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刀不要乱买!行家教你怎么选刀 看完这篇,买刀不难!建议收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3 16:48 2

摘要:可市面上切片刀、斩骨刀、文武刀、剔骨刀分得细,不锈钢、碳钢、陶瓷材质各有说法,到底怎么选才不踩坑?

厨房这方寸之地,菜刀绝对是C位选手。

切菜利落与否、剁骨顺不顺畅,全靠手里这把刀。

可市面上切片刀、斩骨刀、文武刀、剔骨刀分得细,不锈钢、碳钢、陶瓷材质各有说法,到底怎么选才不踩坑?

先说切片刀,这是厨房最勤快的“打工人”。

刀身细长,刃口薄得像纸,切个黄瓜片能薄到透光,切肉丝、土豆丝更是手起刀落。

但它有个“软肋”——不能碰硬骨头!冻肉、排骨这些硬茬儿,一刀下去准卷刃,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拿它砍骨头,心疼得直拍大腿。

再看文武刀,名字听着像武侠剧里的兵器,其实是“全能选手”。

前半段刀刃薄,切菜切肉不费劲;后半段略厚,砍个鸡骨鸭骨没问题。

老一辈最爱它,一把刀走天下,换刀麻烦?不存在的!不过它也有“中庸”的毛病——切菜不如切片刀利索,砍骨不如斩骨刀干脆,图个方便可以选。

斩骨刀是“大力士”,刀身又宽又厚,分量沉得像块砖。

专门对付大骨头、鱼头这些硬家伙,靠的是刀的自重和冲击力,一刀下去“咔嚓”,骨头应声断。

但它切菜就“笨手笨脚”了,刀刃钝得能当锤子用,切个土豆能蹭出一堆毛刺,用它切菜纯属“大材小用”。

还有剔骨刀,菜市场卖肉师傅的“秘密武器”。

刀身小、刀尖尖,灵活得像把小剪刀,骨头上的肉能刮得干干净净,连筋络都不带留的。

家里要是常做排骨、蹄髈,备一把太香了!关键还便宜,十几块钱就能买把趁手的,性价比之王没跑了。

材质是选刀的核心,不锈钢、碳钢、合金、陶瓷,各有各的脾气。

不锈钢刀最常见,超市里十把刀八把是它。

优点是“皮实”,用完随便一擦,放半年都不带生锈的,外观亮堂堂的,摆厨房好看。

但它有个“硬伤”——锋利度不持久。

碳含量低的不锈钢刀,用俩月就钝得像块铁片,切菜得使吃奶的劲。

买的时候得看刀片上的数字,3Cr13、5Cr15这些,Cr前的数字越大,碳含量越高,硬度越好,锋利度更久。

碳钢刀是“老厨师的心头好”。

硬度高、刃口锋利,切菜像切豆腐,锋利度能保持大半年。

关键好打磨,钝了拿磨刀石蹭两下又能“复活”。

但它“矫情”——用完必须擦干,不然第二天准生锈;切完西红柿、柠檬这些酸性食材,刀刃还会发黑。

不过会保养的人根本不怕,擦完抹层猪油,放阴凉处,用十年都不带坏的,性价比甩不锈钢几条街。

合金刀是“轻奢款”,高碳低铬加钼钒,听着就高级。

硬度高、不生锈、不变形,锋利度能保持好几年,外观还贼有质感,放厨房像艺术品。

但价格也“高级”,国际大牌的合金刀上千块,普通家庭用着有点“奢侈”,不过不差钱的朋友闭眼入,用着是真顺手。

陶瓷刀是“颜值担当”,白白净净像工艺品,切菜轻得像羽毛,切水果还不串味,用它切芒果,果肉嫩得能吸着吃。

但它“玻璃心”——掉地上准碎,切个硬点的萝卜都可能崩口,切骨头更是想都别想。

适合讲究“仪式感”的小家庭,平时切切蔬菜、水果,当“工具人”太可惜,当“装饰品”又有点浪费。

想起刚学做饭那会儿,拿把钝刀切洋葱,眼泪混着菜丝,切完半颗洋葱手都酸。

后来换了把碳钢切片刀,刀落丝成,连切三斤土豆丝都不费劲,切出来的丝粗细均匀,炒出来的菜都香了几分。

邻居张阿姨更绝,一把老碳钢刀用了二十年,刀身都磨薄了,切肉还是“唰唰”的,她说:“好刀就是老伙计,越用越顺手。”

前阵子朋友来家里吃饭,带了把合金刀炫技,切三文鱼薄片薄得透光,摆盘跟日料店似的。

我开玩笑说:“这刀怕不是‘厨房爱马仕’?”她得意地笑:“贵是贵,但用着省心,三年没磨过刀,锋利度还是顶呱呱。”

厨房的幸福感,有时候就藏在这些小细节里。

一把好刀,能让你切菜不费劲,剁骨不糟心,连做饭的心情都跟着好起来。

最近看朋友圈,好多人晒凉拌黄瓜丝、土豆丝,刀工惊艳得像专业厨师。

也有朋友吐槽:“切个排骨把刀砍卷刃了,现在看见骨头就头疼。”

你家厨房用的是哪种刀?

是不锈钢刀图个省心,还是碳钢刀追求锋利?

有没有因为选错刀闹过“翻车”?

或者有哪把刀用了多年,早就成了“传家宝”?

来评论区聊聊,分享你的“心头好”菜刀,说不定能帮更多人少踩坑!

来源:尚宜家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