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成功为一名6个月大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实施高难度开颅手术,并经过9天重症监护攻坚,使一度瘫痪的患儿恢复肢体活动,创造了医院婴幼儿颅脑损伤救治的新纪录。
近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多学科团队通力协作,成功为一名6个月大的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实施高难度开颅手术,并经过9天重症监护攻坚,使一度瘫痪的患儿恢复肢体活动,创造了医院婴幼儿颅脑损伤救治的新纪录。
百毫升血肿压迫 6月龄婴儿命悬一线
3月22日17时,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从外院转入的6个月大患儿。该患儿因高处坠落导致头部严重外伤,入院时已陷入深度昏迷,呼吸微弱。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曲良锁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回医院参与抢救。
经检查,患儿颅脑右后方存在巨大头皮血肿,颅内出血量超过100毫升,颅内压急剧升高。“这是我从业30多年来,在婴幼儿颅脑损伤中见过的最大出血量。”曲良锁表示,患儿体重仅7.5公斤,全身血容量约600毫升,如此大量的出血已导致脑干等重要结构受压变形,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必须立即手术。
多学科协作 3小时开颅“拆弹”
曲良锁迅速制定手术方案,医院随即开通绿色通道,神经外科、麻醉科、输血科、儿童重症科等多学科团队紧密配合,展开抢救。
术中发现,患儿颅骨人字缝开裂,骨折线渗血明显,颅内血肿量达100余毫升,脑组织严重受压塌陷。“婴幼儿血管纤细,血容量有限,手术容错率极低,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曲良锁说。经过3小时的精细操作,团队成功清除血肿,稳定患儿生命体征,随后将其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进一步治疗。
9天重症攻坚, 瘫痪肢体重现生机
术后,患儿面临脑水肿、感染等多重风险。曲良锁与PICU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通过目标温度管理、脱水降颅压、脑保护等措施,帮助患儿平稳渡过危险期。
治疗第9天,患儿左侧肢体从完全瘫痪恢复至可轻微自主活动,CT显示脑水肿明显消退。“婴幼儿的脑组织修复能力超乎预期,但每一步治疗都必须慎之又慎。”曲良锁表示。目前,患儿仍在康复中,肢体功能持续改善。
专家提醒:婴幼儿坠落伤需高度警惕
曲良锁指出,婴幼儿头部占体重比例大,颅骨较薄,即使从低处坠落也可能导致严重的颅脑损伤。家长若发现孩子跌落并出现呕吐、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
2、固定好头颈部,避免二次损伤;
3、记录跌落过程,尽快送往具备小儿神经外科救治能力的医院。
此次成功救治,展现了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在高危婴幼儿颅脑损伤领域的综合救治实力,也为类似病例提供了宝贵经验。
通讯员 宋天印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