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钱,很多是不义之财,昧良心挣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11:11 1

摘要:这是李光耀对李嘉诚的评价,2011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原话,尽管李嘉诚在2007年3月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捐了1亿新加坡币(5亿多港元)。

李嘉诚的帝国制造了无数商品,却没有一件世界级的品牌,他投资地产、收购港口,全靠的是垄断和结盟。他富可敌国,却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没起到什么作用。

这是李光耀对李嘉诚的评价,2011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原话,尽管李嘉诚在2007年3月向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捐了1亿新加坡币(5亿多港元)。

1958年,李嘉诚成立长江实业集团,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1960年代,香港地产处于低谷期,李嘉诚低价收购大量土地和物业。他手里的物业面积从30万平方英尺增长到1970年代的1300万平方英尺,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主之一。香港私人住宅开发中,李嘉诚的历史累计份额约为15%-20%。长江实业集团持有大量土地储备,截至2010年代约占全港可开发土地的10%。1970-1980年间,香港房价上涨近20倍,长江实业起到了关键作用。

香港打工人为啥住鸽子笼里?问李嘉诚吧。

公摊面积的发明人虽然不是李嘉诚,但李嘉诚把公摊面积发扬光大。1954年,香港四大家族之一的何东家族开发建设香槟大厦,随后转卖给霍家。霍首创分层出售的销售模式,引入公摊面积。李嘉诚1958年进入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时候,整栋销售一样很困难,他果断学习香槟大厦,引入公摊面积,分户销售。李嘉诚的长实地产市场份额大,影响力大,从实际效果上推动了公摊面积在香港的普及。

1987年,深圳学习香港的土地招拍挂模式。1994年,深圳学习香港售楼花,即预售制度。1995年12月深圳学到了公摊面积,李嘉诚的罪恶终于漫延到了大陆。现在每个为房子发愁的年轻人,都应该知道李嘉诚的作用。

香港的供电市场被香港电灯和中华电力这两家公司瓜分,香港电灯负责香港岛、鸭脷洲和南丫岛的供电,约占全港用电客户的25%-30%,中华电力负责九龙和新界的供电。两家都不去对方的地盘上经营,没有竞争,100%垄断。香港电灯由李嘉诚的长江基建控制。

香港电灯的电价一直偏高,2019年其母公司长江基建的电力业务净利润率高达30%以上。作为对比,2023年全年,国家电网总营业总收入3.8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为651.59亿元,净利润率1.68%。30%的香港居民,只要用电,就被李嘉诚吸血。

香港的移动电信运营有4家:和记电讯、香港电讯、中国移动香港和数码通。和记电讯是李嘉诚的公司,截至2020年,它的移动用户市场份额约为20%-25%。在早期移动市场中,和记电讯凭借Orange品牌占据更高份额。李嘉诚的二儿子李泽楷控制的电讯盈科,在固定宽带市场的份额曾高达60%-70%,特别是在非核心区域,几乎没有替代服务商,绝对垄断。

李嘉诚是屈臣氏、百佳超市的实控人。在香港,屈臣氏有超过200家门店。在健康与美容零售市场中,屈臣氏的份额达到70%-80%。百佳超市在香港超市行业中份额,在2010年达到35%-40%。

李嘉诚的和记港口公司控制了香港的多个主要码头,例如葵涌货柜码头的大部分泊位。和记港口自己披露,它在香港的货柜吞吐量市场份额长期维持在60%-70%。2018年香港港口总吞吐量约为1960万标准箱,其中和记港口处理的吞吐量超过1200万标准箱,占比62%。

住在李嘉诚的小区,非李家的超市进不来,带李家宽带网线接不通,吃穿住用行,只要是通过船运过来的,都要给李嘉诚交买路钱。嫌贵?嫌价格虚高?那你有不吃饭的自由,你有不装宽带的自由,你有去3公里外超市买东西的自由,你有光着屁股上街的自由。

李光耀的评价精准,垄断,李嘉诚发财靠的是垄断,不是技术创新,不是勤奋努力,赚的都是不义之财。在香港,居民生活样样都离不开李嘉诚,香港是名符其实的“李家的城”。表面上看,打工人是自在的中产,实际上是李嘉诚圈养的肥羊,羊毛想什么时候剪就什么时候剪。

在大陆,李嘉诚的绝招是囤地。拍下地皮却不建房,派一两个工人慢慢干活,囤一二十年,等地价上涨后再卖掉。你说他没开工吧,有人在干活,不违反法律法规;你说他开工了吧,房子猴年马月也建不起来。

2004年,李嘉诚的长实集团以1030元/平方米的价格拿下成都南城都汇项目,总价21.35亿元。2020年7月23日,囤地16年后,李嘉诚该项目卖给禹州集团,成交价人民币71亿元,利润38亿元。

1994年,李嘉诚的和记黄埔拍下广州西城都荟项目后,囤了11年,直到2005年11月,才开始动工建设。2001年,和记黄埔拍下北京市朝阳区逸翠园项目,楼面价约1750元/平方米,项目一期在2005年开盘,直到2020年,二期项目仍然没有建好,楼面价涨到84085元/平方米,涨了47倍!2006年,李嘉诚的长实公司以底价22亿元拍下上海普陀项目,平均楼面价仅3055元/平方米,囤到2020年,该项目的估值200亿元,囤14年涨8倍。这样的囤地案例还有很多个,例如北京朝阳区盈科中心、上海世纪汇广场、大连西岗区项目。Grok估算,李嘉诚利用囤地,在大陆赚了几百亿元利润。

城市政府拿出一块位置好的地皮来拍卖,目的建设标杆性项目,带动这一片的经济发展,尽快繁荣起来,因此价格较低。李嘉诚知道这块地以后肯定会涨,所以耍滑头,一直囤着不开发,不建房不卖房。城市政府付出了好地皮和价格优惠,却没有带来经济发展,全城居民都吃亏。

李嘉诚很想入籍英国,当英国人。

1985年6月18日,李嘉诚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基本法为是香港回归做准备的。可是,1986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会主席沈弼向英国内政大臣建议,向四、五名香港华人富商给予英国护照(你猜这四五个人里有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促英国内政部研究,最终在内政部建议下否决此提议。1989年3月20日,英国外交和联邦事务大臣的私人秘书皮尔斯致函撒切尔夫人私人秘书鲍威尔,称预计李嘉诚可能在次日同撒切尔夫人的会面期间要求获得英国公民资格。当时李嘉诚是英国属土公民,根据英国国籍法须在英国居留5年方可取得英国公民资格,但是官员可酌情将居留时间减至最短2年。李嘉诚等不及2年。

第2天,1989年3月21日,李嘉诚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英国伦敦会面,会议纪录显示撒切尔夫人知道李嘉诚“有兴趣取得英国公民资格(Mr. Li's interest in acquiring British citizenship)”,并将责成英国内政大臣韩达德与李嘉诚进一步商讨。李嘉诚在此次会面中表示,不久前葡萄牙政府向超过10万名澳门居民提供葡萄牙护照,在香港引起了对英国的负面情绪,不少香港人不认同英国严格限制香港人移居英国的政策,李嘉诚说:“若较年轻的商界人士及公务员有机会获得英国护照,他们会更愿意留在香港。”此次会面八天后,李嘉诚致函撒切尔夫人称:“虽然没有人期望英国向所有人敞开大门(没有国家会这样做),使用一些酌情权(some use of discretion)可确保部分香港资金最少可在英国安家落户。”

1989年6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沈弼致函英国保守党国会议员朱利安·埃默里,请埃默里协助李嘉诚取得英国公民资格。

一边筹备香港回归,一边秘密谋求英国国籍,两边下注,双面人,李嘉诚可真行。

李嘉诚不止一次公开表态:“我是一个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给我戴上什么帽子,无论高的,还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么阴谋家、政治家,我仅仅就是一个商人而已。”

说人话就是,“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背刺祖国,2013年从中国撤资,2025年卖掉巴拿马运河港口,印证了李嘉诚的话。

1997年1月,李嘉诚买下深圳的咽喉要道“梧桐山隧道”,享有30年收费权,按照协议应该2027年归还深圳市。梧桐山隧道平均双向日交通量为3.5万余辆次,货柜车约占三分之一。小车通行每次收费10元,货柜车通行则每次收费30元,合计每天收入57万元,每年收入1.2亿元。因为收费太高,收费导致拥堵严重,市民怨声载道,人大代表连续7年炮轰收费高,101代表联名提案要求免费。

深圳市为民生计、为经济发展计,希望从李嘉诚手里买回来,然后免费。谈了38次都失败了,原因是李嘉诚要价太高,以民生要挟政府当冤大头。深圳市无奈,只好在2008年重复投资27.64亿建设“深盐二通道”,免费通行。

邵逸夫胸怀坦荡,在大陆捐款时喜欢用自己的名字冠名,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医院。但李嘉诚从来不让写自己的名字,他曾用玩笑的口吻说出原因“冠了以后再抹去,那多不好”。原来李嘉诚知道自己干了什么,知道自己的下场。

币圈华人赵长鹏,身价3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14亿元),世界排名第50位。因为没人保护,在美国被关进监狱4个月,交了72亿美元罚款才出来。一口咬下身价的22%。

2013年,李嘉诚大举撤离香港,撤离大陆,跑到英国大笔投资。2012年,李嘉诚位于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9名,资产225亿美元。2024年,李嘉诚位于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排名大幅下滑,掉到第38名,资产373亿美元。本属于他的第9名位置上的资产是1160亿美元。这说明,离开中国,李嘉诚赚钱变得很难,赚钱速度远远落于同行。

背刺祖国的商人,不配得到祖国的保护。没有祖国的商人,只是别人眼里的肥肉,李嘉诚就是下一个赵长鹏,早晚的事。

全文完,感谢阅读。

来源:奇闻趣事喜闻乐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