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正在“杀”死你?警惕这种“情绪工伤”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1 11:52 1

摘要:2023年推出的国产影片《消失的她》,有一个场景让观众难以忘怀:朱一龙饰演的丈夫何非,将黄子琪饰演的富家女妻子李木子诱骗到深海,将她锁在深海的大铁笼中……

2023年推出的国产影片《消失的她》,有一个场景让观众难以忘怀:朱一龙饰演的丈夫何非,将黄子琪饰演的富家女妻子李木子诱骗到深海,将她锁在深海的大铁笼中……

演员眼神中的恐惧、绝望,震慑人心。可是,观众不知道的是,电影拍摄完成后已经2年多,黄子琪依然没有从这个场景中走出来。

在近期播出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她吐露,因为要深入理解角色的痛苦和无助,所以自己代入其中,进而罹患了“深海恐惧症”,起初以为只是暂时的,没想到后来蔓延到遇到水,就会想到那个场景,连洗澡的时候,也会有恐惧。

这一段采访引发了不少人对于演员职业因为共情角色需要导致“情绪工伤”的探讨,籍此呼吁要重视国内的娱乐工业心理健康问题。

其实,不仅仅是演员,不少职业都存在此类的“情绪工伤”。

比如,医生每天都要接触各种病痛的患者,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经历生死离别等情感波动,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和情感投入,很容易导致上述的“情绪工伤”。韩剧《机智医生生活》中,对这一现象有比较生动的刻画。

可以说,只要是需要投入情感,共情他人困境的助人职业,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另外,随着AI大模型时代到来,无论是主动为之,还是被动选择,许多人都会走向从事此类AI暂时难以取代的工作类型中。因此,对这一“情绪工伤”问题有所认识,也是时代的需要。

有两个专业术语用来表述上面的现象:

同情疲劳(compassion fatigue)和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

从字面来看,两者听起来差不多,但其实它们的“内核”大有不同,它们源于不同的经历,并以独特的方式影响每个人。

理解它们的不同特点,可以让我们自己更好地应对这些情况,更好地帮助身边的人。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将为您详解两者,并且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供你参考。

什么是同情疲劳?

同情疲劳是指助人者(如护工、心理咨询师、社工等),由于持续面对他人的痛苦经历,从情感上和生理上都出现心力耗竭。

这种情况也被称作“关心的代价”,因其源自于对他人痛苦挣扎的深度关切。

同情疲劳的主要表现如下:

△情绪衰竭:情绪感受枯竭、易激惹或不堪重负

△缺乏同理心:难以与他人建立链接或关心他人

△躯体症状:疲劳、头痛或睡眠模式改变

△工作满意度下降:产生挫败感或对工作价值的怀疑

同理心可以让你与人建立深度链接,并提供有意义的支持。然而,当同理心过强时,就会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使你的情绪耗竭。

这种“过分的好心”往往就会导致同情疲劳。

随着时间的累积,同情疲劳会影响人际关系,因为助人者同理心过强而难以维持边界,感到耗竭,以致于无法与亲人、爱人进行有意义的交往。

如果对这种状况不加以干预,同情疲劳就可能会导致慢性压力甚至让人精疲力尽。因此,必须当你发现自己有类似的情况,请首先进行自我照顾,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支持。

什么是替代性创伤?

当一个人亲耳听到或亲眼目睹另一个人的创伤经历,间接地被动暴露在创伤中时,替代性创伤就产生了。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那些从事心理咨询、应急响应或新闻报道等职业的助人者身上,他们经常会遭遇这种痛苦的故事。

替代性创伤的主要特点包括:

△侵入性想法:与他人创伤有关的、持续的、有害的想法或画面

△情绪困扰:因接触创伤性内容而引发的极度焦虑或悲伤

△世界观的改变:过度愤世嫉俗或不信任他人,或对外部环境缺乏安全感

△身体症状:过度警觉或心跳加速等其他的症状

替代性创伤还会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与自我感知。

人们可能会发现自己与他人疏远,感到被孤立,或者对自己积极创造的能力产生怀疑。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解决,产生的后果会带来更加持久的负面影响。

同情疲劳 ≠ 替代性创伤

虽然同情疲劳和替代性创伤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起因和影响却有很大不同。

同情疲劳主要与助人的情感耗竭有关,其重点在于对他人的痛苦产生深切的同情。

相比之下,替代性创伤则源于间接接触创伤画面或者对痛苦的描述,替代性创伤通常会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使其变得愤世嫉俗,且有不安全感。

另一个关键的区别在于,这两种状况的表现方式不同。

同情疲劳的人通常会有不堪重负或无法继续提供支持的感觉,而替代性创伤的人,脑海中则会出现与他人创伤相关的侵入性想法或生动画面。

尽管有这些不同,但这两种状况却有可能同时出现,尤其是对于那些同时面临情感耗竭和创伤体验的助人者来说。

如何应对

同情疲劳与替代性创伤?

想要处理同情疲劳和替代性创伤,需要积极主动的策略,优先选择自我照顾、情感支持和专业发展。

虽然这两种情况起因不同,但应对策略有共通之处,重点在于建立心理弹性,保持心理健康。

1.自我照顾练习

保持身心健康是应对的关键。规律锻炼、均衡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缓解压力。进行正念练习,例如冥想或瑜伽,有助于放松和情绪恢复。

预留出一些时间,去做一些与助人或创伤暴露无关的爱好或兴趣活动,这样可以为大脑提供非常必要的休息空间

2.专业支持

对于面临同情疲劳和替代性创伤的助人者来说,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

与心理工作者交谈,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来处理那些压倒性的感觉,并制定个性化的应对策略。

对于专业助人者来说,接受督导或者反馈总结对其帮助很大,他们可以讨论复杂案例、补充视角以及获得支持。

参加同情疲劳与替代性创伤主题的工作坊或训练,也能够提升助人者的专业技能。

3.合理的界限

划清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的界限,这一点至关重要。当你感到不堪重负时,限制工作时间、拒绝额外责任,这可以减轻压力。

情感上的边界也同样重要——学着在同情的时候不内化别人的痛苦,就可以保持情感上的平衡。

坚守这些界限,可以让一个人在提供有意义的支持的同时,自身幸福感不受损害。

4.支持网络

让自己置身于一个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中,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的同事、朋友或家人了解你在护理或针对创伤的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他们就会从情感上认同你,使你感到不再孤独。

此外,加入同伴支持小组也有助于分享经验,探索新的应对机制。

5.组织支持

企业在帮助员工处理同情疲劳和替代性创伤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员工援助计划(EAPs)、灵活日程和压力管理资源来培养具有心理健康意识的企业文化。

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并提供提升心理健康的机会也有利于员工更高效地完成各种身份所带来的要求。

6.保持觉察与韧性前行

同情疲劳和替代性创伤是截然不同但又彼此关联的挑战,深深地影响着那些从事护理和大量面对创伤的行业从业者。

通过了解它们的区别和共同点,你就能建立更健康的应对机制,并在必要时及时寻求所需要的支持。

作者 |米娅·巴恩斯(Mia Barnes)是《身体+心灵》杂志的创始人和总编辑,该杂志致力于通过分享关于健康幸福的科学观点为读者赋能。

来源:一杯咖啡心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