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紫霄宫修缮大发现!宝顶藏着343件宝贝,最早一件距今920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11:04 2

摘要:在华夏大地的湖北十堰丹江口市,武当山如同一座巍峨屹立的历史丰碑,闪耀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辉。这里,曾是一代宗师张三丰潜心修行、开创武当派武学的圣地。传说中,张三丰在武当山的奇峰幽壑间闭关参悟,观鸟兽争斗、感自然变化,最终悟出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太极拳法,其武学理

在华夏大地的湖北十堰丹江口市,武当山如同一座巍峨屹立的历史丰碑,闪耀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辉。这里,曾是一代宗师张三丰潜心修行、开创武当派武学的圣地。传说中,张三丰在武当山的奇峰幽壑间闭关参悟,观鸟兽争斗、感自然变化,最终悟出了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太极拳法,其武学理念和道家思想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武当山的文化天空。

武当山古建筑群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皇家道教建筑遗存,也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应运而生。其历史可追溯至唐贞观年间,历经宋元的岁月沉淀,在明永乐年间迎来了 “北建故宫,南修武当” 的鼎盛时期。2012 年,武当山古建筑群凭借其卓越的历史价值与建筑成就,以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 之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在武当山的诸多建筑中,紫霄宫无疑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星辰,承载着这片圣地的深厚底蕴与历史荣光。

紫霄宫位于武当山东南的展旗峰下,这片风水宝地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 1119 一 1125 年),那时的它或许只是一座质朴的道观,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萌芽。随着时间的推移,元代对其进行了重建,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到了明永乐十一年(公元 1413 年),迎来了大规模的重建,这一时期,明朝国力强盛,对武当山的建设极为重视,紫霄宫也因此得以扩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 1552 年),它再次迎来扩建,规模进一步扩大。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 1803—1820 年),又进行了大修,一次次的修缮与扩建,让紫霄宫逐渐形成了如今宏大而庄严的规模,成为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

2025 年三月,一则消息让关注武当山的人们为之振奋 —— 武当山紫霄宫建筑群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此次修缮工程意义重大,主要涉及紫霄殿、父母殿、龙虎殿、十方堂等在内的 7 处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工期为期 2 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施工方将精心呵护这些古建筑,采用分区域施工的方式,确保修缮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保证紫霄宫能够正常对外开放,让游客们依然能够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

据介绍,该工程由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负责施工,这是一家在文物古建修缮领域经验丰富的企业。修缮内容包含保养维护、加固、现状整修和重点修复。其中,将对紫霄宫内 6 处建筑的屋面整体维修并更换损坏瓦件、脊饰。

想象一下,那些在岁月中历经风雨侵蚀的瓦件和脊饰,即将在工匠们的手中重焕光彩。工匠们会小心翼翼地拆除损坏的部分,精心挑选合适的材料进行更换,力求让屋面恢复往日的完整与美观。对各建筑槽朽的木构件进行修缮也是重要的一环,这些木构件是古建筑的骨架,它们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工匠们会仔细检查每一根木构件,对于槽朽的部分进行修复或更换,新更换的木构件还会重做地仗及油饰,让它们重新变得坚固而美观。同时,对紫霄宫父母殿前檐装修油饰进行修缮,让这座殿堂的前檐再次展现出昔日的精致。此外,太子岩山门台基、地面、墙体、屋面也将进行整体维修,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忽视。

3月27 日上午,最为引人注目的紫霄大殿保护修缮工程正式启动。紫霄大殿屋顶的宝顶,宛如一颗神秘的明珠,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这座宝顶共 4 层,呈葫芦状,所用材料皆为琉璃。琉璃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蕴含着极高的文物价值。为了确保这一珍贵文物安全开启,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特邀多位重量级、多学科文物专家亲临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这些专家们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他们的到来为宝顶的开启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当天上午,由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原处长、高级工程师尚国华和故宫博物院工程管理处处长、高级工程师王辉,以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康予虎组成的专家组,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打开了宝顶。在宝顶内,他们发现了令人惊喜的宝藏 —— 历代钱币共计 343 枚,其中银元 125 枚、铜钱 218 枚。

这些钱币静静地躺在宝顶内,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专家组在室内对宝顶所藏文物进行了初步清点、整理和入库封存。据专家初步鉴定,最早的铜币系北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发行的崇宁通宝,这枚小小的铜币,穿越了近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变迁。

武当山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中心下一步将按照文物专家建议,组织专家对宝顶内的文物进行除尘、清理、分类、维护、研究。这些文物将在专家们的精心呵护下,逐渐展现出它们原本的面貌。在修缮过程中,还将对紫霄大殿屋面的建筑构件、瓦件纹饰、营造技艺、历史文献进行详细梳理研究、完整记录、系统研究和科学修复。利用多学科研究方法,科学真实地揭示古建筑历史信息,严格以历史信息为修缮依据,对建筑进行病害去除和结构加固。同时,建立优秀工匠档案,提升遗产地工匠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是对紫霄大殿的保护,更是对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与此同时,对修缮过程进行全方位记录,为后续研究和今后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详细的历史资料。这就像是为紫霄大殿的修缮历程留下了一本珍贵的日记,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被记录下来,为后人研究古建筑修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今年 10 月前,待紫霄大殿保护修缮工程完工,这些钱币将被 “请回” 宝顶内,它们将再次回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继续守护着这座古老的殿堂。

据了解,高等级古建筑的宝顶通常会放置 “镇物”,这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传统。古人认为,通过放置 “镇物”,可以祈盼宫殿建筑稳固长久,同时也反映了古人祈求吉祥喜庆、国泰年丰的心理。“镇物” 一般包括 “五金”“五谷”“五色线”“药味” 等。“五金” 多为金、银、铜、铁、锡;“五谷” 多用稻、麦、粟、黍、豆;“五色线” 为红、黄、蓝、白、黑色丝线各一缕;“药味” 包括雄黄、川莲、人参、鹿茸、川芎、藏红花、半夏、知母、黄檗等。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却蕴含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建筑的美好祝愿。

紫霄宫作为武当山古建筑群保存最为完整的 “九宫” 之一,在此之前,1993 年、2012 年进行过修缮,每一次的修缮都是为了消除文物建筑因自然风化、环境影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伤,让这座古老的宫殿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如今,2025 年的这次修缮,同样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在未来的两年里,我们期待着看到紫霄宫在修缮后,以更加完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继续传承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智慧与文化,成为人们领略历史魅力的重要窗口。

来源:汉武帝的夜光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