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向上、向左……”“这是‘游泳’,那是‘跑步’……”“你能看到5.0,真棒!”西安市太元路学校的孩子们一下课走出教室,就能对照校园里的巨型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各种图形的视力训练标识,饶有兴趣地进行校园吉尼斯纪录之“最远视标识别赛”。这是在未央区很多校园里都会创设的
“向上、向左……”“这是‘游泳’,那是‘跑步’……”“你能看到5.0,真棒!”西安市太元路学校的孩子们一下课走出教室,就能对照校园里的巨型标准对数视力表和各种图形的视力训练标识,饶有兴趣地进行校园吉尼斯纪录之“最远视标识别赛”。这是在未央区很多校园里都会创设的护眼角,利用教学楼等边角地带,以游戏的形式为孩子远近视交替提供便利,达到护眼目的。除此之外,全区各校抓早抓小抓关键点,尽可能打造护眼“微”生态,共同呵护学生明眸。
防护意识“早”树立 创设护眼“微环境”
为做好早期近视防控,面向学前幼儿以及低年级学生,号召老师们少用或不用电子产品,通过绘本、儿歌、户外活动、模型讲解、自制校本教材等传统形式,向幼儿宣传近视形成的原因与危害,了解保护眼睛的重要性,介绍用眼的科学方法,帮助从小养成正确用眼的习惯。孩子们通过绘画、唱诵方式口口相传,既学到了知识,又减少了视屏时间,保护了眼睛。“护眼知识大闯关开始啦!”汉都新苑第一小学红领巾广播站特别策划爱眼专题栏目,通过情景剧演绎护眼误区,趣味问答环节引发热烈反响。前十名“护眼小卫士”通过答题获得特制健康书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学会了简单的爱眼儿歌及护眼知识,初步建立起爱眼护眼意识。
聚焦用眼“小”知识 紧抓护眼“微行为”
未央区各校积极邀请眼科专家进校园,指导学生如何从日常饮食、读写姿势、日常活动等方面爱眼护眼。崇文路小学等多个学校不断开展眼保健操比赛,评委们从坐姿、个人卫生、穴位准确性及动作规范性等多个维度进行严格而公正的评判。雷寨小学每周开展“爱眼护眼示范班”流动红旗评比,经过小小督察员的检查,同学们的眼操及读写姿势,日常卫生行为习惯等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精准防护抓“关键”科学干预“微指导”
每月由学校进行一次视力自测,随时关注学生的视力变化,区教育局积极组织专业眼科医院进行每年两次的学生视力监测与分析活动,为每位学生建立视力健康档案跟踪视力变化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级管理,建立“正常-临界-异常”三级档案,定制“蓝/黄/红”干预包,开通“明眸守护专线”,由眼科医生对高危学生进行月度随访,动态追踪,为视力异常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防控方案,精准施策。经过定向“微指导”,高危学生的视力上升趋势明显减缓。有些家庭还会根据医生的指导为孩子建设“家庭护眼角”,在学习和生活区域配备定时器和测光仪,配合学校、医院一起共同呵护学生明眸。
爬跑跳投有趣味 丰富课间“微运动”
作为近视防控最重要的日常项目,体育运动必不可少。全区各小学1-2年级均采取“4+1”模式,小学中高年级和初级中学按照“3+1+1”模式设置体育课,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如攀岩、跳绳、健美操、啦啦操、街舞、民间传统项目等活动,提高大课间活动质量。融合羽毛球定点追踪、乒乓球节奏接球等视觉训练,开展“追光者”大课间活动,在以学生眼保健操、广播体操、校本操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还利用操场、空地等“小地方”,绘制跳房子、定点投球等游戏区域,打造微型运动场地,方新小学进行了“零点体育”“花样课间”“年级体育特色展示”“学生体育俱乐部活动”等丰富多样的体育特色活动;徐寨小学开展了“非遗·抖空竹”体育特色活动;西航四校开展了“龙旗操”体育特色活动;西航三校开展了坡地行、地面游戏等活动。运动的同时创意升级,“色彩连连看”视力游戏点燃运动热情,孩子们在跳跃、辨认中锻炼手眼协调;“蒙眼画五官”体验活动,更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光明珍贵。欢声笑语间,爱眼护眼意识已悄然植根于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近视防控需打好“持久战”“协同战”。未央区教育局将以第10个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为契机,持续强化视力保护工作,深化落实减少校园“小眼镜”十条措施,切实落实《西安市中小学强健学生体质若干措施》,筑牢学生视力防线,将“护眼行动”转化为日常教育的“肌肉记忆”,共同守护孩子们眼中的星辰大海!
来源:西安广播电视台一点号