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土地市场最近悄悄换了玩法,直接把楼市游戏规则给掀了!自然资源部扔出重磅新规——核心城市住宅用地全面实行“限地价、竞配建、摇号拿地”,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中国土地市场最近悄悄换了玩法,直接把楼市游戏规则给掀了!自然资源部扔出重磅新规——核心城市住宅用地全面实行“限地价、竞配建、摇号拿地”,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政府把地价按住不让涨,但开发商得白送人才房、幼儿园,最后还得靠运气抽签。这套组合拳打下来,开发商哭了,买房人懵了,但清华的房地产专家算了一笔账:“到2026年,北上深核心地段房价至少涨15%,现在不买等着拍大腿!”
这可不是吓唬人,北京海淀四季青地块刚拍出楼面价8.5万/平,面粉比面包还贵,周边二手房才卖9万,明摆着逼开发商将来卖12万才能回本。
先看这轮土拍新规多狠——以前开发商拼的是谁钱多,现在得比谁会“做慈善”。
上海徐汇滨江有块黄金地块,政府挂牌价50亿封顶,结果十家开发商抢着承诺配建人才公寓、老年食堂、甚至给政府白送200个车位,最后中标的房企光配建成本就砸进去8个亿。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玩法,直接把开发商的利润从15%压到5%,比开超市还难赚钱。
深圳更绝,前海某地块要求配建45%的人才房,开发商算完账发现,能卖的商品房每平米成本要摊到12万,而隔壁小区二手房价才10万,这不是明摆着倒贴?可为啥开发商还抢破头?
某央企投拓部经理说了大实话:“现在不拿地三年后没饭吃,亏钱也得保团队啊!”
这种“面粉贵过面包”的魔幻现实,正在全国20多个重点城市上演。2024年一季度,全国住宅用地成交楼面价同比涨了18%,但政府公示的“限价”却只涨了5%,中间的窟窿全得开发商自己填。
杭州钱江新城二期有块地,政府限价4.6万/平,可算上配建学校和人才房,实际成本冲到5.3万,逼得开发商只能偷工减料——原本宣传的进口石材换成国产的,精装标准从5000元/平缩水到3000元。
买了这种房的业主要小心了,2026年收房时可能得带着安全帽验房!
专家预测房价要涨15%可不是拍脑袋。看看这两个铁律:第一,核心地段土地越拍越少。北京三环内5年没出过新地块,上海内环宅地库存只够卖8个月,深圳南山区的住宅用地早就绝版。
物以稀为贵,2024年上海黄浦江边的豪宅开盘就秒光,12万/平的房子还得摇号,中签率比彩票还低。第二,开发商被逼成“成本控”,好地段只能做高端产品保利润。
广州珠江新城某盘,2023年楼面价6万,2024年直接改规划——把刚需小户型全砍了,全部做成200平以上大平层,单价敢标18万。为啥这么狂?因为土豪们根本不在乎多花三百万,只要地段够稀缺!
普通人现在该咋办?
记住三句话:第一,盯紧地铁规划局网站,有地铁新线经过的老破小赶紧买,北京17号线还没通车,沿线房价已经涨了20%;
第二,远离远郊大盘,郑州航空港区某楼盘从1.8万跌到1.1万,投资客跳楼价抛售都没人接;
第三,学会看土拍公告,哪个板块拍出“地王”,立马去周边二手房捡漏。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地块拍出新高后,隔壁老小区一周涨了3000元/平,连中介都惊呼:“这涨价速度比外卖小哥爬楼还快!”
最惨的还是刚需族。南京某IT小哥拿着300万预算,眼睁睁看着河西南部房价从4万涨到5万,好不容易看中的89平小三房,开发商突然改成140平起步。
销售经理还补刀:“我们调研过了,买这的都是企业高管,刚需请右转去禄口机场看房。”
这种“富人游戏”正在全国上演——2024年北京总价1000万以上豪宅成交量逆势涨了25%,而300万以下的刚需盘跌了18%。
说白了,核心地段的房子正在变成奢侈品,就像爱马仕包包,越贵越有人抢着要。
这场土地游戏的终局已经清晰:核心城市好地段房价还要涨,但涨的是富人的资产,跌的是刚需的希望。
就像上海那位买了前滩豪宅的张总说的:“我现在住的不是房子,是金融产品,每年不涨10%都算亏!”而拿着血汗钱的老百姓,要么咬牙上车核心区老破小,要么被挤到远郊吃灰。
2026年回头看,今天的房价可能就是未来十年的最低点——这话听着像中介忽悠,但看看香港中环、纽约曼哈顿的房价曲线,历史总是在重复同样的剧本。
来源:小溪讲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