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师人一日叙事20241201】王霞:学习中发现 梳理中重构

B站影视 2024-12-03 07:44 2

摘要:恰逢星期天,虽然不到寒冬,却足以让你感觉冷嗖嗖的!今早,我索性没起床,把自己包在被窝里,翻看自己昨晚提交的新网师课程《基于学习科学高效教与学方法》的第七次作业:输出式学习。竟然不知道怎么被删除了。

01体验输出式学习

十二月的第一天,你好!

恰逢星期天,虽然不到寒冬,却足以让你感觉冷嗖嗖的!今早,我索性没起床,把自己包在被窝里,翻看自己昨晚提交的新网师课程《基于学习科学高效教与学方法》的第七次作业:输出式学习。竟然不知道怎么被删除了。

因为这次思维导图绘制的内容多,一张照片拍不完整。所以裁成三部分复制上去,感觉不太符合要求。当然我完全可以手绘一张思维导图,但是学习了飞书软件和思维导图软件之后,觉得这些工具比起手笔绘制感觉方便又便于保存。

前几次作业都是把思维导图绘制好之后拍照复制粘贴在一个文档中,也没有想到一个更好办法。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琢磨一下怎么完善作业并提交。想到这儿,我打开电脑尝试怎么操作。后来突然想到把自己的思维导图放在希沃白板中,然后再复制粘贴在Word文档中,终于如愿地提交了自己的作业。

从金字塔学习理论来看,我们通常有两种学习方式:输入式学习和输出式学习。从两周之后留存在大脑中的信息量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输出式学习。

语言输出、文字输出、视觉输出、高阶输出是输出式学习的四种形式。其中高阶输出是深度学习的具体体现,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从布鲁姆目标分类看,最能体现高阶输出的就是创造、发明、设计等。这些似乎和所学的知识没有关系,但正是利用自己已有知识并将其重组整合、构建中产生出新的思维和想法,再把这种想法和思维借助材料表达出来。做作业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信息提取、整合重构的过程,就是一种输出式学习。当然输出式学习是以有效输入和情感支持为前提的。

02一场有意义的讲座

吃过早饭简单收拾家务,打开手机发现今天的讲座特别多。有李贵希校长的分享活动,也有哲学读书会的分享活动,我把目光聚焦在《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的直播间,认真听了一个上午的讲座。

课程很接地气!讲座就教研活动的现状、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的严重匮乏等问题、新时代教研员素质要求、专业发展的方向、新课程教研的转向以及构建中国特色教研的重要性和意义做了分析,还提出了“探索基于数据的教研范式”;也谈到了深化新时代教研的形式:询证式教研、转化式教研、沉浸式校本教研、自组织教研等。这些内容都让我耳目一新,第一次听所以特别用心和认真!

下面说几点我的收获:

(一)对于“探索基于数据的教研范式”,从三个方面分析:

1.学生学习效果分析,不仅可以从学业分析(主要要从平均得分率、及格率、优秀率进行整体分析、找到规律、问题和解决策略)、学习成绩分析(课堂测评成绩在全班的占比,分析学生在全班的排名,进行归因分析),也可以从自主学习分析(个人自主学习效果占全班效果的占比,分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情诊断(从作业、检测、问答等方面,分析个人在全班中的知识点掌握比率,进行分层教学,个性辅导、重点讲解)来分析。这和我们平时的学习分析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自主学习分析和学情诊断,更能体现因材施教,从学习个体出发理解学生、帮助学生。

2.学习力分析,主要从学习习惯(时间自律、刻苦能力、学习规划、主动学习、自查反思)、自主学习(按时学习、主动学习、主动解疑、帮助别人、学习创新)、学业分析(在第一点已经讲到了)、学习动机(学习意义价值、学习目标方向、学习动力来源、学习要素关联指数)四个方面分析,仔细回想我们的教学,对于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方面学生做不好的,可能缺乏具体的陪伴和指导,教师强调的是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这些理论层面的东西,学生不可见也不可触及。

3.“3163大数据教师课堂教学分析模型”,强调三个角度:学生、教师、课堂;十六个观察点:听讲、应答、学生互动、读写、举手、板书、讲授、巡视、师生互动、解疑、目标、内容、活动、创新、关爱;三维诊断点:优点、问题、解决措施。

(二)郭华教授围绕“好教学,什么样?”这一问题,提出:

1.判定教学的四个条件:有教师的引导、有特定的内容、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教育性。

2.教学要处理的几个基本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知识和经验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内容和方法的关系。

3.教学就是处理各种矛盾:即学生的有限经验与人类认识成果无限性的矛盾;学生的未完成性与人类认识的已有完成性的矛盾;学生学习知识、获得发展的双重目的与知识保存与传递要求的矛盾;究其根本就是要处理学生如何学习人类已有成果并获得发展的问题。

4.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源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但是学习内容不仅要有结构,也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之来处;教学材料有转化,学生无论思维还是动手都要可操作;活动有挑战、学生有发展空间;学习结果有落点、有评价、有反馈;师生愉悦、关系融洽;最终是让学生长见识、增才干、提境界。

5.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不仅理解学生,还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带着内容走向学生,然后再带领学生走向人类认识高度。

反思自己的教学往往是注重教学内容全面具体,而忽视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思维水平;注重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整体构建,忽视学生自己历经知识的过程和对知识反复提取和重构,学生自己没有形成稳固的图式,没有历经隐形思维显性化的过程。

(三)新时代教研的特点具有机制性、团队性、伴随性、实践性等,但是行动研究是教研活动最典型的特征。教研活动实践模型包括的要素有六个:活动目标(行动针对的问题)、活动主题(内容载体)、活动资源(关联资源)、活动形式(具体形式)、活动评价(成效评价)、活动反思(成效反思)。围绕教研的主题,从六个要素展开的一系列行动就形成了教研活动的行动研究。写到这儿,感觉这和我们的课题研究很相似了。

主题教研设计和实施过程包括:编制教研计划(计划和评估)、确定教研主题(内容的系统性、内容领域参考)、规范教研过程(体现实践行动)、设计教研工具(告示单、观察记录单、反馈单、纪要+档案)。

(四)日常的教研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听评课,既没有目的也没有教研的主题,而且许多时候还带有批评和贬低的成分,这也是大家不愿参与教研活动的原因。

今天我不仅学到了课堂观察的“三要点”:主题从哪里来、证据如何梳理、反思怎么进行;也学到了课堂“四现象”:儿童创造信息、穷尽思维可能、整块学习时间、同学成为同学。依据这里的“三要点”、“四现象”先设计观察清单(既要看教师的教学的内容、目标、手段方法是否恰当,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又要看学生的学习的态度、行为、习惯、能力、刻苦程度,学习方法等),然后选取某一点作为观察点,确定教研的主题。

比如我们可以把“学生交流信息中的不完整性”作为教研的主题,通过几节课或一段时间的行动研究:先描述观察到的片段,然后分析整理片段(找到证据),总结得出结论。最后思考:“如何评价学生交流发言的质量(完整性)?”总结出:教师示范一个交流,提取评价要点;指名学生交流一处,试评价与改进;学生独立圈划批注;同桌交流;指名交流。

03整理静思反观

一个下午我在梳理讲座的内容,边梳理边反思身边的教研活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让我在听评课和观课议课中有了观察点和具体的方法。这些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填补了我在教研活动中的空白。至少它触动了我的心灵,豁然之间对课题研究的作业有了一点感觉:课堂研究就需要这样去做。晚饭后,我继续完成梳理任务和一日叙事。

我给新网师提建议

作者:王霞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武乡中学

来源:新网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