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的县城汽车站没有电子屏,只有一块黑底白字的木牌,写着发车时间。候车室里挤满了拎着花格子编织袋的旅客,空气中飘着一股咸菜和汗水混合的味道。
错过的班车
"老板,这是您的皮包,我等了一整天。"陌生男子递来我丢失的包,里面的五千元分毫未动。
1993年的春运,人挤人,汗味夹杂着烟味,就像一锅乱炖的菜。
那时的县城汽车站没有电子屏,只有一块黑底白字的木牌,写着发车时间。候车室里挤满了拎着花格子编织袋的旅客,空气中飘着一股咸菜和汗水混合的味道。
那时的我,刚满22岁,脑袋里装满南下打工的梦想。老家的田地种来种去就那么点收成,我想去深圳那样的大城市闯一闯。
我叫张有财,一个土里土气的名字,村里人都叫我小财子。爹娘给我取这名字,是希望我能给家里带来好运气。
可惜二十多年来,我家的"财"一直没见长,爹常叹气说:"这名字怕是取反了,咱家穷得叮当响。"每次说完,他都会低头抽一口旱烟,烟雾中眼神里满是无奈。
我家是村里有名的"揭不开锅户"。屋檐下挂着的玉米穗子总是数得清,柜子里的粮袋常年瘪着肚子。
县城汽车站那天人山人海,我抱着简单的行李,口袋里揣着家里凑的车费和仅有的一百多块钱。我的目的地是广东,老乡小李去年在那边的电子厂找到了活,说厂里还缺人手,让我去投奔他。
"一个月有四五百块呢,比在家刨地强多了!"小李放寒假回来时,穿着一身"的确良"衬衫,戴着数字表,成了村里的"明星"。
"啪嗒"——一个咖啡色的旧皮包落在我脚边,人群如潮水般涌向检票口,没人注意到这个掉落的包。
我弯腰捡起,刚想喊失主,包却不小心打开了。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五千元钱和一封信。
五千元!那年月,这可是一笔巨款啊!我家盖房子都没花这么多钱。
在我们村,一头壮实的耕牛也就两千来块。心跳加速,手心冒汗,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无数念头。
"小财子,拿了这钱,你就不用去南方受罪了..."一个声音在我脑海中响起。
"可这是别人的血汗钱啊!"另一个声音又争辩道。
正犹豫间,我鬼使神差地打开了那封信。
"儿啊,娘的病又犯了,医生说得尽快手术,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了...你在外打工不容易,我本不想麻烦你,可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信纸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像是被泪水浸湿过。一个年迈母亲的心酸,透过发黄的信纸向我袭来。
我心头一紧,抬头正好看见一个中年男子焦急地在人群中张望,脸上的皱纹都拧成了一团,额头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往下掉。
"师傅,是您掉的包吗?"我快步上前。
他愣住了,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的表情:"小兄弟,真是太感谢了!里面有我娘看病的钱..."
这位李师傅紧紧握住我的手,眼睛都湿润了。他手掌粗糙,指尖发黑,一看就是常年干活的人。
我们聊了几句,得知他是县城电器修理店的老板,刚从省城走亲戚回来,亲戚们凑了些钱给他母亲治病。
"嘟嘟——"最后一班去广东的长途车在鸣笛,车门即将关闭。
"小兄弟,快去赶车吧!"李师傅催促道。
我看了看远去的客车,又看了看李师傅。车窗里,坐满了和我一样怀揣梦想南下的年轻人。
那一刻,不知道为什么,我说:"算了,明天再走也不迟。"李师傅非要请我吃饭,我们找了个路边摊,他点了两碗炸酱面,那是我第一次在饭馆吃炸酱面,香得不得了。
可谁知道,一夜之间,暴雪封路,所有南下的车次都停运了。一等就是一个星期,我的计划彻底泡汤了。
更糟的是,小李传来信息,说广东那边厂里临时不招人了。这下可好,我既没了南下的路子,又没了回家的脸面。
李师傅得知我的情况后,正好他店里缺个帮手,主动提出让我去他的修理店做学徒:"小财子,我看你这娃实诚,要不跟我学修理技术?现在电器越来越多,这手艺不愁吃饭。"
我爹听说我要学修理,电话里嘟囔着:"学啥不好,学修理?那玩意儿能挣几个钱?你小子就是不想种地,找借口!"
我半信半疑地进了李师傅的小店。说是店,其实就是县城一条小巷里的十多平米房子,堆满了各种待修的收音机、电视机和录音机。
屋里的电器零件散落各处,墙上挂着各种工具,一盏白炽灯泡吊在屋顶,发出微弱的光。
头几个月,我就是打杂的。递工具、擦零件、跑腿买配件...李师傅手把手教我认电路板上的元件,教我使用万用表测电压、电阻。
隔壁修车行的师傅们常来串门,看到我手忙脚乱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这土包子能学会修理?他连电是啥都不懂呢!"
一次,我不小心把一个电容焊错了位置,险些把客人的录音机烧坏,李师傅没有责骂我,只是叹口气:"财子啊,修理比种地难多了,要细心,要有耐心。"
那段日子,我借了几本《电子产品维修入门》的书,晚上趴在床上借着手电筒一页页地啃,虽然很多术语看不懂,但我硬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来。
李师傅见我刻苦,常在晚饭后加小灶:"财子,来,今天教你识别国产和进口元件的区别。"他总是边示范边讲解,哪怕是最基础的知识也耐心地重复。
白天修理,晚上自学。我买了几本电器维修的入门书,趴在煤油灯下一页一页地啃。
手被电击过,皮肤被烙铁烫出过水泡,但我咬牙坚持着。李师傅见我受伤,心疼地说:"慢慢来,别着急,手艺人最怕急。"
三个月后的一天,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教师抱来一台老式录音机:"这是我保存多年的宝贝,是学校发的奖品,县城好几家店都说修不好,最后一搏了。"
李师傅正好出门采购,店里只有我一人。我壮着胆子拆开录音机,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发现问题出在磁头上。
经过四个小时的调试,录音机终于恢复了生机,老教师高兴地在那放着样板戏,唱腔通过喇叭传出来,清晰动听。
"小伙子太厉害了!技术不比城里人差!"老教师激动地给了我五十元钱,这是我人生中靠技术挣到的第一桶金。
握着那皱巴巴的五十元钱,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这可是我自己的本事挣来的钱啊!
李师傅回来后听说这事,拍拍我的肩膀:"财子,你小子有天赋。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正式徒弟了!"他拿出一个红包,里面是两百块钱,"这是拜师礼,按规矩总得有个正式的开始。"
1994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县城也开始热闹起来。铝合金门窗取代了木门窗,彩电、录像机、收录音机成了热门商品,我们的修理店生意兴隆,常常忙到深夜。
我的技术越来越好,能够独立处理各种疑难故障了。李师傅的口碑在县城也是一等一的好,很多人指名要我们修理。
"小财子的手就是巧,我这电风扇别人修了两回不行,他一摸就好了!"顾客们的夸奖让我干劲十足。
可好景不长,1995年,一家名为"电器大世界"的连锁店在县城开张。装修豪华,规模是我们的十倍不止。
开业那天,鞭炮声震天响,县里的领导都去剪彩了。大世界请了省城的技师,穿着统一的工作服,看起来专业多了。
许多老主顾被吸引过去,我们的生意一落千丈。有段时间,一天只接一两个活儿,李师傅愁得抽了一包又一包的烟。
"李师傅,要不我去大世界应聘试试?听说他们月薪有六百多呢。"我小心翼翼地提议。
李师傅点燃一支烟,长长地吐了口烟圈,烟雾中他的眼神有些落寞:"财子,你还年轻,有出息。想走就走吧,我不拦着。这手艺你学会了,去哪都能吃饭。"
我收拾了行李,走到门口又停下了脚步。突然想起了那个暴雪封路的夜晚,李师傅给我熬的姜汤;想起他教我识别电容、电阻时的耐心;想起他把自己的床铺让给我,自己睡在修理台下的情景...
"不,我不走。"我放下行李,声音有些哽咽,"我们一起想办法。没那么容易就被打败!"
"可是大世界那么大,广告打得到处都是,咱们怎么跟人家比?"李师傅苦笑着,手指间的烟已经燃到了尽头。
"越大越容易出问题!"我灵机一动,"大型店铺走量,修得多但不精。我们专攻他们修不好的疑难杂症,做精细活儿!"
我们开始转型。李师傅发挥人脉优势,走访了县城的单位和学校。以前帮过的老客户不少,他们的推荐让我们有了立足点。
我则刻苦钻研新技术,从图书馆借来最新的电器维修资料,学会了修理各种先进电器。
为了接触新产品,我专门坐车去省城,站在大型电器店里一看就是一整天,熟悉各种新型电器的构造。
有一次,县中学的一台进口投影仪出了故障,大世界的技师们束手无策。校长找到我们,我拆开机器仔细检查,发现是镜头组件的问题。
经过两天两夜的调试,投影仪终于恢复正常。校长感激不已,当即在教师大会上宣布,学校的设备维修全部交给我们。
果然不出所料,大世界的修理技师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复杂故障他们无法解决。不久,人们发现,那些被大世界判了"死刑"的电器,到了我们这常常能"起死回生"。
"难事找小财子"成了县城的口头禅。每天,总有人抱着各种"疑难杂症"的电器上门,而我们也很少让客人失望。
1996年秋天,我收到了南下打工的老乡小李的来信。信中说,厂里生产任务重,常常加班到深夜,宿舍八个人挤一间,而且时常遭遇欠薪。
我摸摸口袋里的存折,心里满是庆幸。命运真是奇妙,若不是那天捡到了李师傅的皮包,若不是暴雪封路,我现在可能就在南方某个工厂里,过着小李那样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选择,竟让生活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想到这,我给李师傅倒了杯茶,心中充满感激。
1997年,电脑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和单位。有天,县政府采购了几台486电脑,没人会修,我和李师傅跑去帮忙,摸索着解决了问题。
回来的路上,李师傅若有所思:"财子,这电脑是个新东西,咱们得学啊。"
凭着对电子产品的敏锐嗅觉,我拿出全部积蓄,开设了县城第一家电脑培训班。李师傅二话不说,卖掉了自家的一块地,成了我的合伙人。
"财子,这电脑是未来的方向,咱们得跟上时代啊!你懂技术,我跑业务,咱们配合默契,准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李师傅拍着胸脯保证。
开业那天,我请来了县广播站的播音员小郑帮忙宣传。小郑的嗓音甜美,一条街的喇叭里播着我们培训班的消息,引来不少人围观。
起初,只有几个好奇的高中生报名。后来,单位职工、教师、甚至一些下岗工人都来学习电脑操作。
从最初的几台486电脑,到后来的奔腾系列,我们一步步扩大规模,还请了几个技术好的学员做助教。
县城第一批会用电脑的年轻人大多出自我们的培训班。有人笑称我们是"县城信息化的先行者"。
李师傅虽然自己不大会操作电脑,但他带头学习,还在六十岁时考取了初级电脑证书,成了学员们的榜样。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李师傅常笑着说,眼睛里闪烁着年轻人才有的光芒。
2000年,我们的电脑销售维修中心正式营业,规模已经不小了。原来的小修理店只用来处理老式电器,成了我和李师傅的"怀旧基地"。
2003年春节,我送李师傅去省城看病。多年的烟瘾让他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医生叮嘱他少抽烟,多休息。
在客运站等车时,我看到一个跟当年的我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他弯腰捡起一个钱包,四下张望,脸上满是犹豫。
钱包鼓鼓的,想必里面不少钱。看着那年轻人的表情,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小兄弟,等等失主吧。"我走过去,分享了十年前的经历,"可能会错过一班车,但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
年轻人犹豫了片刻,最终点点头,在候车室坐下等待。两个小时后,一位中年妇女焦急地赶来认领钱包,那是她儿子上大学的学费。
钱包物归原主,年轻人却错过了返乡的班车。我请他到公司应聘,他叫王小明,大专毕业,电脑专业,正愁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如今,小明已经是我们技术部的骨干了,带出了一批年轻的电脑技师。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本地颇具规模的电子科技企业,从最初的小修理店,到如今拥有员工上百人的公司,连我自己有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李师傅年事已高,不再参与具体工作,但每天都会来公司坐坐,跟年轻人聊聊天,讲讲当年的故事。
他总是笑呵呵地说:"看,我当初没看错人吧?我就知道财子有出息!"每次这样说,他都会得意地挺起胸膛,像是在夸自己的儿子。
办公室墙上,挂着那个咖啡色的旧皮包。每当我工作疲惫或遇到困难时,就会看看它,想起那个飘雪的冬夜,想起那个错过的班车。
有人说我运气好,遇到了贵人。但我知道,是那一刻的选择决定了命运的走向。
诚信与坚持,这两样看似普通的品质,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当年若是贪了那五千块,或许能短暂改善生活,但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和内心的平静。
儿子上初中那年,一次写作文要写父亲的故事,他翻出了那个旧皮包,好奇地问我:"爸,你当初为什么不留下那五千块钱跑路呢?那可是九十年代的大钱啊。"
。做人不能贪便宜,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
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他的作文本上郑重地写下:"我的父亲教会我,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诚信和坚持。"
这些年,我也常回老家看看。当年的贫困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子,通了自来水,铺了水泥路。
每次回去,村里人都会说:"瞧瞧小财子,名字果然应了,现在可是真的有财了!"我爹总是傻乐,再也不说我的名字取反了。
三年前,我和爱人带着儿子回乡下老家过年。在院子里贴春联时,村支书来访,说县里要表彰我为"返乡创业优秀代表"。
爹在一旁骄傲地抽着烟,眼角的皱纹里满是笑意:"你看,我就说我儿子有出息!"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了,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也许,有时候错过,反而是一种幸运。
就像我,错过了南下的班车,却搭上了命运的列车。那个咖啡色的旧皮包,见证了我从一个懵懂少年到成熟男人的转变。
它时刻提醒着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往往源于一次平凡的选择。每一次选择诚信,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如今,当我站在公司楼顶,望着县城的灯火,心中满是感慨。二十多年前那个背着简单行李的乡下小伙,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走上这样一条路。
李师傅常说:"财子,你小子人品好,老天爷不会亏待你的。"是啊,也许命运早有安排,只是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罢了。
有时候,人生中最美的风景,就在错过的班车后面等着我们。
来源:留住美好旧时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