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地联动:芷江,以和平为媒联结世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8 11:30 1

摘要:太和塔庄严矗立,和平湖水波轻漾,和平大桥如虹飞架,和平剧院静待启幕,和平大道车流如织……在湖南芷江,一个个以“和”为名的地标,串联起这座城市的和平基因。

太和塔庄严矗立,和平湖水波轻漾,和平大桥如虹飞架,和平剧院静待启幕,和平大道车流如织……在湖南芷江,一个个以“和”为名的地标,串联起这座城市的和平基因。

2025年9月4日,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开幕式及民族文艺演出圆满举行,这场盛会以芷江和平地标太和塔为壮阔舞台,邀中外艺术家联袂献艺,用光影及跨时空情景演绎等形式串联起历史记忆与新时代和平实践的创新图景,向世界发出“以和为贵、命运与共”的和平倡议。

01

光影诗舞中的文化根脉

芷江,静卧于沅水上游的㵲水河畔,一棵杨溪云树已经在此生长2000多年。树的旁边有一座屈子祠。“树”与“祠”千百年来的相互守望,为大型原创光影诗舞表演《屈原的树》提供了创作灵感。节目以屈原的精神世界为核心,在诗意的表达中探寻“和”的根脉;通过“光影+演艺”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实现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民族美学表达。

02

真实故事中的国际友谊

音乐情景剧《飞虎·世界》以年轻的美国飞虎队飞行员罗西与中国飞机修理工滕子元的真实故事为蓝本,以两人年老后在芷江重逢为纽带,勾勒出跨越国界的情谊与和平文化的当代价值。

03

民族特色的“小城大观”

跨时空情境演绎《芷江,向海而生!》通过三个时空跨越,描画出芷江和平文化的清晰脉络。节目从沈从文勇闯人生之海、龙津桥战士看到民族未来的星辰大海、芷江对接怀化国际陆港战略的未来之海的三个时空中,展现芷江“虽在山中,却心向大海”的城市性格。同时,节目将芷江侗族大歌、嘎笛等民族元素融入演绎情景,让和平文化与民族文化创新融合,打造出具有芷江特色的文化IP。

04

城市愿景的国际化表达

在民族文艺演出的尾声,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女高音刘桐与新西兰流行乐男歌手罗艺恒共同演绎主题曲《和平》,歌曲以国风唱腔融合流行曲风的方式,将芷江的和平文化及城市愿景“唱”给世界听。

05

星河映照太和塔,明月高悬照古今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开幕式及民族文艺演出舞台以“太和塔”为主体,创新性地将平面镜框舞台升级为沉浸立体空间,并通过融合多元艺术形式与前沿技术手段,为观众带来“人、景、情、史”深度交融的沉浸式体验:“长城”自塔底蜿蜒而出,与夜空中闪烁的八大“行星”遥相呼应;舞台上方,一轮“圆月”高悬,勾勒出“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悠远意境,喻示中华民族对和平的守望跨越千年、亘古如新。

06

政府搭台,百姓登场

“市”“民”合力擦亮芷江和平文化名片

民族文艺演出不仅有中外艺术家带来的精彩表演,更邀请了芷江群众演员参与演出。

芷江一中的学生们和当地舞蹈学校的孩子们,用充满侗族风情的舞蹈向世界友人发出邀请;侗族大歌队与芦笙表演队则用原生态的歌声和器乐表演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对和平的呼吁。舞台上,这些群众演员质朴的脸庞,正是芷江和平文化的具象表达。

07

和平文化,赋能城市创新发展

本届“和平文化节”开幕式及民族文艺演出,从文化源流到国际表达,再到产业实践,完整演绎了芷江如何以和平为魂、以文化为帆,塑造出独具魅力的城市品牌,推动文旅发展与城市更新。正如本届“和平文化节”在筹办初期的愿景:向世界呈现一个崭新、魅力四射的芷江,实现持久的 “办会兴城”效应。

08

央地联动,书写行业融合新篇章

本届和平文化节由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共怀化市委、怀化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共怀化市委宣传部、中共怀化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怀化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中共芷江侗族自治县委、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执行。开幕式及民族文艺演出由中共芷江侗族自治县委、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与总台湖南总站及央视网联合打造。

第六届中国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的圆满成功,亦是总台湖南总站及央视网充分发挥台网联动优势打造的又一力作。央视网创新融合传播结合总台湖南总站平台资源,以高效的传播方式对芷江城市文化进行多维度、立体化的展示,助力芷江将节会文化有效转化为切实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未来,央视网将继续深化城市IP长期培育与品牌赋能,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节会经济的结合,为构建城市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媒体力量。

来源:光华锐评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