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芳菲,正是踏青赏花好时机,但同时也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江都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四月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做好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及水痘等传染病的预防。
四月芳菲,正是踏青赏花好时机,但同时也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江都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四月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做好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及水痘等传染病的预防。
1、手足口病 关注度:★★★★
疾病科普: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造成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为自限性疾病,5岁以下的儿童更容易中招。手足口病起病急,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感染后会出现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部分病例皮疹不典型。手足口病为粪口途径传播,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接触过患病儿童或者使用过受污染的物品(毛巾、水杯、玩具、餐具、衣物等)、与患病儿童近距离交谈、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等途径均可能感染。
预防措施:
1. EV-A71仍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因此做好EV-A71疫苗接种,是预防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的最有效保护办法。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室内常通风。
3. 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者高温煮沸消毒物品。
4. 少去人员密集地方,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已经有手足口病症状,要及时就医,勤洗手、戴口罩、尽量少接触其他人,避免相互传染。
5.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与湿热疫毒侵袭肺脾相关。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透疹为原则,可选用银翘散、清瘟败毒饮等方剂加减。外治可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水漱口缓解口腔疱疹,推荐饮用芦根竹叶茶(鲜芦根15g、淡竹叶6g煎水)辅助清热利湿。发病期忌食海鲜发物及辛辣燥热食物,宜清淡。
2、流行性腮腺炎 关注度:★★★★
疾病科普: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又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流腮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餐具、玩具或与带毒者、患者直接接触而传染。凡是没有罹患过流腮、没有接种过麻风腮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都有可能是易感者,一般在接触病人2~3周内发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耳垂的下方、耳垂的前面、耳垂的后面)并有发热、头痛、咽痛、腮腺部位疼痛等。
预防措施:
1. 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按计划免疫时间和程序接种腮腺炎疫苗。
2. 流行高峰期间应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居家休息。
3. 学校和家庭应对玩具和物品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通风。
4. 外出回家、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勤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均衡营养、足够休息、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5. 流行性腮腺炎中医属于痄腮范畴,认为其病因多属于外感风热邪毒入侵少阳经脉,中医外治针灸取颊车、合谷等穴位,可疏通少阳经气、缓解肿痛。饮食宜清淡,忌食酸辣发物,可用夏枯草15克、菊花10克煎水代茶饮,具有疏风散结之效。发病期间可用吴茱萸粉调醋敷涌泉穴引热下行,配合耳尖放血疗法辅助退热。
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疾病科普: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为大别班达病毒,主要经蜱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该病潜伏期约为1-2周,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发热,多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头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后期常出现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的表现。
预防措施:
1. 在蜱活跃的季节(3-10月)应尽量避免去森林、丘陵地区及草地等环境。如必需前往上述环境,则提前做好防护。建议穿浅色长衣长裤,扎紧裤腿,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裸露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驱蚊酯等有效成分的驱避剂。
2. 回家后及时洗澡,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附着。如果携带宠物外出游玩,需及时检查宠物耳部、腹股沟等部位有无叮咬的蜱。
3. 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应尽快将蜱取出,但不可用手直接拍碎、碾碎或抓住蜱饱血部分拔除,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宜用小号镊子等工具贴近皮肤夹住蜱口器部拔取,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一旦出现发热、恶心、腹泻、食欲不振等疑似症状或虫咬伤口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4.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温病”范畴。建议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体质可适当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如金银花、黄芪、麦冬等,可煮水代茶饮。对于体质较弱者,还可服用玉屏风散等中药方剂,以益气固表,预防外邪入侵。平时还可以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起到温阳益气、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4、水痘 关注度:★★★
疾病科普: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容易在集体机构引起暴发。水痘患者自出疹前5天(一般1-2天)至所有水疱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病毒可通过水痘患者咳嗽或打喷嚏在空气中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水痘患者的水疱传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带状疱疹患者可传染无免疫力的接触者,使之感染水痘。
预防措施:
1. 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预防水痘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多数人接种水痘疫苗后不会感染水痘。接种过疫苗的人即使感染水痘,其症状也较为轻微,出疹较少,发烧的可能性较小,并且恢复更快。
2. 如已经感染了水痘,应立即进行居家隔离至全部水疱干燥结痂为止(或不少于发病后1周),并同时报告学校。
3. 保持居室通风,剪短患儿的指甲保持双手清洁,以免抓破疱疹,引起皮肤感染。患儿的衣物、被子、用具等应用紫外线照射、曝晒、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
4. 中医认为其病因为外感时邪疫毒,蕴郁肺脾,发于肌肤。外治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或紫草油缓解瘙痒。预防可佩戴艾叶、菖蒲等中药香囊避秽驱邪,或用金银花、黄芪煎水代茶提升抗病力。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推荐冬瓜薏米粥利湿清热,忌食海鲜、羊肉等发物以免加重毒邪。
此外,四月份还要加强预防流行性感冒、风疹、麻疹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外出踏青或春游时应避免随意采摘不熟悉、不认识的野菜或野蘑菇食用,以防食物中毒。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