筵,中贵之家,其乐不减于宫闼,达官贵人,豪华第宅,悉以此为除袯散怀之乐事,然有无各称其家道也。”“岁清明,桃柳当候,岸草遍矣,都人踏青高梁桥,舆者则褰,骑者则驰,蹇驱徒步......是日以游人以万计,簇地三四里,浴佛重午游也亦如之。”过去的清明节,皇帝的近臣过得比皇宫内还要开心,平头百姓在祭扫之日同样感念出游踏青,至于四月初八的浴佛节和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也是这样。

3月22日,游客在云南省腾冲市和顺古镇景区游玩

写到这里,我就不仅仅就“清明”的话题阐发我的观点了。说起“踏青”,这些年,我见过京沪不少公园的大草坪前也有“绕道而行,爱护小草生命”之类的提示牌。现在,春暖花开之时,春游了,露营了,希望有更多人会真心爱惜花草,真正做到勿踩勿摘。信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大有人在,能背诵出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名句的更是大有人在。而晓得这位大诗人还说过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人有多少呢?《楞严经》里有“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的话,多少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能做到的有几个?不要动不动就掮出“民俗”“习俗”的抬头,要我说,心软慈爱的人绝大多数是天生的。厚葬薄养的人,倒该知道改悔。

来源:趣话宝典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